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足球队员选拔策略综述
2019-12-31徐世尧
徐世尧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心小学,广东深圳518109)
1.背景
中国足球和世界强队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其中技术、体能、战术、心理等方面所存在差距体现于表层,其差距更深层次体现在我国足球青训基础薄弱、训练水平不高、足球观念偏差等等[1],建立完整且相对稳定的训练体系,是我国足球发展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2],其中,拥有完整且科学的青训体系直接关系着我国足球青训人才培养。
校园足球在中国足球改革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校园足球比赛日渐专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校园足球的初衷是立德树人,在足球职业化发展背景下,校园足球作为普及和初级青训的手段,受到各方重视[3],但师资力量薄弱、竞赛水平较低、各地经济条件各异等现实问题依然存在[4]。教育部于2019年3月26日发布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19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校足办要按照《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试行)》有关要求,确保各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班级、年级和校级足球代表队和集训队,确保男队和女队同等对待,同时,扎实开展班级联赛,做到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并通过年级联赛组建各个年龄组学校代表队。[5]
对于教练员而言,选拔球员是校园足球球队建设、参与各项赛事的基本条件,随着各年龄段赛事的不断开展,科学合理地针对各不同水平阶段优秀队员进行选拔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小学由于学习压力小于中学,使得小学的开展情况基本好于中学[6],也使得小学阶段各级联赛的开展更加多样,更具活力。校园足球教练员进行选材时应首先明确小学与中学人才选拔的差异,同时明确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之间的差异,传统意义上的俱乐部青训选材在选材目的和人才培养方式上与校园足球存在显著差异。正因如此,在开展校园足球选材时,除了需明确校园足球选材指导思想、选材对象,还应遵循科学选材策略进行选材,并充分考虑到校园球队训练的可持续性。
2.小学校园足球队员选拔策略
2.1 保证学校合理组建选材小组
表1 多学科选材领导小组结构模式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有效实施于球员个人技术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7],开展有效训练需要以制定科学训练计划为前提,科学训练计划的制定则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传统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仍然充斥在校园足球训练当中,因此,训练理念的更新,青训教练的选择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球队未来的竞赛成绩[7],校方管理部门在校园足球开展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管理者需要根据本校实情,建设学校教练团队,同时,校园足球选材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选材控制过程中表现出多层次、多阶段、多年连续的重要特征,使得选材工作较为繁杂,需要学校多部门的有效合作。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过程中应针对学校特色构建多学科的人才选拔领导小组,并针对所参加的不同赛事,确定选材目标,制定选材计划与选材方案,并进行阶段性反思与总结,以形成良好的多学科选材结构模式和科学、合理、规范的校园足球人才选拔工作流程。
2.2 保证球队具备竞争力
选材的最终目的是为参加比赛并获得尽可能优异的成绩,因而需要保证球队具备一定的竞技能力。通过执行科学选材方案并获得优秀队员是组建球队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校方选材领导小组应先掌握运动选材的层次和阶段,小学阶段人才选拔处于基础选拔层次,并通过初选、复选、定选、决选最终确定所选拔人才。
足球竞赛的实质是一种典型的群体竞争,球队整体竞技水平影响着比赛成绩,因此,选拔人员在选材时应充分考虑球员是否可塑,其各项评价指标是否突出。职业足球俱乐部在其人才选拔过程中针对9-10岁的球员会进行人体形态、身体素质、专项素质和非特异性运动协调能力等指标的测量[8],但由于基础选材阶段,球员个体发育进度差异显著,使得发育较早的球员在人体测量学特征和身体能力指标表现中更具优势,但在足球专项素质和非特异性运动协调能力测试中表现得并无显著性差异,俱乐部往往会对晚熟的孩子进一步观察,避免因为发育迟缓而导致青训人才流失[9]。球队组建初期要尤为重视选材环节,其具体指标测量方法与职业足球俱乐部类似,同样也需要持续关注队员的成熟度及未来发展走势,主要方式有两种,在执行选材方案时,切不可因为个体发育迟缓而放弃潜在的优秀队员,在进行各项指标评估指标之外,还要在选拔队员时根据球队的比赛准备时间的长短以及比赛具体任务而选择不同的选拔形式。
2.2.1 先选材,后建队
“先选材,后建队”即在全校范围不分年级、班级,优先选拔个人技战术能力出众且符合建队要求的球员。此建队方式一般适用于赛前准备时间较长或有长期比赛任务的学校。
优点:球员个人竞技能力较强,组建一支全校竞技能力最强的队伍。
缺点:球员彼此间熟悉度低,缺乏默契,需要后期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及比赛磨合以形成稳定的打法及技战术风格。
2.2.2 先建队,后增替
“先建队,后增替”即在全校范围内组织选拔赛,以冠军球队作为建队班底,再根据建队需要选择部分能力突出的球员作为增替。此建队方式一般适用于赛前准备时间段的球队。
优点:球队大部分球员之间已具有一定默契,整体攻守战术更易实施。
缺点:单个队员的技术并非最优秀的,球队局部位置可能存在短板。
