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教研活动实践研究
2019-12-31徐红旻
徐红旻
(浙江省桐庐县实验初级中学,浙江杭州311500)
1.问题的提出
校级研讨小组针对提高女生短跑成绩方法中看法不一,基于此,教研组决定对女生短跑速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方式为两种,其一为在现有理论基础上的深化研究,其二是以实践效果为基础,综合系统化方法分析。经酌情讨论,拟采用第二种方式为本次研究方法。通常体育教学的定量分析,多以数理统计、回归分析为要素,本文因样本问题综合考量,决定用灰色控制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桐庐县实验初级中学学校全校女生
2.2 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本校400名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满意度调查,综合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未来发展方向。
文献法:收集整理初中4个年级女性短跑实测成绩以及相关身体素质检测成绩,以EXCEL表进行数据综合计算,得出结果。(见表1)
数理统计:根据教研组意见,采用小样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设计测量起止范围,并利用计算机对10项相关指标回归,在10项指标中优选6项认为与女生短跑成绩相关的指标,对其进行逐步回归。结合4个年级的身体素质发展数据,运用关联度度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处理工具为标准科学计算器。
表1 女生短跑成绩与身体素质测验平均指标
3.测量统计
为降低测量所出现误差,参与测试学生,均在同一条件下着校服参加。所有数据统计均分配由1人完成,测量所得的数据均对小数点后第二位进行保留。并抽样对24人重测。
4.关联度计算
4.1 参考序列以及比较序列的确定
表2 原始数据初值处理结果
将y0(k)指代短跑成绩,作为相关的参考序列保留,将其余6个因素(30m行进间跑项目、立足3级跳远项目、30m蹲踞式起跑项目、300m项目、立足20级蛙跳项目、立足6级蛙跳项目)作为比较序列,分别以x1(k)、x2(k)、x3(k)、x4(k)、x5(k)、x6(k)表示,序数 1/2/3/4分别代表着四个不同的年级成绩,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可以利用初值化的方法,对原始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无量纲化处理,具体处理结果如下(见表2):
4.2 对参考序列以及比较序列的绝对差计算结果
两级最小绝对差计算公式为:
两级最大绝对差计算公式为:
相关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比较序列以及参考序列之间的绝对差值
4.3 关联系数的计算
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分辨系数P的值取0.5。得到如下计算结果(见表4):
关联度计算结果如下:
r0到 r06数值分别是:0.9665/0.8292/0.7221/0.5735/0.9701/0.7243。
表4 关联系数数值
5.定量结果与定性分析
根据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5.1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短跑成绩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所拟定的6项测试指标与女生短跑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体现出相应的因果关系。此六项指标作为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爆发力指标,测量方式为3级跳远;第二类是速度指标,测量方式为30m跑以及30m行间距跑,第三类是协调指标,测量方式为6级蛙跳;第四类是速度耐力指标,测量方式为300米跑;第五类是力量耐力指标,测量方式为十二级跨跳。在五类影响因素中,每一类都对短跑成绩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根据五类指标的关系顺序进行综合,可以划分出三类主要指标,即:速度、耐力以及下肢驱赶力量。
5.2 从三类主要指标进一步分析,结合相关的短跑理论,可以得到,100m跑的速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步频,一个是步长。步频越高,步长越大,则速度越快。而步长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后蹬技术、柔韧性、腿长、腿部力量等;步频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肌纤维类型、神经系统灵活度等,神经系统越活跃,肌纤维所收到的刺激就越强,则两者之间的转换能力就越快,速度也会相应的提升。本校所参与测量的女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从提高饮食以及锻炼力量、速度、力、下肢力量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着重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蛙跳训练、深蹲训练,同时,要着重改进现有的起跑蹬地方式,探索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方法。
5.3 100m跑步具体强度大、时间短、反应要求高等特点,以能量代谢的角度看,由于100短跑在身体内消耗的能量较多,相关的组织无法在短时间内提供给身体足够的氧气。基于此,身体只能采用无氧代谢的方式进行,无氧代谢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乳酸性无氧代谢,一种是非乳酸性无氧代谢,分别与绝对速度、速度耐力相关。在以后的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不断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无氧代谢能力,对短跑成绩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4 从6项指标的相关性看,我校的女生在训练的时候,应该分清主次,着重抓住速度耐力,以科学合理的饮食以及有效的训练,提高速度耐力水平。从步长与步频的关系看,我校女生在进行短跑训练的时候,应该着重发展步长,通过蹬摆幅度的增加,促进成绩的提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短跑技术的培育。
6.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发展方向
根据教研组的问题导向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可以对未来的教学实践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
6.1 目前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根据教研组的对本校400名学生的实践调查,学生对目前体育教学课程的满意度如下(见表5)。
经过综合分析,目前尚且存在以下问题:
6.1.1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低。不论是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点评还是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训练课程,都存在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具体的表现,一是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根据女生短跑影响因素定量实践分析,可以发现,女生短跑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没有在课堂中的到训练。二是教学方法上,教师的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等都不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校的教育实际情况。
表5 各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满意度
6.1.2 教学影响力单薄。体育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课程,影响力十分单薄。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提升自己身体综合素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专业训练水平滞后,现有的’“填鸭式”体育课堂与“放养式”体育课堂都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6.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拟解决问题
针对目前体育课堂中存在的系列问题,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调研,认为,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其原因如下:
6.2.1 课程具有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可以针对目前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以及现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给出有效的训练方式和解决方法。通过寻找教学问题和学生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成绩。
6.2.2 适用于本校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问题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而解决问题,此类问题导向教学,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着重训练点,是体育教学发展的根本方向。
6.3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体系构建
通过教研活动,针对问题导向的体育课堂体系构建,给出如下建议:
6.3.1 合理设置教师比重,构建教师多元结构体系。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实践导向而非理论导向的课程,需要更加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高素质的老师既要有理论分析能力,又要有实践教学经验。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弥补理论不足,是体育教学的未来特点。
6.3.2 从常识导向向科学导向转变。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以课本理论或自我经验为导向的课堂体系较多,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仅凭借老师给出的常识或者是课本给出的理论探索,难以达到系统化训练的目的,因此,基于实践经验的科学系统化训练,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迫在眉睫。
6.3.3 构建多元化课程点评系统。针对学生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学生点评系统,完善问题导向课程体系。具体的点评体系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由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课堂学习态度、专业素质、所遇到问题等进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第二,改变现有的单一教学方式,根据问题针对性的开展其他方面的训练活动,比如在短跑课程中可以融入趣味性体能训练项目、耐力训练项目、速度训练项目等。第三,鼓励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解决方案,通过教师的指导,提高体育成绩和身体综合素质。比如:短跑项目中,在对相关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之后,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爆发力、速度耐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课堂不需拘泥于形式,开放式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7.结束语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问题的提出、定量分析是寻找课堂体系构建的有效方法。在问题导向研究中,能够快速的、具有针对性的找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训练方式,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郅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