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针结合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1 则
2019-01-16窦海云傅立新丁少杰
窦海云,阎 莉,傅立新,丁少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乙酰胆碱抗体介导、细胞免疫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临床表现主要为部分或全部骨骼肌无力或易于疲劳,活动后加重,经休息或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后症状缓解,但易反复[1]。阎莉教授作为“一代芒针大师”—沈金山先生嫡传弟子,芒针造诣颇深,笔者有幸跟随阎教授临床学习,期间观察阎教授运用芒针结合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1 例,疗效卓著,现报道如下。
1 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63 岁,初诊时间:2018 年8 月10 日。主诉:吞咽困难40 d,双眼睑下垂20 d。患者40 d 前突然出现吞咽困难,未重视,20 d 前出现双眼睑下垂,遂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查新斯的明试验(+),肌电图“双侧面神经重频衰减试验阳性表现”,确诊为“重症肌无力”,予以激素(具体不详)后未改善,遂就诊于阎莉主任门诊。现症: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周身乏力,双眼睑下垂,呼吸急促,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诸症朝轻暮重,寐差,便秘,小便调,舌干苔黄厚腻,脉沉细数。查体:疲劳试验阳性。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中医诊断:痿证(肝肾阴虚,痰湿中阻),治则:通关利窍,补益肝肾,健脾益气。1)主穴:天突、中脘、风府,配穴:双侧风池、足三里、三阴交、照海。操作:常规消毒后,天突选0.30 mm×125 mm 芒针,患者头后仰,双手持针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25 mm 后使针体弯曲90°,缓慢捻转深刺75 mm~100 mm,施呼吸泻法,待患者自觉咽喉部紧张感后缓慢出针,不留针;中脘选0.30 mm×125 mm 芒针,双手持针捻转慢进75 mm~100 mm,行呼吸泻法,待戾气下行或针感由沉紧转为松快后缓慢出针,不留针;选0.25mm×50mm毫针,风府直刺40 mm,施捻转补法,以舌体湿润为度;风池针向同侧眼窝40 mm,施捻转补法,以上眼睑提起为度;照海针向跟腱方向,足三里、三阴交直刺,施提插捻转补法1 min,留针20 min,隔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2)温胆汤加减,处方:半夏、竹茹、陈皮、枳实、茯苓各10 g,党参、熟地黄各20 g,鸡内金、炙甘草各6 g,生姜3 片,大枣3 枚,日一剂,水煎频服,5 剂。3)口服溴比斯的明,每6 h 30mg。转归:针刺1 次后,患者能吞咽流质食物,黄厚腻苔转为薄黄苔;1 疗程后,患者周身乏力明显减轻,双眼睑下垂消失,大便通畅,效不更方,继服7 剂,溴比斯的明减至每6 h 15mg;2 个疗程后,患者活动有力,语声洪亮流利,饮食水无呛咳,双眼睑下垂完全消失,呼吸平稳,自行停用溴比斯的明,症状无反复,后又巩固治疗1 个疗程,诸症消失。随访3 个月未复发。
2 按语
重症肌无力当属中医“痿证”范畴,病位在肌肉,在脏责之肝、脾、肾,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脾肾虚,气血不足;实为痰湿阻滞于中焦。本案患者年过六旬,肝肾阴虚,精血不足,筋脉失养而痿软无力;痰湿中阻,脾失健运,肌肉失养而四肢无力、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痰浊凝聚咽喉,咽喉肌受累而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故从肝脾肾论治,治以通关利窍,补益肝肾,健脾益气。
选穴上,首取芒针重用穴之天突、中脘,其中天突上连咽喉,内应气道,《针灸甲乙经》云:“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刺天突以清利咽喉,化痰降逆;中脘作为足阳明经经气汇聚之募穴,刺之可升清降浊、调理脾胃,二穴合用以豁痰开窍、和胃降逆;次取项部之风府、风池,其中风府,归属督脉,为督脉、阳维脉、足太阳经交会之处,《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上贯心”、“入络脑”,又《针灸甲乙经》载“舌急难言,刺风府主之”,故刺风府生津液[2]、通关利窍,风池为通达脑、目脉络之要穴,二者合用以补益脑髓,通利头目;后取下肢之足三里、三阴交、照海,其中三阴交为肝、脾、肾经交会穴,足太阴经“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经“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经“循喉咙之后”,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在”主治规律,故针刺三阴交可通利咽喉,疏利舌本,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刺之可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培补后天之本,从而濡养四肢肌肉,肾经照海穴通于阴跷脉,《标幽赋》云:“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三穴合用以调补肝肾、健脾益气、清咽利喉;诸穴合用,共奏通利咽喉、降逆和胃,补益肝肾之功。
方药上,其中温胆汤中二陈燥湿化痰,竹茹、枳实清热化痰,且现代研究发现竹茹有显著的抗疲劳效果[3],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全方寒温均衡,长以祛痰理气;再加熟地黄滋补肝肾,党参补中益气,鸡内金补助脾胃,煎加姜枣健脾和胃;诸药合用,痰湿得祛,脾胃得健,肝肾得补。
重症肌无力患者多数预后不良,现代医学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本案中阎教授凭借精湛的针刺手法充分发扬了芒针深刺与弯刺的功用特点,且严格遵循针刺手法量学,辨证施治,“精准少”地选穴、用药,针药并用,双管齐下,异效互补,标本兼治,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