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细Fe粉和Cu粉在金刚石薄壁工程钻中的应用研究

2019-01-16张许红王成军胡伟立李忠林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胎体粉料金刚石

张许红, 王成军, 胡伟立, 李忠林

(河北省金刚石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石家庄 050035)

在通用型金刚石工具领域,应用最多的2种金属粉料是Fe粉和Cu粉,二者质量分数之和在50%~80%,甚至可达90%以上。通过添加不同功能的单质粉料或合金粉料,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对Fe-Cu基胎体的耐磨性、硬度和强度等力学性能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金刚石锯片、金刚石薄壁工程钻、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盘等各类产品的加工特点。

目前,金刚石工具行业常用的Fe粉和Cu粉,主要采用电解法、还原法、雾化法或羰基法制备。电解法制备的Fe粉和Cu粉纯度高,粉末呈树枝状或海绵状,具有较好的压制成型性,广泛应用于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中,其粒度范围为10~100 μm,被统称为普通粉。随着金属粉料制备技术的提高,超细化金属粉料在金属结合剂胎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谓的超细粉定义为粒径完全小于30 μm的粉体[1]。由于其颗粒尺寸大幅降低,超细金属粉料可以增强合金粉末的烧结活性,从而降低烧结温度,避免高温烧结对金刚石造成的损伤,同时胎体的成分更加均匀,工具的性能更加稳定。近年来,超细预合金粉末在金刚石工具胎体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2],而对单质金属超细粉末在金刚石工具胎体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尤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Fe粉和Cu粉在胎体配方中占比大,对工具的生产工艺和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3-4]。

因此,选用普通Fe粉、普通Cu粉、超细Fe粉、超细Cu粉、羰基Ni粉等为原材料,选用成熟的Fe-Cu基和Fe-Cu-Ni基薄壁工程钻胎体配方,配方组元中Fe粉和Cu粉所占比例之和均大于70%,对比测试超细粉和普通粉对2种胎体试样的烧结硬度、应力-应变、烧结结合界面的影响规律,并制作钻头对比测试其钻切性能,以探索超细Fe粉和Cu粉在薄壁工程钻产品中的适用情况。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原材料

试验中使用的原材料均为工业级金属粉末,其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用BT-9300H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试验原材料粒度尺寸的累积百分比,粉末粒度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表1 金属粉末性能指标

图1 粉末粒度测试结果

1.2 试验方法

选用成熟的Fe-Cu基和Fe-Cu-Ni基2种薄壁工程钻胎体配方,用SMVB80K1型真空热压烧结机,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试验样品,烧结保温压力为35 MPa,保温时间为3 min,试样尺寸为40 mm×3.2 mm×8 mm,试验胎体编号及烧结温度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胎体编号及烧结温度

用HR150型洛氏硬度计和WDW-100G微机控制高温万能实验机分别对试样的硬度和应力-应变进行测试;用VEGA3 LMH型扫描电镜分析烧结体试样的磨抛界面;用Z1Z-200M型台式钻机加水湿钻C40钢筋混凝土(2层φ18 mm钢筋),测试钻头的钻切性能;用体视显微镜分析刀头顶刃磨损状态。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粉末颗粒形貌

图2为A、B、C、D 4种胎体配方粉料SEM图片。

(a)A(b)B(c)C(d)D图2 4种胎体粉料SEM图

从图2中可看出:C、D与A、B相比,粉末粒度更细、活性更高、团聚性更强。由于超细粉体易发生团聚,从而导致超细粉体的优越性能无法得到体现,甚至可能使材料的性能劣化[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借助合适的分散剂来进行处理。

2.2 烧结体结合界面分析

将烧结胎体试样断口磨抛后,采用SEM观察胎体中各种粉料经过烧结之后的结合状态,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看出:C、D界面各种粉料颗粒的尺寸更小、结合更致密、分布更均匀。这是由于C、D配方超细粉平均粒径较小,粉体的扩散激活能降低,致密化初始温度降低,而且完成塑性流动所需时间也会明显缩短,因此致密化速率加快,致密度增大。

(a)A(b)B(c)C(d)D图3 4种配方烧结体结合界面的SEM观察及过

2.3 胎体烧结硬度

4种胎体烧结洛氏硬度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数据可知:加入超细Fe粉和Cu粉,Fe-Cu基烧结体C的洛氏硬度比A的高6.25%,而Fe-Cu-Ni基胎体D的洛氏硬度比B的高12.20%。

