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长强穴配合头针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障碍30例

2019-01-17阙秀琴李先兰吴茶凤赖梅凤张小红

福建中医药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针头针脑瘫

阙秀琴,李先兰,吴茶凤,赖梅凤,张小红

(龙岩市中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小儿脑性瘫痪(infants cerebral palsy,ICP),简称脑瘫,是围产期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部病变,主要以运动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二胎政策的开放,脑瘫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我国的脑瘫发病率达到 1.8‰~4‰[2],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其中智力障碍是脑瘫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有研究显示:脑瘫患儿中有存在智力障碍问题可达75.46%[3]。当今对小儿脑瘫的治疗重现代康复轻传统针刺,同时忽略对于智力低下的治疗。笔者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头针针刺的患儿容易产生瓶颈期(无反应期),此时将长强穴引入到治疗中,相当于“扳机点”,可激发一身之阳,运行和输注脑部气血,以进一步提高患儿智力水平。本研究探讨针刺长强穴配合头针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根据 依据2004年昆明全国脑瘫会议的制定《脑瘫指南及定义、分型、诊断标准修订》[4],必备条件:① 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②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③ 反射发育异常;④ 肌张力及肌力异常。参考条件:① 引起脑性瘫痪的病因学依据;② 头颅影像学佐证(MRI、CT、B超);

1.2 纳入标准 ① 年龄6月~6岁;② 合并智力障碍,发育商(DQ)<70分且在社会环境日常要求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缺陷;③ 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等;② 合并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癫痫频繁发作等;③ 合并脑积水、颅内占位病变等可能引起病情进行性加重的疾病;④ 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⑤ 不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门诊和住院患儿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1∶1比例编号,采用查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性别、年龄、DQ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男 女29 30 19 17 10 13年龄/月31.00±12.66 32.00±13.29 DQ/分57.25±7.07 57.63±8.3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头针治疗,穴位取靳三针[5]头四项(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智三针)。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5寸共四针;颞三针:耳尖上2寸为第一针,前后旁开1寸各一针;脑三针: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为第一针,左右旁开2.25寸各一针;智三针:前发际上0.5寸,与头部正中线交界为第一针,左右旁开3寸各一针。操作方法:头部穴位平刺0.5~0.8寸,四神针针尖分别向外平刺,脑三针、颞三针沿皮向下平刺,智三针向后上平刺,留针1 h。每日1次,5次/周,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常规头针治疗前先予以针刺长强穴治疗。穴位取长强穴,位于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处。操作方法:根据患儿身高、局部组织的厚度选用1.5~3寸的一次性针灸针,患儿取俯卧位,消毒后从长强穴平刺进针,沿尾骨向上透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提插手法,提插幅度10~20 mm,频率60~80次/min,行针10 s后立即出针。每日1次,5次/周,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3 康复训练 2组治疗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感觉统合治疗以及认知知觉障碍训练。①脑瘫肢体综合训练:主要运用 Bobath疗法[6],通过反射抑制性模式抑制异常姿势、调节肌张力、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等手法纠正患儿异常运动模式。② 感觉统合治疗:通过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觉训练、本体感训练,改善感觉统合异常及增强平衡协调能力。③ 认知知觉障碍训练:针对认知理解力、语言表达及理解低下的患儿施行注意持续训练、指令服从、模仿训练、选择训练及匹配训练等认知功能训练。30 min/项,每天每项治疗1次,5次/周,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修定Gesell量表,包括应人能、应物能、言语能、动作能)[7],分别于治疗前、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疗效。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8]评定,① 显效:3个疗程后DQ评分提高20%及以上;② 有效:3个疗程后 DQ评分提高1%~19%;③ 无效:3个疗程后DQ评分提高小于1%。

发育商(DQ)评分计算公式:DQ评分=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5 治疗结果

5.1 2组治疗前后DQ评分比较 见表2。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5;与对照组比较,2) 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DQ评分比较()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DQ评分比较() 分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29 30治疗前57.25±7.07 57.63±8.35治疗后70.00±8.411)2)66.39±9.341)

5.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n,%)

6 讨 论

智力障碍是小儿脑瘫患儿中常见的伴随症状,发生率可达60%~75%[9]。与单纯智力障碍的患者不同,小儿脑瘫伴智力障碍在适应能力、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行为等智能发育能区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落后[10]。综合康复训练往往侧重于运动障碍的改善和对异常姿势的纠正,忽略了对智力障碍的治疗。目前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治疗大多以综合康复为基础,同时结合中医针灸,其中头针的治疗疗效已被广泛认可[11]。靳三针因其取穴简单、疗效显著,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针刺“长强”穴在改善智力发育上有显著疗效[12-14]。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个疗程治疗,2组智力发育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示两种方法对患儿智力的改善均有促进作用;针刺长强配合头针组明显优于单纯头针组。说明针刺长强穴对智力发展起正性促进作用。

小儿脑瘫的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故在临床中将头针和针刺长强穴结合起来,可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患儿的智力,且在智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运动能力。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几点:① 行四神针治疗时,治疗前一定要触摸囟门是否闭合,如未闭合,该处不宜施针。② 针刺长强穴前一定应多揣摩穴位,探索针刺角度及方向,针时应注重针下感觉。③ 出针时,嘱家属多按压出针部位,以防因患儿哭闹致出血不止。

本研究发现头针结合针刺长强穴在改善治疗的同时,对于脑瘫患儿姿势的纠正、动作的协调及词语的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针刺长强穴改善小儿脑瘫智力低下的机制较为复杂,其可能的机制与影响改善大脑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15-22],或抑制细胞凋亡[13]有关,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三针头针脑瘫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观察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靳氏膝三针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