球队内部需要队员拥有团队精神,相互协作,但同时,其内部的竞争也同样重要,球队内部的竞争可以有效调动球员的积极性,也因此有必要在球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内部良性竞争,更好、更快提高球队技战术水平[10]。
2.3 保证球队人员结构合理
足球运动有着自身的项目发展规律和竞技特点,作为集体运动项目,需要保证球队人员架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彼此信任,以形成集体效能,进而在比赛中展现出更好的精神风貌与团队实力[11]。球队人员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教练员临场指挥的灵活性。比赛中,球队中的每一名球员都有自身的任务要求,球员个人技战术水平存在差异,且不同位置的球员所应具备的技战术能力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校园足球队员选拔时,应充分遵循足球项目的规律,在保障球队整体竞技能力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球队人员结构以及各位置的人数。
任何集体性项目队伍的组建和发展都需要以合理的年龄结构基础,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传统足球学校及俱乐部[12],在选拔队员时,应积极扩大学校足球人口,合理分布球员年级结构,小学阶段,通常情况下,校园足球队的主力队员应多选择来自于五、六年级的球员,可以选择少部分三、四年级的球员,使球队具备一定技战术水平的同时,拥有足够的实战经验,在比赛中可以较好地完成教练所布置的战术任务。
教练员需要重视团队核心球员的培养和球员主人翁意识的强化[13],使球队在训练、比赛中能够紧紧凝聚在以核心球员为中心的团队当中,提高团队凝聚力。同时,在日常训练中,通过队内良性竞争,使低年级球员在竞争中不断增强个人能力,提高球队整体实力。
2.4 注重球员的潜能
鉴于小学校园足球赛事的开展情况以及该年龄段球员的年龄特点,一名球员的比赛能力很难通过一两场选拔赛所体现,对球员的系统评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才可以得到体现。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基层教练员通常会在球员个人技战术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却经常性忽略球员成长过程中诸如生理、生化、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进而可能导致球员在初级选材过程中被忽视,特别是那些晚熟的球员[14]。
因此,校方选材领导小组在进行人才选拔时,对于一些年级较低,身体素质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球员应给予高度关注并着重培养,在保证球队人员流动的同时体现球队人员比例的合理搭配,在既保障现有实力的情况下,更着眼于科学训练体系的构建和球队的长远发展。
2.5 注重球员的学习成绩
人文教育关怀缺失、文化教育匮乏以及社会化教育缺位等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15],新形势下校园足球的发展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需要规范化球员的教育过程。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是校园足球工作评价指标中的重要一项[16]。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明确一点,校园足球队员的身份是有别于传统模式下专业队的学生,其第一身份是在校读书的学生,其首要任务是保证良好的文化课成绩,在其文化课成绩不出现下滑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日常训练和比赛之中,正因如此,学校需要以此为准则来开展工作。由此看来,新形势下校园足球的发展对基层学校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2.6 维护家校合作关系
在校园足球球队建设中合理进行家校合作是未来校园足球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体育教学形势下,校园中良性的家校合作不仅可以向家长们直观反映队员们的真实学练情况以及选拔入队后于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也可以通过家庭、学校日益密切的双向交流,让学校更为清楚队员在家的情况。而在队员选拔的初级阶段,科学地建立并维护好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后续训练、比赛等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家校合作关系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周期性召开家长座谈会以增强交流、改善关系并实现平等的信息交流;系统化开展电子信息的良性沟通以第一时间了解队员情况;普及足球运动相关资料以拓宽家长和孩子的事业等。
维护并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是解决校园足球相关常见问题的一剂良药。学校要能够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对家校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找准家校合作密切开展的结合点,使家庭和学校切实做好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以形成教、训、育合力,从而确保校园足球球队建设和训练的可持续性。
3.结束语
校园足球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级别校园足球赛事的科学合理运作有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而队员选拔这一环节在球队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目前校园足球赛事开展情况来看,小学阶段校园足球队员选拔策略可归纳为三个“保证”、两个“注重”、一个“维护”,即保证学校合理组建选材领导小组、保证球队具备竞争力、保证球队人员结构合理、注重球员的潜能、注重球员的学习成绩和维护家校合作关系。在小学阶段,基层学校应从实际出发,认清形势,夯实基础,科学展开具有校园足球特色的人才选拔,明确方向,耐心培养,从而有效提高球队的运动竞技能力,助力校园足球青训工作的蓬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