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河南省春季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及比较试验

2019-01-16张晓静陈焕丽吴焕章

长江蔬菜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薯薯块马铃薯

张晓静,陈焕丽,吴焕章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450015)

马铃薯作为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其营养全面,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的特点[1],在中国地区分布广泛、周年生产,且经济效益好[2]。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为马铃薯中原二季作的主要栽培区域[3],2015年种植面积达6.2万hm2,总产量183.6万t。马铃薯性喜温凉,河南省多数年份出现早春持续低温、干旱,进入结薯期温度急剧升高,影响薯块膨大,使得产量优势不能充分发挥,所以要重点加强选育和引进早熟、结薯早、前期膨大速度快、耐热的马铃薯品种[4]。为了促进河南省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满足生产需求,近年来,科技人员不断进行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筛选试验[5~7]。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6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以中薯13号为对照,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期、商品性状、产量、抗病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为筛选适宜河南省春季马铃薯露地栽培的马铃薯高产优质新品种(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 (系)分别为N157、N195、N108、N210、D613 和 NFJ6,以中薯 13 号(CK)为对照品种,参试种薯均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1.2 试验设计

试验安排在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新郑试验区。试验地前作为甘蓝,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种薯提前1周切块催芽。各参试品种于2017年2月27日播种,2017年6月19日收获。

试验采取完成随机区组设计,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3行,每区60株,行距65 cm,株距25 cm,单垄单行种植,小区面积9.75 m2。基肥随耕地施入,每667 m2施入有机肥40 kg,复合肥(雅冉,N∶P∶K=15∶15∶15)40 kg。 另外在出苗 80%后结合中耕培土每667 m2追施尿素25 kg,现蕾期至开花期,结合中耕培土每667 m2追施尿素25 kg,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一般农事操作进行。

1.3 调查方法

①物候期调查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出苗期:小区出苗率达50%的日期;开花期:小区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成熟期:小区50%的叶子变黄的日期;收获期:块茎收获的日期;生育期:出苗期到成熟期(未成熟的按收获期算)的天数。

②植株性状调查 出苗率:小区内出苗植株占播种穴数的百分数,现蕾期调查;株高:从土壤表面到主茎顶端的高度,现蕾后15 d左右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10株;主茎数:从地下直接生长的茎数,现蕾期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10株;收获株数:每小区的收获植株数。

③薯块性状调查 收获时调查外观形状。

④薯块经济性状调查 收获时调查。小区产量:收获时称质量;大中薯率:单薯质量50 g(含)以上为大中薯,收获时分级后称质量,计算大中薯率。

⑤主要田间病害调查 病株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共10株。

a.马铃薯花叶病毒病。现蕾后20~30 d调查,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病级株数×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任何症状;1级:植株大小与健株相似,叶片平展、有黄绿斑驳;2级:植株大小比健株稍矮,上部叶片有明显的花叶或轻微皱缩;3级:植株矮化,多数叶片皱缩或畸形,有时有坏死斑;4级:植株明显矮化,全株叶片严重皱缩或畸形,叶片坏死、下部叶片脱落,甚至植株早死。

b.马铃薯卷叶病毒病。调查时期同花叶病毒病。

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任何症状;1级:植株大小与健株相似,顶部叶片微束、褪绿或仅下部复叶向上翻卷,质脆易折;2级:病株比健株稍矮,半数叶片成匙状,下部叶片严重卷成筒状,质脆易折;3级:病株矮小,绝大多数叶片成匙状,中下部叶片严重卷成筒状,有时有少数叶片干枯;4级:病株极矮小,全株叶片严重卷成筒状,部分或大部分叶片干枯脱落。

c.晚疫病。小区出现中心病株后,第3、4周调查病情指数。植株叶片出现晚疫病病斑即为病株。每小区随机选择10株发病植株,每株分中、下各调查5片小叶,共10片,计算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该级代表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数值)×100。

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5%;3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d.早疫病。调查方法同晚疫病。

