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9-01-18张军
张 军
(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近些年来发展呈现急速上升的状态。目前,全国各地的体育产业都在持续壮大,并纷纷通过资源植入、产业融合等方式实现新一轮的发展。陕西作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承办单位,近些年来,在体育产业发展上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对全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后,并对比先进省市的经验,当前陕西体育产业整体来来看发展相对缓慢,规模与盘子都比较小,市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普遍不强、产业对经济贡献度不高等,特别是发展视野格局、顶层设计还有所局限,“一盘棋”思想、战略协同、资源共享的理念,市场化程度与利益突破的深度还不能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1.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的特征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陕西省体育产业整体呈现两方面的特征:
1.1 陕西体育产业底子薄、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这一点相关数据更具有说服力。从全国来看,201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7万亿,增加值为5494亿元,对GDP的贡献度为0.8%,2016年总规模为1.9万亿,增加值为6475亿,对GDP的贡献度为0.9%,其中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体育服务业对规模的贡献接近九成。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竞赛表演业处在高位增长态势,体育消费规模接近万亿。这些数据表明,体育产业已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核心,体育用品制造业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协调发展的格局。再从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四川、湖北等省份来看,产业规模均超过千亿。相比之下,陕西201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仅仅为81.3亿,增加值51.1亿,对全国体育产业的贡献仅仅为0.47%和0.93%,对全省GDP的贡献为0.28%。虽然陕西省2016年-2018年的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总体上不会出现大的变动。数据直观的说明陕西体育产业规模、对经济的贡献都相对处于落后阶段。另外,陕西体育场馆服务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合起来对产业规模的贡献过半,而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等拉动规模的核心业态却不足10%,远远低于全国60%比重的平均水平。这样的矛盾显示出体育产业结构失衡、动力不足。如果还按照目前模式发展,要达到省政府确定的2020年750亿规模水平,对GDP的贡献度超1%,2025年1500亿规模水平难度很大。当然,深层的原因还有顶层设计、主导与主体、规模与质量等关系处理不很到位。所以说,陕西体育产业的短板较多、问题也多,加上前面有标兵,而且标兵越来越多,后面有追兵,而且追兵越来越少,这必须引起警觉和深思。
1.2 体育产业在陕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由于角色错位、越位或者空位,导致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不理想、结构布局不合理、内容创新不丰富,使得发展难以起色。体育产业近些年迎来发展的春天。特别是中央对体育产业的战略导向十分明晰,对鼓励什么、发展什么、支持什么、推进什么的态度十分明朗,目的都是将体育产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当前陕西正在筹办全运会,笔者认为全运会能够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和新动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全运会将成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融合的新平台,也将助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因为全运会所带来的稀缺资源,比如赛事运营、媒体转播、场馆运营、体育服务业、健身休闲等都会得到拓展和提高,产业发展基础和载体将更加坚实,近几届的全运会都是注重了市场经济和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通过建立体育产业化机制合理配置体育资源且聚焦体育产业发展。在全运会带动下,陕西体育产业各领域有大量的事可以做,也都有做大做强的可能。这就是要看陕西能不能以市场机制,用有限的优质资源去抱团整合,谋求产业多元发展,进而形成乘数效应,在短期内能够做活、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2.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的短板
2.1 顶层设计的短板。虽然陕西出台了体育产业相关发展政策,但是当前首要问题是政策落地性差、资源整合性差、体制机制不活。反观2010年出台的体育产业政策,其实到目前很多都没有落实,原因是过度注重了文件、规划,但缺乏顶层机制方面的保障,使得执行大打折扣,本质上就是顶层设计有些不接地气,特别是在资源合理匹配、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找准目标、路径、重点和突破口上有所欠缺,在落地与执行、监督与考核缺失,导致盲目的把什么都往体育产业里面装。
2.2 体制机制不顺、不活。根子是思想没有解放,既有把产业做大做强的意愿,又担心现有(利益)格局被打破。这种矛盾体在一段时间导致了产业发展呈现主体不同、各自为战、同质竞争、利益分散,尤其是在全局性的资源整合、协同发力上表现的更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市场机制与传统模式的相互碰撞,这也导致了改革创新深度不足,无法形成高质量发展样本与模式,更无法集聚全国优质资源要素。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如果不能与市场完全接轨,那么可能会出现像华润集团、阿里体育等企业主导陕西体育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来看,华润主导建设十四运会主场馆及在国际港务区布局体育产业都是资本大鳄进入的信号,如果陕西不把体制机制搞活,可能在未来陕西会失去本土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2.3 产业结构不合理,动力体系未能形成。当前,陕西主要还是依靠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用品销售业支撑体育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与消费拉动,以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主要动力源在陕西基本空白,其实像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对于规模和增加值的提升是非常高的,这些动力源的缺失应引起关注。
