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实效性研究

2019-01-18高倩倩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时支教师范生

高倩倩

(西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1. 引言

起初实习支教研究较少且不被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几年高校对于体育师范生的实习支教问题越来越重视,看到了实习支教对于体育师范生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潍坊学院体育师范生的实习支教情况,发现高校、受援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法及措施,为日后高校实习支教提供参考。

2. 现状分析

2.1 实习支教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1 体育师范生教授科目不一致性问题突出

调查发现,75.33%的体育师范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授科目和所学专业不一致,仅有24.67%的体育师范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所授科目和所学专业一致。这从一方面反映了高校体育师范生与社会实际需要有一定脱轨之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统筹安排体育师范生支教实习时,并有没有仔细认真的考虑到这类问题。

2.1.2 体育师范生授课节数不一

调查发现,体育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授课节数不同,35.71%的体育师范生授课节数在20节以上,40.49%的体育师范生授课节数在10节以上,而10.76%的体育师范生授课节数只有1-3节。这一现象既会使体育师范生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会使一部分体育师范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实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未能合理、有效、科学的分配教育资源。

2.1.3 岗前培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调查发现,在关于实习培训方面,52.38%的体育师范生在实习前进行了多次实习培训,42.86%的体育师范生基本没有进行实习培训;在学校实习培训采用何种形式上,61.90%的体育师范生采用讲座与专题报告,21.45%的体育师范生采用讲课比赛方式,其中采用微格教学方式只占14.29%。学校大部分培训学时为10-15学时,而潍坊学院58.10%的体育师范生培训学时为15-20学时。这从侧面反映出潍坊学院培训方式、学时等机制流于形式,尚不能满足体育师范生在接下来一学期实习支教的需要,所以这无论对于高校还是体育师范生来说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1.4 体育师范生自身知识、技能储备有待提升

调查发现,实习前有48.59%的体育师范生没有修完教师教育课程,有58.36%的体育师范生没有取得普通话证书,这说明近几年虽然高师院校越来越注重对体育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但对于没修完教师教育课程的准实习生来说是否应该参加教育实习还应值得商榷。

2.1.5 部分体育师范生备课时间不足

调查发现,28.52%的体育师范生备课时间在 30-40 分钟,23.81%的体育师范生备课时间为40-50分钟,仅有11.43%的体育师范生备课时间达到 50 分钟以上。正常情况下准备一节课最少需要40分钟以上,而对于这些刚刚走上岗位的体育师范生来说往往需要更长时间。

2.1.6 部分体育师范生不熟悉教材

教材的熟悉与运用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成功与否的关键[1]。调查发现,只有63.52%的体育师范生能够对教材较为熟悉,10.75%的体育师范生难以对教材达到熟悉程度,而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体育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

2.1.7 部分体育师范生授课方法欠妥,教学手段单一

调查发现,只有58.76%的体育师范生能在授课时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而剩下的体育师范生很难做到这一点。并且63.21%的体育师范生在授课中采用灌输式教学,仅有23.21%的体育师范生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此现象说明体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必要性,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体育师范生自身能力有待提升,在校需加强学习与培训。

2.1.8 高校指导教师和中学指导教师作用不显著

刚刚由学生身份转化为教师身份的体育师范生在各个方面都会需要老师的指导,这对体育师范生以后职业素质的提高以及专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2]。在对中学指导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一周指导体育师范生1-2次的教师占50%,一周指导体育师范生2-5次的教师占45.24%;在对大学指导教师的调查中发现, 63.33%的体育师范生认为需要大学指导教师理论上的指导,但69.05%的教师一周仅对体育师范生指导1-2次。

3.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3.1 高校在培养体育师范生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际能力

3.1.1 岗前培训应切合实际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潍坊学院岗前培训方式、学时等机制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起到让体育师范生由学生过渡为教师的作用。在以后的岗前培训工作中,学校应着重延长岗前培训时间,既由原来的10-15学时延长为15-20学时,同时转变培训方式,由原来的讲座与专题报告逐渐变为微格教学培训方式。

3.1.2 改进体育师范生在校教育方式,增强体育师范生专业技能

体育师范生在校教育应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课程结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小学、初中教学中英语和计算机等专业技能应用较少,而在高中教学中反而应用较多,所以本人建议在通识教育中,对大学英语、大学IT等课程进行改革。大学英语实施分类、分级教学,进一步压缩必修课程学分、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模块[3]。在专业教育中,推出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为宽口径培养、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打下基础。

3.1.3 改进教学方式,使体育师范生教育更加多样化和实际化

调查发现,体育师范生专业课技能并不牢固,大部分体育师范生没有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和取得普通话证书,这说明高校体育师范生的专业技能还有待提高。对此,本人认为应压缩必修课学时学分,增加选修课学时学分比例,给体育师范生自主选择权。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给学生在全校所有课程中修读一定学分的权利。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中,设置若干拓展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深化学业和多元发展[4]。

进一步深化师范类专业教育课程改革。在保证体育师范生培养普遍规格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教师教育理论必修课程学分比例,相应增加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在通识教育选课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中均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拓展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创造师范教育学习的充分条件。坚持科学性、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彰显人才培养方案特色[5]。遵循规律,遵照规范,注重传承与发展,提升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3.2 受援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师范生的重视程度

针对调查中体育师范生上课节数多少不一的状况,受援学校应科学合理的分配体育师范生的工作课时,确保体育师范生都能科学合理的受到锻炼。

针对中学指导教师指导次数偏少,不能满足体育师范生实际需求的问题,本人认为各受援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指导机制,比如每周开一次中学指导教师与体育师范生的座谈会,在忙碌的工作中为指导教师提供指导机会。

3.3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疏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合理分配体育师范生的去处,确保每个体育师范生都用到实处。针对体育师范生教授科目不对照这类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改变体育师范生的分配标准则可以减缓这种现象。改变以往随机分配的原则,由受支援学校先上报缺课老师,再由教育局和高校统一协商,合理分配。

3.4 体育师范生自己也应端正态度,克服困难

针对体育师范生自身知识、技能储备有待提升;部分体育师范生备课时间不足、不熟悉教材、授课方法欠妥,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本人认为体育师范生在高校期间应积极学习专业课,加强自身技能,同时在受援学校也应端正态度,积极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一点完全取决于体育师范生自身的态度问题。

4. 总结

体育师范生在支教实习中主要存在教授科目不一致、部分体育师范生授课方法欠妥,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对体育师范生的指导作用不显著,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高校在培养体育师范生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实际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育师范生自己也应端正态度,克服困难,积极有效的完成实习支教任务。

猜你喜欢

学时支教师范生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