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房颤动病人AcSDKP与心脏重构的关系及相关指标研究
2019-01-16,
,
心房颤动(AF)是目前常见的心律失常,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1]。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房颤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心房颤动病人中心力衰竭、卒中、死亡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出数倍[2]。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心脏重构相关。左室肥厚的结果是左室顺应性的减退,左室舒张末压力增高,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病人也容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不全,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反映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具有一定的意义[3]。研究者认为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炎症有关,促发了氧化应激的发生[4]。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AcSDKP)是存在于正常人身体内的短肽,对心、肾、 肺、 肝等器官纤维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6]。AcSDKP可以逆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的胶原沉积,阻止心脏重构[7]。但是AcSDKP在心房颤动病人血液中的相关变化研究比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AcSDKP、NT-proBNP在心房颤动病人血液中的变化及其与心脏重构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在心房颤动病人中氧化应激指标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年龄大于60岁心房颤动病人69例,其中阵发性房颤(A组)23例,持续性房颤(B组)23例,永久性房颤(C组)23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观察对象23例为正常对照组(N组)。各组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房颤组纳入标准:严格根据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失常学会、亚太心脏节律协会及拉美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协会共同颁布的心房纤颤病人管理指南中的诊断标准[8],收集房颤病人,并按照诊断标准进行分组。收集年龄均大于60岁,采集住院第1天的外周血标本,未使用其他药物,无感染性疾病,排除其他心律失常,排除其他原发性心肌病、肺部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心房颤动病人。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大于60岁,无其他心肺疾病的健康人。房颤组及对照组均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AcSDKP、NT-proBNP检测 入选病人及对照组抽取空腹血样5 mL,在离心机中以3 000 r/min 10 min,血浆、血清分别放入-70 ℃冰箱中冻存。AcSDKP检测采用ELISA法。AcSDKP试剂盒、NT-proBNP试剂盒购于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各组的血液标本,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最后在特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后进行计算。
1.3 心脏彩超检查 采用美国HP5500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室内径(LVE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根据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多普勒频谱连续收集 3 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
1.4 血清学指标的含量检测 各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血清标本,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最后在特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后进行计算。
2 结 果
2.1 AcSDKP、NT-proBNP含量 房颤组(A组、B组、C组)的AcSDKP浓度于N组,B组、C组的AcSDKP浓度低于A组,C组的AcSDKP浓度低于B组。A组、B组、C组的NT-proBNP均高于N组,B组、C组的NT-proBNP高于A组,C组的NT-proBNP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各组血浆AcSDKP、NT-proBNP水平比较(±s)
2.2 心脏重构指数的比较 老年房颤组(A组、B组、C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左室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房颤组病人发生了心脏重构。A组、B组、C组的LVMI、LAD均高于N组,B组、C组的LVMI、LAD高于A组,C组的LVMI、LAD高于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各组心脏重构指数比较(±s)
2.3 相关性分析 老年心房颤动病人血浆AcSDKP与NT-proBNP、LVMI呈负相关(r=-0.565,r=-0.423,P<0.05)。
2.4 血液中MDA、T-SOD、GSH-PX含量 与N组相比,房颤组MDA增高,但是T-SOD、GSH-PX下降。A组、B组、C组MDA高于N组,B组、C组MDA高于A组,C组MDA高于B组。但是A组、B组、C组T-SOD、GSH-PX低于N组,B组、C组T-SOD、GSH-PX低于A组,C组T-SOD、GSH-PX低于B组(P<0.05)。血液中过氧化相关指标在心房颤动病人血液中偏高,间接说明心房颤动病人体内发生了氧化应激,提示随着心房颤动的发展,氧化应激程度也发生了进展。详见表4。
表4 各组MDA、T-SOD、GSH-PX含量(±s)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其特征在于心房的快速、不规则的电和机械激活,其引起不协调的收缩并且有利于心房血栓的形成[9]。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生,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心房颤动成为公共性的健康问题,合并症、死亡率增加,相关的经济负担加重[10]。目前可用的药物主要是控制症状和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后者具有出血风险[11]。目前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不清楚,可能与检测水平提高、发病率上升、心房颤动导致心血管疾病病人生存率提高有关[12]。心房颤动发生的因素包括久坐的生活方式、吸烟、肥胖、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血压升高等,并且已经证明每个因素都会诱发心房的结构重构[13]。心房颤动中的心脏收缩会损害左心室充盈,并可使心排血量降低25%,尤其是舒张功能障碍病人[14],而心脏充盈压力和后负荷增加可导致左心房牵张和纤维化增加,导致传导异常并促进心房颤动的发展[15],这些形成了恶性循环。本研究发现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内径增加,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下降,提示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心脏发生了重构。有研究证实左房内径、左室质量指数也是反映心脏重构的指标[16]。心房颤动的不规则或者快速性心室传导可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17],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有研究发现NT-proBNP也是心脏重构的关键因子[16]。
本研究发现心房颤动病人血液中NT-proBNP的水平增加,A组、B组、C组的NT-proBNP均高于N组,B组、C组的NT-proBNP高于A组,C组的NT-proBNP高于B组,提示随着心房颤动程度加重,NT-proBNP的水平也在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AcSDKP与NT-proBNP呈现负相关的关系。AcSDKP是存在于正常人身体内的短肽,对心、肾、肺、肝等器官纤维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中,AcSDKP能够减少纤维化和轻度受损的收缩功能而不影响舒张功能[18]。其他研究发现,AcSDKP能够逆转高血压大鼠模型中的纤维化[19]。本研究发现在心房颤动病人外周血中AcSDKP的水平降低。随着心房颤动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AcSDKP水平逐渐下降,因此通过检测AcSDKP水平或许可以预测心房颤动的发展过程,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AcSDKP与LVMI呈现负相关,进一步提示房颤病人血液中AcSDKP与心脏重构有关,可能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研究发现炎症驱动的氧化应激在心房结构重塑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者认为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炎症有关,促发了氧化应激的发生[4]。心房氧化应激是否也影响心房动作电位持续时间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研究已显示许多肌膜离子电流与一氧化氮(NO)或活性氧(ROS)直接或间接调节有关[20]。本研究发现心房颤动病人血液中氧化应激指标增加,心房颤动组MDA增高,但是T-SOD、GSH-PX下降。B组、C组MDA高于A组,C组MDA高于B组。B组、C组T-SOD、GSH-PX低于A组,C组T-SOD、GSH-PX低于B组。
血液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在心房颤动病人血液中偏高,间接说明心房颤动病人体内发生了氧化应激,提示随着心房颤动的发展,氧化应激程度也发生了进展。AcSDKP与老年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及心房颤动心脏重构相关。监测AcSDKP对于老年心房颤动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