2.4 市场主体较少,龙头企业引领不强,发展平台缺失。壮大体育产业规模,最根本的是培育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特别是要突出龙头带动辐射作用。沿海省份通过资本扩张、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手段,推动联合经营,并持续支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相比之下,陕西就显得落后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陕西应该在全运会商业开发、平台孵化、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领域步子再大一些,改革再多一些,突出市场主体和优质平台的培育,进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3.陕西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几个关键
总体来说,未来几年是陕西体育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如何突破短板、壮大产业规模与质量是下一步的关键,具体来说,陕西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的问题。陕西当前应该抓住全运会筹办契机,围绕市场机制从全局角度制定指导性与落地性强的顶层设计方案,清晰的界定政府、市场、企业角色与责任,理顺体制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制定可操作的措施与政策,共同挖掘产业发展导向及新项目。另外,省级部门应主导牵头研究制定资源整合方案,比如论证能否将全省体育系统的资源整合,由各中心、各地市、相关企业联合打造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或者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联盟,共同做大做强体育产业这块蛋糕,共享发展的成果。
3.2 平台与资源整合的问题。平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像央视体育围绕赛事版权打造的赛事经济及延伸产业创造的价值每年超50亿元,以正在举办的世界杯为例,央视仅仅靠分销世界杯新媒体版权就净赚30亿元,这还不算央视自身广告、产品、流量等收入。客观的讲,陕西建立几个有影响的平台还是有基础的,比如渭南试点的全民体质监测平台,目前正在打造的体育云工程都是走到了全国前列,但是在内容上还需下大功夫做实、做优。类似这样的平台如果做实,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陕西应该注重平台的塑造,比如借助全运会稀缺资源,发挥体育系统不同单位的优势,吸收优质资本资源,可以打造赛事经济发展平台,培植精品品牌赛事、群众赛事运营能力,也许就能打造出类似阿里体育那样的平台。再比如电竞产业如果能整合体育系统与各地市、开发区的资源,形成联合体,满足各方发展意愿,共同抢占中上游产业链条的话语权,那么也许会赢得更大的市场。还有就是体育传媒业,这一点陕西一直重视程度不足,去年总局和内蒙古共同开播了足球频道并上星播放,和海南省合作将旅游卫视打造为体育旅游卫视,未来总局还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打造青少年体育频道,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打造极限运动频道、冰雪运动频道,目的剑指传媒领域这块蛋糕。其实陕西也可与总局共建体育网、电竞频道、体育新媒体等平台,争取总局的政策支持。因此,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等重大关系处理好,破解产业结构性矛盾、深层次利益问题,摒弃保守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协同、错位、补位发展,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市场提供丰富体育产业服务与产品,才能更好的促进规模与质量提升。
3.3 构建产业动力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常说的结构优化的问题。当前陕西体育产业急需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动力源。笔者认为除了第二点说的平台与资源整合外,还有三个动力源可以探索。第一个动力源是体育服务业。竞赛表演业是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业态。以竞赛表演业带动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应该主攻的方向。陕西应该完善以市场为主的办赛机制,构建赛事联盟,全方位打造覆盖体育场馆服务、竞赛表演、体育场馆、体育旅游、电竞产业等业态的赛事经济产业链。第二个动力源是体育用品制造业。核心是主攻体育用品制造和服务全产业链。陕西应把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发力点,加快推进体育用品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兼并重组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开发具有陕西特色的体育用品品牌,联合各方持续打造体育用品装备制造的孵化、研发基地和销售、交易中心,突显其对体育产业规模和增加值的拉动力。第三个动力源是产业融合发展。在当今体育产业发展中,“融合发展”是一个热词,也是一个主题词。陕西应以体育+为契机主动融合其他产业,摸索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合作模式。首先融合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是内部融合,特别是整合全省体育系统经营性资源和各地体育、文化、旅游、健康等资源的融合。另外一个是外部的融合,要争取与国内优质体育企业或者资本资源、各地、市共同成立体育产业联盟,形成联合的推力,推出一批融合性强的重点项目,在融合中实现借势、借位发展。
3.4 强化龙头带动,培育市场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好项目、好产品、好服务都是要靠企业来做和实现的。其实市场化这条路子如果走对了、走好了,往往会做出大影响、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大效益,只有市场主体规模和品质上去了,那么体育产业的规模就会不断突破。当前陕西体育产业急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这对陕西是个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陕西既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龙头体育企业,也要支持中小微体育企业的发展,更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加快培植一批活力足、机制新、效益好的混合所有制体育企业,形成国有、民营和多种所有制企业良性发展的格局,只有这样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才能够多元化,才能活力更强,才能创造更多地效益,更好的推动陕西体育产业规模和增加值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