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不良倾向

2019-01-17李涛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课程改革

李涛

摘 要: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不良倾向:轻视语文知识的“梯度”和创新教学;忽视课堂朗读和课外阅读;轻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等。

关键词:教学误区;课程改革;语文基本能力

通过几轮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和深入,虽然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目前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几种不良倾向,束缚着语文老师的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目前农村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五种常见的不良倾向。

一、重视“主题单元”,轻视知识“梯度”,违背语文教学规律

现行部编版语文新教材,无不体现着新课改理念。教材编写体例几乎都采用“主题单元”的框架结构,以主题来牵动整个课程计划。这种主题单元教材最显著的优点是课文内容相对集中,分阶段围绕某一方面主题来实施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教化功能,即人文性。这样编排教材,容易贴近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然而这种主题单元教材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普遍不太讲究语文知识“梯度”,这和教材编写体例有关。过去的教材一般注重知识梯度,每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课文知识点和练习的安排,都按照知识深浅程度形成一条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线索(层面)。而主题单元教材课文都是按照主题类型来安排的,选文自然也主要从主题需要角度进行考虑,这样对各单元之间本该有的语文学习的逻辑递进关系就难以照顾了。再说“练习探究”题,每课三四题,也都偏重主题内容方面,从语词表达等方面设计的练习题较少,也很难体现教学的梯度。

二、重视应试训练,轻视朗读训练,导致语文教学偏离正确轨道

近年來,“素质教育”一直都在高喊着、实践着,但“应试教育”的路还是在踏踏实实地走着。目前农村语文课堂教学几乎都指向“考试”,为了“考试”而教学,当然课堂就以“应试训练”为主。汉语发音有平仄之分,而汉字又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朗读在汉语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农村语文教师采用以教材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形成了语文教学不读或读得不够的怪现象。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很大失误,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才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课本知识,轻视课外阅读,导致语文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

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选而编审的,都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都是引领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典范作品,都为学生学习各种语文知识起到了引领作用,可以说是教学系统的核心,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资源,是学生在学习中所使用的主要媒介。但过分依赖课本,忽视了对课外知识的教学与传授,会导致语文教学走上歧途,走向极端。一方面,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现状令人担忧。一是课外阅读量不足,二是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三是课外阅读氛围较差,四是课外阅读资源匮乏。另一方面,阅读时间有了,而课外阅读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这样一些问题:首先是无书可读,其次是有书不读,再次是有书不善读。

四、重视传统教学,轻视创新教学,导致语文教学改革有名无实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学的内容,学生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供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

然而经过几轮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尤其是多数农村教师仍然“穿着新鞋走着老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摆出一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改革的新模式,但未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结构等,教学方式还是原来那一套传统模式,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讲什么,你听什么。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把教学的过程看作灌输的过程,把课本狭义地理解为仅仅就是教材,把学生理解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从实际情况来说,这样的课堂缺乏真正的改革,更谈不上创新。

五、重视教学成绩,轻视语文基本能力,导致学生高分低能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科任教师都从各自的学科特性出发,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不遗余力地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地、绞尽脑汁地提高各自的学科成绩。对教师来说,我的教学成绩提高了,不但不会被学校处罚,而且还会受到学校的奖励和校领导的认可、教师的好评。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论其实质,这岂不是误人子弟吗?这岂不是教师的悲哀吗?这岂不是教学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吗?

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就势必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无暇顾及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主要包括听说、听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诵读能力、书写能力等。现如今,在农村语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除了授课,就是批阅作业,根本不考虑对学生进行听说、听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诵读能力、书写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生的书写普遍潦草、字迹不够工整规范、汉字间架结构紊乱、书写缺乏功力,这些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这样,导致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弱,普遍形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局面。

针对以上几种不良倾向,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必须修订教材,改革教学,调整思路,避免功利、急躁心理;更新、强化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及书写等语文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对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组织的审视[J].小学语文教学,2011(19).

[2]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韩志湘.再谈语文朗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06(9):89-90.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开卷考试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改进对策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