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019-01-16高国训吴锋李晓彤王武台郎朗任志雨
高国训 ,吴锋 ,李晓彤 ,王武台 ,郎朗 ,任志雨
(1.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2.天津农学院)
芹菜别名旱芹或药芹,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自汉代传入我国。作为一种传统蔬菜,芹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兼有多种药理功效[1]。近20~30 a以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芹菜消费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现已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蔬菜之一。速生小芹菜也叫作小芹菜、小香芹[2]或毛芹菜[3],是一种新的有别于传统中大棵芹菜的小棵芹菜类型,其植株细小,高度一般在 50~60 cm,可食用叶数多在4~5片,栽培采用直播方式,不经过育苗移栽过程,管理更加简单省事,播种后生长60~80 d就可以采收上市,生产周期比中大棵芹菜大大缩短,品质更加鲜嫩,受到消费者普遍喜爱,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4]。但到目前为止,有关速生小芹菜的研究报道还很少。本试验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来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以期为速生小芹菜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芹菜杂交新组合CH15047,种子发芽率经测定为87.3%。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6年在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武清试验农场塑料大棚内进行,8月24日播种,11月18日采收。试验地为黏壤土,肥力中等,播种前结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和磷酸二铵20 kg作基肥。 播种密度设 0.1、0.2、0.3、0.4、0.5、0.6 g/m2共6个处理,试验小区面积为1.6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播种方式为干籽撒播,利用喷灌保持苗床湿润,棚膜下架设遮阳网进行遮荫,出苗后撤去遮阳网。生长期间进行常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不间苗。
1.3 调查项目
采收时随机选取10株样本,参照张德纯[5]标准测定植株高度、粗度、叶片数、叶面积、单株质量、地上部干质量与根系干质量、以及根系长度与体积等指标,同时测定植株密度和单位面积产量情况。在测定植株密度和产量时,将株高大于25 cm、叶片数在3片以上,对经济产量形成有贡献的植株定义为有效植株;经济产量是指除去细弱植株和干枯叶片后形成的商品菜产量。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1数据可知,播种密度不同,速生小芹菜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发育会随之发生变化。株高的变化受播种密度影响较大,播种密度为0.1~0.2 g/m2时,小芹菜植株较矮,分别为27.7、32.4 cm。密度增至0.3 g/m2时,小芹菜株高最大,达到40.7 cm;密度继续增加,株高反而下降。速生小芹菜茎粗也受播种密度影响,密度为0.3 g/m2时,茎粗最大,为16.4 mm,密度较小时,茎粗相对较小,但差异不显著,当密度增加到0.5 g/m2以上时,茎粗显著变小。单株叶片数基本不受播种密度影响,但单株叶面积受播种密度影响较大。
表1数据显示,播种密度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小芹菜叶面积扩大,只有密度适中,叶片才能得到较好伸展,密度为0.3 g/m2时,单株叶面积达最大值,为1561.4 cm2。根系生长发育也受播种密度的影响,当播种密度较小时,根系较短,根体积较大,说明粗根较多,播种密度为0.3 g/m2时,根系长度最大,达到12.6 cm,随着密度进一步增加,根系长度不再增加,根体积显著减小。
表1 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表2数据显示,播种密度为0.1~0.2 g/m2时,速生芹地上部分的干质量在5.32~5.53 g,密度增加为0.3 g/m2时,地上部干质量达到最大值7.00 g,密度再进一步增加,地上部干质量则开始减少,密度增加到0.5~0.6 g/m2时,地上部干质量则下降到3.37~3.50 g。根系干质量的变化情况与根体积非常相似,都是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逐渐减少。从根冠比来看,播种密度较低或较高,都会造成根冠比偏大,只有播种密度适中时,根冠比才较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相对较多(表2)。
表2 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表3 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
2.3 播种密度对速生小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
速生小芹菜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和单株质量共同构成,而作为商品菜进行销售时,一般要求把过于细弱的小株和干枯小叶剔除掉,经济产量即指剩下的那部分有经济价值的产量。由表3可以看出,速生小芹菜植株密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有效植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开始减少。单株质量更是如此,当播种密度较小时,单株质量随之增大,密度为0.3 g/m2时,达到最大值117.6 g,之后随着播种密度的继续增加而显著减小。从产量变化来看,毛菜产量先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密度增加到0.3 g/m2以后,毛菜产量不再有显著变化,当播种密度为0.3~0.4 g/m2时,经济产量达到5.80 kg/m2以上,之后开始减小,当密度增加到0.6 g/m2时,经济产量则下降到4.15 kg/m2。
3 讨论与结论
由于速生小芹菜是采用直播方式进行生产,没有育苗移栽过程,因此,研究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非常重要。以往研究表明,当作物播种密度过小时,其生长速度会受到抑制,植株较矮[6],而播种密度过大,植株就会相互拥挤,通风透光不良[7],叶片光合作用不良[8],导致植株生长受抑,最终造成经济产率下降[9]。本试验发现,当速生小芹菜播种密度较小时,地上部生长缓慢,株高、茎粗、叶面积、单株质量等指标都较小,芹菜产量偏低。当播种密度增加到0.3~0.4 g/m2时,植株生长较旺盛,单株质量大,形成的产量,特别是经济产量较高,说明此播种密度对于小芹菜单株生长发育和群体产量形成是比较适宜的。随着播种密度进一步加大,植株生长减弱,平均单株质量大幅下降,对经济产量形成没有贡献的无效植株大量增加,而经济产量明显下降,最终影响种植效益。
通过调研发现,在各地速生小芹菜生产中,不同地区、不同农户采用的播种密度相差巨大,有的农户播种密度控制较好,基本掌握在0.3 g/m2左右,也有部分农户播种密度过大,在一些芹菜产区,很多农户播种密度都在1 g/m2上下[10],有的甚至接近或超过2 g/m2[11]。播种密度过大不仅造成种子浪费,而且还增加了间苗、肥水供应和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难度和成本,最终获得的产量和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建议速生小芹菜生产要选用发芽率较高的优质良种,播种密度控制在0.3~0.4 g/m2,同时需要加强苗期综合管理,保证正常出苗,为最终获得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