1.4 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期和植株性状

由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系)出苗时间在4月3~8日,N108出苗最早,其次是中薯13号和D613,为4月4号,NFJ6出苗最晚。出苗率中薯13号最高为99.0%,N195最低,为95.5%,其余在97.0%~98.5%。一般出苗11~35 d开始现蕾,现蕾22~39 d开始开花;N195、N108、 中薯 13号、N210和 NFJ6未见开花;N157现蕾39 d开花,花色为白色,开花中等;D613现蕾22 d开花,花色为浅紫色,花繁茂。生育期NFJ6最短,为73 d,N108和中薯13号最长,为78 d,其余在74~77 d。叶色D613为深绿,其余为绿色。茎色D613为紫色带绿条纹,NFJ6为绿色带紫纹,其余为绿色。株高在27~58 cm,其中中薯13号最高,NFJ6最低。主茎数为2.2~5.3个。

表1 各参试品种(系)物候期及植株性状

2.2 各参试品种(系)的薯块特征特性

由表2可以看出,薯形N157、N108和中薯13号为短椭圆形,N195、D613和 NFJ6为椭圆形,N210为卵圆形。芽眼均浅。表皮D613和NFJ6略麻,其余光滑。皮色N157和N210为浅黄色,D613为玫红色,NFJ6为紫黑色,其余为黄色。肉色N157为浅黄色,D613为白色但内圈红色,NFJ6为紫色,N195、N108和中薯13号为黄色,N210为白色。薯块大小N195和N108为中等偏上,NFJ6为中等偏下,D613为小,其余为中等。整齐度N157和N108为中等,其余为中等偏上。单株结薯数N157最多为13.9个,N195最少,为4.7个,其余在6.0~11.0个。单株质量 N157最大,为 913.0 g,其次是 N108,为609.0 g,NFJ最低为 193.5 g,其余在 222.0~588.0 g。

表2 各参试品种(系)薯块性状

2.3 各参试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及方差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 (系)商品薯率N195最高为89.50%;最低的D613为32.21%,其余为55.20%~77.47%。各参试品系产量性状结果显示,品系N157、N195和N108平均667 m2产量2889.19~3427.35 kg,比对照中薯13号增加3.94%~23.30%。其余品系平均667 m2产量861.97~2617.83 kg,比对照中薯13号减产5.82%~68.99%。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系N195、N108和N210平均667 m2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N157平均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对照,D613、NFJ6平均667 m2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

表3 各参试品种(系)产量

表4 各参试品种(系)田间病害情况

2.4 各参试品种(系)的抗病性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花叶病毒病和早疫病各品系(种)均未发生。卷叶病毒病N108和NFJ6发病率在10%~20%,病情指数在2.5~5.0,发病程度较轻;其余品系(种)未发生。晚疫病所有品系(种)均有发生,其中N157发病率为6%,病情指数1.1,发病程度轻微;其次为 N108、中薯 13号、N210和 D613,发病率在13%~17%,病情指数2.0~4.6,发病程度较轻;NFJ6发病率为30%,病情指数6.9,发病程度中等。

3 小结

观察各品种(系)田间综合性状,参试各品种(系)出苗相对较晚,这可能是受当年播种后一段时间的低温天气影响,萌发较晚。

结合各品种(系)田间表现与综合性状,N157田间表现好,生长势强,平均667 m2产量为3427.35 kg,显著高于对照中薯13号,增产23.30%,但薯块性状表现一般,为浅黄皮浅黄肉,商品薯率偏低,为55.20%,且单株结薯数多,达到13.9个,可进一步试种;N195和N108田间长势较好,综合性状优势强,平均 667 m2产量分别为 2923.40、2889.19 kg,与对照相比增产3.94%~5.17%,块茎商品薯率分别为89.50%和71.84%,大小为中等偏上,且均为黄皮黄肉,符合河南当地食用习惯,适宜在当地春季露地种植;N210较对照品种略有减产,薯块性状较差,不符合当地食用习惯,可淘汰;D613商品薯率低,仅有32.21%,薯块性状也较差,可淘汰;NFJ6出苗晚,平均667 m2产量为861.97 kg,与对照相比减产极显著,但NFJ6为紫黑色皮紫色肉,较有特色,在播种前可提前浸种催芽,促早出苗,适当提高产量。

通过试验表明,N195和N108适宜在当地春季露地种植,可进行下一步的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种植,N157需继续参加试种试验,NFJ6可作为特色品系留作育种材料,N210和D613不适宜在河南种植。

猜你喜欢

中薯薯块马铃薯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马铃薯有功劳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定边马铃薯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