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影响分析

2019-01-18夏晨阳张丽琼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乒乓球全民计划

夏晨阳,张丽琼,高 晗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1.全民健身计划和乒乓球运动的介绍

1.1 全民健身计划的概念及意义

全民健身计划是指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而制定的群众体育发展计划。加强全民健身计划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竞技体育群众基础的扩大化,强化丰富人们日常生活中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促进文明、健康的优良生活习惯养成。因此,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需要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贯彻落实,以此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确保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更加协调,对社会和谐与文明进行有力保障,从而推动我国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1.2 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分析

1952年,第一届全国乒乓球比赛的举行揭开了新中国乒乓球发展史上的新篇章。1953年我国加入了国际乒联,乒乓球群众活动随之发展起来。之后,我国乒乓球队相继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并取得傲人成绩,这不仅振奋了国民精神,人们也在这种民族自豪感的驱使下,纷纷投入到乒乓球运动当中。近年来,国民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民健身计划随即上升到了国策地位。国家加强了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增强了群众健身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念也在不断转变,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健身功能和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1.3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是集智力能力、技术能力、体力能力三者结合的隔网对抗的球类运动项目。乒乓球在力的作用脱离球拍后,产生了包括速度、旋转、力量、弧线和落点五大要素。乒乓球体积小、旋转强、速度快、变化多样,是一项集健身、娱乐和竞争力于一体的运动。不论男女老少,身体素质强弱都可参与,既可以锻炼敏捷性和协调性,又没有身体对抗,大大降低了受伤几率。乒乓球运动需要的设备非常简单,只需乒乓球台,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即可,并且在室内外都可进行,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和娱乐价值。

1.4 乒乓球运动的作用

1.4.1 缓解眼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乒乓球运动有缓解眼部疲劳和预防近视的效果,眼睛跟着乒乓球的运动轨迹而不断转动,很好的缓解了眼部肌肉僵硬,从而促进了眼部血液循环。

1.4.2 起到健脑作用。乒乓球技术打法丰富多样,如何充分发挥运用技战术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这样就促进了脑部的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

1.4.3 有利于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乒乓球运动要做到眼到、手到、脚到,经常进行乒乓球运动能提高身体的综合能力。

1.4.4 具有减压效果。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转移注意力是减压的有效途径。乒乓球通过机体运动将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运动神经上,有效的产生了减压效果。

1.4.5 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乒乓球比赛充满着未知性,比分时而领先时而落后。由于比赛局数较多和时间较长,体力上消耗也较大,意志品质就显得极为重要。部分运动员大比分领先反而被对手击败,而部分运动员大比分落后最终能反败为胜,这就体现了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能力是否能适应场上的各种变化。

2.乒乓球运动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影响

全民健身计划是为了让体育运动走入大众生活,让人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健康的渴望程度不断增加,也更加理解了体育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锻炼当中。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发展目标的要求,到2020年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明显增加。每周参加一次或多次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提高。

2.1 乒乓球运动有助于提升机体的反应能力、敏捷性和协调性

在乒乓球运动中,任何控制、攻防技术的实施都要由反应神经作为媒介,由此来保证乒乓球技术的充分运用。反应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条件,乒乓球运动中对方的每一次进攻都需要控制身体进行移动,及时有效的对对手的进攻做出反应。敏捷性和协调性是综合功能,集灵敏度、速度、平衡性、柔韧性等物理特性于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调控作用。在乒乓球运动中,步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接到对方回球大多需要进行移动,然而歩法的移动需要能够很好的保持身体平衡,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根据心理研究人员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进行调查的方法,结果表明我国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总体智力水平较高,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反应能力、敏捷性、协调性较强。

2.2 乒乓球运动有助于丰富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着新时代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乒乓球因其独有的特点能很好地缓解精神压力,使注意力从烦恼的琐事上转移,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2.3 乒乓球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乒乓球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比赛竞争激烈,对体力要求较大,要求有毅力去克服身体上的疲惫感,并且比赛情况复杂多变。据相关科学数据统计参与乒乓球运动人群的平均心率达到150次/分钟,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心率可高达192次/分钟,在高强度比赛中多回合的攻防转换快,耗费的运动强度要求运动员具有强大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乒乓球是一项竞技运动,可以以球会友,互相交流提高球技,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了人的沟通交流能力。

2.4 乒乓球运动有助于提升国民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国民心中乒乓球代表着国家的最高体育荣誉,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中国对于世界乒乓球的发展贡献巨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乒乓球教练员受国家的指派赴越南、蒙古、柬埔寨等国扶持开展乒乓球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以对外援助或交流的形式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三世界国家派遣一批技术娴熟、技术过硬的教练。从那时起,许多国家开始了解乒乓球。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乒坛建立的霸主地位至今无人撼动,尽管国际乒联采取了许多针对中国的规则措施,但是每次中国队都能不断适应新的规则和措施,并且表现的越发出色。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中,奖杯奖牌一直处于中国队的垄断之中。据统计,自1988年乒乓球被列入奥运会以来,中国在32枚奥运会金牌中获得28枚。我国乒乓球运动健儿在每一次的比赛当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有助于提升国民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充分调动了国民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

3.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目的性原则

人们在参与乒乓球运动时,必须在主观意识上充分认识到全民健身计划和乒乓球运动的相互作用和意义,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投身于全民健身计划中,通过进行乒乓球活动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健身、健心的效果。

3.2 整体性原则

全民健身计划的目的就是增强全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全民健身计划需要管理的内容非常广泛,只有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够进行整体的管理,从而提高国民健身理念水平。

3.3 区别性原则

全民健身计划存在复杂性,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群也存在性别、年龄和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要采取相应的科学健身方法。

3.4 激发性原则

使用各种手段激发人们积极的参与乒乓球运动。全民健身计划是提倡广大人民群众自愿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在于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全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依靠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支撑,使人民群众由兴趣逐渐转变为意识。

3.5 社会化原则

鼓励和动员各个职业的人群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加强全民健身理念的宣传,使全民健身活动进入各个领域,贯彻社会化原则时要注意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进全民健身社会化。

3.6 安全性原则

在参与乒乓球运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充分的热身活动,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只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4.结论

乒乓球运动对全民健身计划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宣传全民健身计划和该项运动,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充分利用乒乓球的特点及作用,从而满足该项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发展需求。提倡全民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完善乒乓球器材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展体育下乡活动有助于丰富国民健身途径,有效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其次,乒乓球运动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小,运动形式符合各类人群,具有较高的健身、竞技和娱乐价值。但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不论政府单位、学校或民间群体,乒乓球运动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如我国乒乓球业余俱乐部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学校乒乓球课程的开设力度不够,业余比赛发展尚不完善等。在“全民健身方案”中发展乒乓球运动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重视其具有的价值,加大对其宣传力度,使乒乓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变得社会化、公众化。

猜你喜欢

乒乓球全民计划
乒乓球悬浮术
全民·爱·阅读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暑假计划
可持续全民医保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