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雅二医院:“互联网+”医院宣传的新探索

2019-01-16赵丽萍赵晓华沙丽娜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19期
关键词:湘雅通讯员策划

文/ 赵丽萍 赵晓华 沙丽娜

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积极主动设置媒介议程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宣传经验。

当医院宣传工作遇上“互联网+”,当医院宣传工作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和交流者的新媒体时代,医院宣传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湘雅二医院”)进行了如下互联网+医院宣传的相关探索。

加强宣传载体建设,形成宣传合力

随着现代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宣传工作的地位日益突出。根据《大型公立医院新闻宣传能力建设研究报告(2016)》,在全国1000余家三甲医院中,官网使用率为97%,官微使用率为32%,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为93%。

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湘雅二医院在巩固原有平面媒体宣传平台阵地的同时,不断加强新媒体的建设,“一报一网两微”的“112”媒体格局初具雏形。

院报全彩印刷,四开八版;医院门户网站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总点击量超过8000万。考虑到人们习惯在手机上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医院推出网站手机版,增强医院“主流媒体”的声音。官方微博、微信相继上线,及时推送就医资讯、医院新闻以及健康知识。官方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定期推送健康科普,多篇文章阅读量10万+,周排行榜多次居湖南首位。官方微博持续发声,进驻今日头条、健康界、医学界、丁香园、知乎、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展了医院新闻出口。各科室、职能部门也积极参与新媒体的建设,目前已有50个科室及中心开通公众微信号。

在新闻产品的内容上,除了原有的文字、图片之外,积极运用视频短片、漫画、动画、图解新闻、弹幕等方式,丰富的传播样式使之更受欢迎。

用好四支队伍,建立激励机制,提升通讯员新闻实务水平

宣传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事情,医院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负责统筹全院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建立包括宣传部记者编辑、宣传委员、各临床科室通讯员、网络舆情专家库在内的四支队伍。

每个党总支、党支部均配有宣传委员,各科室及职能部门设立有至少一名通讯员,通过“通讯员之家”“扬院社”等平台加强交流、沟通,每年通过组织知名记者和教授讲座,或派出参加培训等途径提高通讯员的新闻实务水平,通过向媒体推荐新闻作品、发放稿费等方式,加强对宣传队伍的激励,凝聚了通讯员宣传队伍。

通讯员经过多次专业培训,部分科室建立有完善的宣传小组,使其成为具有自我运转、自我宣传能力的宣传平台,支部宣传委员、科室通讯员与宣传部对接,是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践。

加强策划,积极主动设置媒介议程,宣传医院良好形象

宣传策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宣传效果。医院新闻报道主题多,如新成果、新技术、罕见病例等,做好报道策划,不仅可以提炼出核心主题,而且可以保证媒体报道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湘雅二医院通过加强策划,积极主动设置媒介议程,做到提前介入、全面梳理、策划方案、认真实施,通过构建精细化的“互联网+”新闻宣传策划体系,主动传播正能量,引导舆论走向,达到预期宣传效果。

112媒体格局湘雅二医院在巩固原有平面媒体宣传平台阵地的同时,不断加强新媒体的建设,“一报一网两微”的“112”媒体格局初具雏形。

2018年4月,医院联合新华社记者走进重症监护室,运用AR技术和科普动画就“人工肺”的发展历史、医疗意义、材料费用、工作原理等,进行了文、图、视频直播和动漫等多种形式的全媒体科普宣传,吸引近300万网友点击浏览。

2019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一个人”的篮球队:为爱圆梦 生命延续》为题对湘雅二医院叶沙器官捐献的故事进行了3分46秒的报道。新华社、央视新闻和共青团中央等媒体分别以《请记住他的名字》《5=1》《泪目!这是“一个人”组成的篮球队……》进行报道。随后,光明日报、健康报、工人日报、湖南日报等中央及省市级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同时,医院提出SCI论文“三个一”,即一篇学术论文,一篇科普稿件,一篇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在权威杂志发表后,还需要撰写高水平的科普或及时的新闻报道,发布至科室宣传栏和医院网站、报纸及微信微博上,并向媒体推介,向外界及时推送医疗健康行业的新成果和新技术。

借助外力,加强与媒体合作,扩大医院影响力

作为“国家队”的医疗机构,湘雅二医院充分利用新媒体快捷、高效、互动等特点,主动将医院里发生的大事要事、先进医疗技术、特色优势项目、医疗服务创新等,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与媒体广泛合作。

除了通过科普稿件、电视采访、网络访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自身优势,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医群关系之外,还主动与媒体进行事前策划,如联合新华社、潇湘晨报的全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直播,在职工、患者及医疗同行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进一步塑造了医院品牌形象,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十九大前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健康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网、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等,以罕见的密度和力度对湘雅二医院积极投身医改、共筑健康中国的举措和成效进行了全景、深入、多样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社会反响。人民日报官方微信邀请医院专家为“新时代”加油的短片,不到50分钟就获得10万+阅读关注。

2019年2月,内分泌科伍汉文教授因淋巴癌不幸去世,临终前他曾写下遗嘱:“我若不在了,愿意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希望能用于科学研究及教学,推动学科发展。”医院以此为线索邀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参考消息、科技日报等中央及省市级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和广泛传播。今年6月,我国第三个人体器官捐献日,医院还请来伍汉文教授的家属,以及“一个人篮球队”的五位受捐者,以“心愿亭”的形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对重获新生的感恩,通过组织当地媒体进行相关报道,宣传医院器官移植领域实力的同时也传递了医学的人文和温度。

猜你喜欢

湘雅通讯员策划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湘雅精神薪火传
七律·悼湘雅伍汉文教授
述说湘雅故事(连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