APP下载

高校教职工体育与大学生体育相互融通模式的研究

2019-01-18郑伟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职工体育锻炼师生

郑伟东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0)

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最高阵地,其两大主体人群——教职工和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教育部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状况继入学到毕业存在缓慢下降现象,而高校教职工的亚健康、癌症、猝死、压力过大等现象时有报道。高校体育工作主要围绕促进两大人群的健康开展,高校教职工体育与大学生体育两者开展情况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们既有区别,同时也有联系。本研究基于两者开展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从健康促进视角探究两者相互融通的意义,进一步探究两者互相融通的模式,以期为高校体育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思路,为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高校教职工体育开展情况

至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各大院校越发关注教职工健康状况,把提高高校教职工身心健康放到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宣传,逐步建立健全各类教职工体育组织,积极开展教职工体育活动。据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省内高校教职工体育开展情况呈现以下特点:(1)高校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已不再是句口号,各大高校都有了相关举措,高校工会等职能部门积极发挥作用。(2)高校教职工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绝大多数教职工都有增进健康的诉求,但实际参加体育锻炼、参与到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还不高。(3)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开展方式都以工会牵头为主,体育协会、社团等活动组织主要依赖于体育骨干的力量。(4)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形式多以教职工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为主,部分高校增设单项比赛,如教职工羽毛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教职工与学生联赛形式的活动赛事等较少。(5)高校教职工体育活动时间上相对比较固定,灵活性与机动性不够。(6)高校教职工开展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选择上虽有所变化,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单一,跑步、小球类较多。

总体上高校教职工体育开展情况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由于高校教职工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事务繁多,致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常处于“谈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的局面,高校教职工体育意识提高了,不代表身心健康水平就提高了。高校体育如果无法满足当前教职工体育参与多样化需求,就会打击高校教职工体育锻炼的热情。还有锻炼手段的单一限制了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不懂科学的锻炼方法也会影响高校教职工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2.大学生体育开展情况

当代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心健康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基地,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关心大学生身心发展。据了解,江苏省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大学生体育工作,校园体育硬软件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体育赛事交流频繁,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显著增强。然而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结果当前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并没有好转,高校学生体育意识增强,意味着他们知道体育锻炼的价值和重要性,但在实际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缺少科学指导或自身惰性等多种原因,实际参与度不是很高。许多高校建有健身房、球馆、游泳池等体育场馆设施,部分由于管理不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部分场馆还对外出租,反而外来企事业人员锻炼较多,学生锻炼时间较少。高校学生社团、俱乐部等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面上看满足了大学生参与体育的不同需求,但由于缺乏管理,许多活动流于形式,达不到健身、锻炼的效果。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也比较明确,高校的体育设施设备和政策制度也趋于完善,如何有效开展好大学生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切实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是高校大学生体育工作深入思考的问题。

3.互相融通的意义

教职工体育与大学生体育的相互融通,凸显高校体育开展过程中教职工和大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强化“育人”功能;培养团队精神,深化师生友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共同进步,进而促进校园文化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有助于强化教职工“育人”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

新的教师专业标准更加强调教师的“育人”能力,主要指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面对逆境时的应对能力。要求当下学校教职工不仅要有厚实的理论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从健康而丰富的生活内容中汲取鲜活的经历体验,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因时因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无处不在,体育的教育功能或者说体育锻炼的独特之处在于无处不在的两难情境、引发负性情绪的情境、高度竞争的情境等有助于滋养人生智慧。师生共同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教职工作为有心人,要会利用活动中的一些时机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示范,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学生非常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

3.2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深化师生友谊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事情通过单打独斗已无法完成,越来越强调协助配合的力量,团队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在体育赛事活动中团队精神处处得以彰显,高校教职工体育与大学生体育的相互融通过程中,师生体育活动、赛事交流频繁,教职工团队的团结协作、相互激励的精神势必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工作和活动开展中师生团队的组建,师生共同参与,形成学生和老师平等、对话的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建立平等的师生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师生交流,深化师生感情。

3.3 有助于提高师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教职工由于繁重的工作负担,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会缩短或不参与,同样,学生过于沉迷于手机游戏等也会阻碍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等。通过互融模式,彼此相互督促。教职工在学习运动技能或参加体育运动时最容易担心受到学生不好的评价,如果经常要把教职工的“运动表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他势必要在平时强加练习,约束自己定期参与体育锻炼。当事务繁多的教职工能经常活跃在运动场的时候,本身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时时能表现出这些优良素质和品质的时候,那将对学生产生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同样,学生的运动表现也会受到教职工的影响,学生会有意识的规划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互相融通模式

4.1 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双向引导

学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工作这本无口厚非,但教育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生自己做的效果一般比不上带着学生一起做的效果好。高校体育工作开展依然是这个道理。高校兴办各类学生体育社团,举行各种体育比赛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了平台、营造了氛围,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普及面没有显著改善,这一方面与当代大学生的惰性心理有关,另一方面与有效引导有着重要关系。引导不是给学生下任务,引导是让学生看到榜样的模范作用,老师的带头作用。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参加活动与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特别是体育锻炼,效果是不一样,教师和学生一起锻炼势必会引发学生的重视,学生的运动表现不仅要在同学面前展示还要展示老师看,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教师的长期的陪伴参与,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健身习惯。同时,教职工作为学生的榜样、引领者,也在陪伴和参与中养成习惯,增进了健康。

4.2 构建高校健康管理平台,促进健康水平

高校健康管理是指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进行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的全面过程。构建高校健康管理平台能够将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身体机能健康以及运动处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和运动科学为一体,整合高校相关体育部门,形成健康管理结构体系。高校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体质健康、师生体检、心理健康咨询等各健康维度各自为政的问题,沟通交流不畅的状况,对于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风险行为,可多层面的进行评估、反馈,对危险行为进行规劝和建议。另一方面通过运动处方的方案,指导师生通过运动促进健康。如肥胖、体脂较高的一些教职工和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平台组队进行降脂减重的相关运动训练,他们可以通过平台线上线下彼此鼓励,相互督促,交流心得等等。

4.3 活动引领,以赛带练,促进教职工和大学生体育“一体化”发展

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也是营造体育氛围的有效手段。高校的体育活动层出不穷,丰富多彩。高校教职工群体要积极参与到相应的体育活动中去,与学生联动,师生彼此协作交流,让师生体育活动成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一大特色,成为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点。经常性的开展体育活动、师生联赛,在比赛中既强化了技能水平,又深化了彼此情感,同时还能激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进而实现高校师生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

猜你喜欢

教职工体育锻炼师生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麻辣师生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