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国际半程马拉松急救志愿者服务模式与实践管理的研究

2019-01-17王鑫吕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问卷

王鑫 吕征

北京国际长跑节赛事由北京春季长跑节比赛演变而来,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是北京市具有悠久历史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2016年,该赛事升级为半程马拉松。北京急救中心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直属公共卫生机构,近年来开始尝试在马拉松赛事中启用急救志愿者。本文以参与北京国际长跑节半程马拉松赛事急救志愿者及其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救志愿者在马拉松赛事中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急救志愿者管理方式,探索一条新路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加2019年4月14日北京国际长跑节半程马拉松比赛的急救志愿者和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北京急救中心急救志愿者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服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观察员志愿者中发放调查问卷13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设计参考《2016年西昌马拉松赛志愿者的管理研究志愿者问卷》并调试,其问卷设计经过问卷专家对内容、结构和总体进行评价,问卷设计相对较科学,且极具有效性[1]。问卷设计了一般资料、志愿服务动因和针对培训内容、保障和激励、组织管理的评价3部分量表。量表部分分别设置从不好至好的程度4选项,分值为1~4分。采用Cronbach's Alpha 方法检验量表,急救志愿者对赛前培训的内容评价α系数=0.823;对培训效果评价α系数=0.913;对组织管理工作评价α系数=0.892,均大于0.7,符合要求。

(1)志愿者一般性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身份、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服务类型等(单选题或填空题)。

(2)志愿者参加服务的动因(多选题)。问卷设计选项有①学校单位要求或组织;②为社会、国家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③取得他人认知和赞许;④增加社会阅历,丰富实践经验,自我成长;⑤锻炼自身能力,学习新技能;⑥拓展交际圈;⑦有机会见到著名运动员;⑧消磨空闲时间。

(3)志愿者对赛前培训内容重要性和充分性评价。请志愿者评价其认为重要的赛前培训内容(多选题),设置选项有 ①通用礼仪;②外语;③志愿岗位要求;④医学急救知识;⑤场地知识;⑥心理指导。同时,请志愿者对这六项内容是否得到了充分培训进行评价(矩阵多选题)。

(4)志愿者对保障的满意度和重要性评价。设置交通、服装、饮食三个保障项目,请志愿者选择满意程度(矩阵多选题)。请志愿者选择其认为重要的激励方式(多选题),设置选项有 ①颁发荣誉证书;②评选优秀志愿者;③进行媒体宣传;④现金奖励;⑤交通饮食服装保障;⑥入职入党评优同等条件优先入选;⑦通报单位学校表彰;⑧社会对志愿者定向优惠(赠阅报刊、公园门票优惠等)。

(5)志愿者对组织管理的评价(矩阵单选题)。请志愿者评价志愿组织管理工作,设置选项有 ①赛前培训使我学到更多知识技能;②培训后我能正确掌握培训知识;③培训的知识在比赛现场发挥了相应的作用;④被安排的岗位能够发挥我自身的优势;⑤我在志愿服务中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⑥我和志愿者管理方交流顺畅;⑦我的想法得到了志愿管理方的支持或指导;⑧对志愿管理方整体满意情况。

1.2.2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3进行统计分析,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采用Cronbach's Alpha 方法进行检验,α大于0.7认为问卷具有信度和效度。

2 结果

2.1 志愿者一般性资料

根据问卷结果,参与调查的136名马拉松急救志愿者中,均承担观察志愿者任务,均由医学院校大学生组成。有135人为本科学历,只有1名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女性有122人,占比89.71%,年龄区间在18~21岁之间,均值为19.3岁,有112人不是第一次进行志愿服务,占82.35%。

2.2 志愿者参加服务的动因

有128人选择增加社会阅历,丰富实践经验,自我成长作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动因,占94.12%,选择锻炼自身能力,学习新技能的排第二位,有118人,占86.76%,选择有机会见到著名运动员和消磨空闲时间的人数最少,分别只有9人,占6.62%。

2.3 志愿者对赛前培训内容重要性和充分性评价

有132人认为医学急救知识是赛前培训最重要的内容,占97.06%;选择志愿岗位的要求的有94人,占69.12%,排第二位;选择场地知识的有65人,47.79%,排第三位。认为组织方对医学培训充分和基本充分的有122人,占89.71%;认为对岗位要求培训充分和基本充分的有119人,占87.50%;认为对场地知识培训充分和基本充分的有103人,占75.74%。志愿者认为重要的培训内容,与认可的培训充分性的项目排序一致。赛前培训课程设置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一致。

