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研究与心理训练措施

2019-01-18付瑶瑶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技战术教练员球员

付瑶瑶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对于体育运动员来说,除了要求具有出色的身体素质,精湛的运动技能,更要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而高校篮球运动员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完善,因此也对教练员、教师的训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的训练,才能保证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出色的发挥。

1.赛前心理状态

1.1 赛前过分的激动状态

处于赛前过分激动状态下的篮球运动员往往表现出呼吸急促、心情紧张、心神不宁、以及心跳加速这些状况,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住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那么就可能导致运动员知觉和感觉上的不连贯,这样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运动员注意力的分散,导致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降低。这些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的减弱以及抑制能力的减弱,是人的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人的植物性神经调节和控制能力降低的结果。此时的心理状态不利于篮球运动员进行篮球比赛的,这种心理状态往往导致在比赛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运动员难以快速投入到篮球比赛当中去。

1.2 赛前盲目自信的状态

这种盲目自信轻视对手的赛前消极心理状态,十分不利于比赛的进行,这种心理状态往往发生在那些参加过众多比赛,资历较老的老运动员身上。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的篮球运动员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太过自信,过于高估自身实力,而轻视对手。这种情况下的篮球运动员往往表现为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麻痹大意等。例如赛前盲目自信,会使这部分球员在比赛时动作过于浮夸,不能够很好地务实,这样往往容易产生失误,消极的心理状态经常往往会影响到全队的整体配合与合作,甚至将直接导致本队的输球。

1.3 赛前情绪低落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与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正好相对,处于这种消极心理状态下的队员往往是对本队获胜不自信导致的,往往高估对方的水平低估本队的实力。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下,篮球运动员往往会产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斗志等不良表现,导致运动员的知觉以及注意力的减弱,动作无力较为怯懦。导致在比赛开始时,整个队伍难以进入状态,影响个人以及团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一旦被对方抓住机会,这种消极的心态将会愈演愈烈,导致运动员失误增多,特别是简单地失误更容易使队伍丧失斗志。

1.4 赛前情绪平静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是积极的心理状态的体现。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产生于那些比赛数目多,实战经验丰富,个人资质高,运动素养高以及应变能力强的篮球运动员身上。处于这种积极心理状态下的篮球运动员往往能做到在比赛中注重团队合作,快速适应比赛往往能够促进本队整体水平的发挥,能够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有着合理的估计,保持沉着冷静不慌张。这种情况下的篮球运动员往往表现为专心致志、心情稍紧张、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思维灵活等。这种心理状态往往有利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快速进入篮球比赛当中去。从而促进个人以及全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和表现,这将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

2.赛前心理产生原因

2.1 运动员技战术因素

运动员的技战术因素不仅体现在竞技水平上,同时也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相互的。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使运动员会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但同时自信心也需要有一定的度,避免盲目自信、过分激动。同时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更容易使运动员超长发挥。

2.2 比赛经验因素

高校篮球运动员其比赛经验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大一球员刚刚接触大学篮球赛,其比赛经验较为缺乏,大二及以上的球员积累了一定的比赛经验,场上调控更加的成熟。丰富的比赛经验可以使球员在“高压”的情况下,更能够沉稳的应对;比赛经验缺乏的球员则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较难适应球场节奏和变化。

2.3 自我调控意识因素

篮球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球员作为独立的个体,在具备相应的运动素养同时,也应该具有相应的自我调控能力。针对不同的对手,都应该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对手。自我调控能力强的球员可以及时调整状态,自我调控能力差的则缺乏应对的心理状态。

3.赛前心理调控方法

3.1 模拟训练

在日常的训练,教练员可以通过模拟一定的比赛场景,预设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来对运动员进行干预。平时训练中注重自身技战术的提高,以此来提高运动员心理的适应能力和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3.2 自我暗示疏导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前,不仅需要教练员心理的诱导暗示,更需要自身的暗示。面对紧张焦虑的心理情境,及时的将注意力转移,有意识的去调整呼吸、自我心理等,从而达到心理和肌肉上的放松。

3.3 合理的赛前安排

在比赛前,教练员或教师在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同时,注重对运动员心理变化的监控,及时对球员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运动员注重赛前休息,保证好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等。

3.3 心理交流常态化

大学生运动员在心理上更加追求平等尊重,教练员以及指导老师们应该更加注重与队员的交流方式,及时的发现队员的心理变化,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以及方案,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对比赛要持有正确的态度,提高抗压能力。

4.结语

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地心理状态促进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反之,则会对比赛常胜消极的影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心理调控时,教练员更应注重方式方法。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运动员也要提高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在球场上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猜你喜欢

技战术教练员球员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我不只是球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