表3 4种胎体烧结硬度

分析可知,对于超细Fe-Cu-Ni基配方,随着Fe、Cu 2种粉体粒度的减小,烧结胎体材料的晶粒尺寸也随之变小,且材料的硬度与晶粒尺寸符合霍尔-佩奇(Hall-Petch)公式[6]:

H=H0+Kd-1/2

(1)

其中:H为材料的硬度,H0和K对不同材料分别对应不同的常数,d为材料平均晶粒尺寸。

2.4 胎体应力-应变分析

用WDW-100G微机控制高温万能实验机测试的胎体试样弯曲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看出:对于Fe-Cu基胎体,随着应力值增大,C试样比A试样的应变量略微偏大;而对于Fe-Cu-Ni基胎体,随着应力值增大,试样B先发生断裂,其最终应变量约为试样D最终应变量的50%。

图4 胎体试样弯曲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从图4中可以得出:Fe-Cu基胎体采用超细粉后应力-应变曲线比较接近。这主要是因为Fe粉和Cu粉之间在固态甚至液态条件下几乎不互溶,Fe粉颗粒只是镶嵌到Cu粉颗粒中,而并没有形成合金;而Fe-Cu-Ni基胎体中,由于引进了可以和Fe粉、Cu粉无限固溶的Ni粉形成合金,则采用超细粉后胎体的合金化程度提高,使得胎体的抗弯能力大幅提高。另外,粉末粒度减小后,烧结胎体材料的晶粒尺寸变小,材料的应力与晶粒尺寸也符合霍尔-佩奇公式。

2.5钻头钻切性能分析

采用A、B、C、D 4种胎体,添加相同的金刚石磨料,制备102 mm规格薄壁工程钻产品并测试其使用性能。钻头编号与胎体编号相同,其钻切速度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钻头钻切速度测试结果

从图5可看出:A钻头与C钻头钻切速度相当,后者的速度慢4.5%、寿命长21.6%;B钻头和D钻头相比,后者的速度慢16.2%、寿命长82.5%。其原因主要是由于Fe-Cu基胎体采用超细Fe粉和Cu粉,胎体的硬度和强度变化不明显;而Fe-Cu-Ni基采用超细Fe粉和Cu粉后,胎体的硬度和强度有较明显的提高,磨粒出露慢,与当前试验工况不太匹配。

2.6 刀头顶刃磨损状态分析

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钻切后4种钻头刀头顶刃磨损状态,如图6所示。从图6中看到:用超细金属粉制作的C、D钻头,其耐磨性较强,且磨损表面比较细腻;B、D钻头刀头顶刃金刚石有磨圆现象,尤其是D钻头,其胎体耐磨性过强,金刚石的出刃高度明显降低,钻头的钻切速度出现大幅衰减。

(a)A(b)B(c)C(d)D图6 4种刀头顶刃磨损状态

造成以上刀头顶刃磨损状态差异的原因,主要是Fe-Cu基胎体采用超细Fe粉和Cu粉,胎体的耐磨性变化不明显,而Fe-Cu-Ni基采用超细Fe粉和Cu粉后,胎体的耐磨性有较明显的提高,使得金刚石的出刃高度有所降低。

3 结论

在Fe-Cu基和Fe-Cu-Ni基钻头配方胎体中,通过添加超细Fe粉、Cu粉与普通Fe粉、Cu粉进行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超细金属粉可将烧结体的洛氏硬度分别提高6.25%和12.20%;

(2)超细金属粉可以使钻头的使用寿命分别提高21.6%和82.5%,使钻头的钻切速度分别下降4.5%和16.2%;

(3)观察超细粉制备钻头顶刃的磨损状态,刀头顶刃金属胎体的磨损表面比较细腻、光滑,与钻切材料的摩擦系数低,但是采用超细粉制备的Fe-Cu-Ni基胎体,胎体耐磨性过强,金刚石的出刃高度明显降低。

猜你喜欢

胎体粉料金刚石
一种缺气可继续行驶充气轮胎
金刚石圆锯片工作层预合金粉与焊接层粉连接性能研究
陶瓷喷雾干燥塔出料装置的优化设计*
纳米金刚石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简易金刚石串珠锯的设计
金刚石圆盘锯激光焊接工艺的改进
超细CeO2粉末对铁基合金工具胎体组织性能的影响
基于ADAMS仿真的金刚石框架锯机分析
WC添加对热压铁基预合金粉末胎体性能的影响
基于混料设计的WC基复合胎体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