2.4 志愿者对保障的满意度和重要性评价

根据调查,志愿者对于交通和服装满意度较高,选择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分别为97人和113人,分别占71.33%和83.09%;在饮食方面,选择非常满意的有25人,占18.38%,选择比较满意的有62人,占45.59%,选择一般和不太满意有49人,占36.03%。有99人认为交通、饮食和服装保障是激励志愿服务最重要因素,占72.79%;选择颁发荣誉证书的列第二位,有80人,占58.82%,以上两项是志愿者管理者已采取的激励方式。选择现金奖励和社会定向优惠的分别有59人和57人,分别占43.38%及41.91%。志愿者对组织方给予的激励手段认同度较高,同时还对今后志愿者激励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借鉴。

2.5 志愿者对组织管理的评价

有71名志愿者非常认可通过赛前培训学到了知识技能,占52.21%,不认可的仅有1人,管理方开展的赛前培训工作内容比较全面;有67人非常认可能正确掌握培训知识,占49.26%;了解自己服务内容的有63人,占46.32%;认可培训知识发挥了作用的有53人,占38.97%,培训知识和工作职责的培训效果较好。非常认可及认可被安排的岗位适宜、与管理者交流顺畅并得到支持指导的人数差异性不大,分别为123人和126人,占比均达到90%以上。有21人选择不认可管理人员的支持指导,占14.44%,有待管理者在听取志愿者意见方面改善。有126人对管理方整体满意评价为非常认可和认可,占92.65%,管理方式和效果得到了志愿者的认可。

3 讨论

目前我国在志愿服务领域、人员招募、组织管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缺陷[2]。北京急救中心率先将急救志愿者纳入国际赛事医疗保障层面,走出了一条使用志愿者拓展赛事医疗保障力量的新路,今后可以从四方面深入研究志愿者服务管理。

3.1 以急救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完善志愿者招募体系,丰富志愿服务参与群体

目前急救志愿者招募主要由北京急救中心团组织依托高校进行,招募渠道相对匮乏。高校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也是学生[3],志愿者及志愿项目管理者年龄偏低,社会阅历浅,对赛事活动的突发事件处置和沟通协调缺乏主观的思辨能力[4]。根据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5]发挥专业志愿服务要求,建议依托各部门、各系统招募志愿者[6],结合组织招募与社会招募,拓宽志愿者招募范围。发挥急救中心行业特点,实现各年龄、职业、专业人群覆盖,打造以AED专业志愿服务为起点的团体,推动急救医疗专业志愿者在赛事保障和日常急救方面发挥优势和特长。

3.2 建立分层保障、统一指挥的马拉松赛事医疗急救保障模式

在此次马拉松赛事中,急救保障人员、观察员志愿者由北京急救中心管理,AED志愿者由另外一家医疗机构管理。三个层次保障力量受两个指挥部调度管理,相互缺乏沟通联络,形成了各自为战的情况,在患者的发现、报告、救治、转运过程中,易造成信息延迟甚至遗漏,不利于及时处置现场患者。为保证抢救效率,必须加强各方面力量的调配和协调,有统一的组织和明确分工[7]。建议统一指挥比赛现场急救人员、AED志愿者、观察员志愿者三个层级救援力量,分层部署医疗技术、现场岗位要求、工作程序及沟通联络程序,提高救援反应速度和质量。

3.3 结合志愿服务动因,拓展激励保障形式

除了为志愿者提供交通、饮食和服装保障外,精神上的激励措施也不能忽视。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是取决于良好的文化认同[8],可以以“急救”和“国际赛事”作为志愿品牌,向志愿者传递“参与急救志愿者,谱写意义非凡人生经历”的志愿理念,提高志愿者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可以推行志愿服务公益积分制度[9],采用评比、召开志愿服务表彰会、经验汇报会、播放志愿服务精彩片段、制作微电影作品、邮寄感谢信、颁发纪念章等特殊礼物等形式,为累计一定服务时长的志愿给予特别荣誉,推进急救志愿者文化的传播。可以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损失补偿[6],保障志愿者权益。采取柔性激励管理方式,不但能激发志愿者的热情,更能增加组织凝聚力[10],及时对志愿者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和正向支持;为志愿者提供情绪支持[11],提高他们的内驱力和服务质量。

3.4 利用智慧急救理念,不断完善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模式。

智慧急救的发展有利于突破志愿者招募及管理形式单一的瓶颈,接入更多公益、救助和志愿者服务[12]。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招募阶段提高志愿服务供需的契合度。在管理过程中及时以面对面交流、电话、时事通讯工具等信息化手段与志愿者交流,以便志愿者随时掌握工作信息,增加志愿组织的凝聚力。我国现有的志愿服务体系中,没有形成明确的督导和志愿工作的权限区分[8]。建议逐渐建立志愿者量化考评和监督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管理的规范化,避免在志愿服务中由于松懈、疏忽等因素,影响志愿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问卷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