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与瑞士产业合作前景研究
2019-01-15孙龙建
孙龙建
摘 要: 瑞士是贵州省省重要合作伙伴,贵州省省和瑞士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通过对发展战略、合作层次、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贵州省省和瑞士产业合作的优势。分析了区位、用地、劳动力、其他地区竞争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对贵州省省和瑞士的合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依托国家战略、发展自由贸易、打造产业集群、优化产业政策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贵州省省 瑞士 产业 合作
2013年,习近平主席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强调,贵州省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2017年3月,贵州省省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共建瑞士产业示范园举行签字仪式。瑞士(贵州省)产业示范园选址于贵阳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等三大领域。为了推动产业合作进一步发展,需要认真分析和积极面对机遇、挑战,借鉴瑞士发展山地经济经验,对贵州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势
贵州省和瑞士自然条件和地理上相相似,产业发展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寻找贵州省和瑞士合作的机会,需要进一步明确贵州省存在的优势,争取让更多瑞士企业在贵州省有更多发展空间。
(一)发展战略契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贵州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生态环境方面,2012年3月,瑞士联邦政府颁布了全球第一个《适应环境变化战略》。在大数据方面,2016年4月,瑞士联邦委员会通过“数字瑞士”(Digital Switzerland)战略,瑞士政府决心支持数字化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相似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成为瑞士(贵州省)产业示范园建设的前提。相比其他地区,以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例,致力于发展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联系,与瑞士发展战略具有较大差异。
(二)合作层级优先
瑞士(贵州省)产业示范园由贵州省省人民政府与瑞士联[HJ1.5mm]邦中小企业联合会共建,在贵州省由省政府为主体共建园区尚属首次,也是获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后在国外签署的首个产业园合作协议。贵州省省将与瑞士的产业合作摆在最优先的位置,贵州省省商务厅等部门积极推动产业园的规划和招商工作,高起点定位为合作领域深度、广度拓展奠定基础。相比其他地区,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和新建中瑞(常州)产业园区虽然由国家部委发起,主要由市级政府层面签约执行建设。
(三)经济持续发展
2016年,贵州省省地区生产总值117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主要经济增速位居中国前列,贵州省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前三位。园区所在的贵阳市,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2016年,贵阳市生产总值达到31577亿元。贵州省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瑞士企业提供的良好的市场需求,能够取得分享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先机。相对于其他地区,作为瑞士的最大经济伙伴,2016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同比为17%,欧盟28国为19%。世界贸易组织《2016贸易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瑞士商品出口额同比减少7%,商品进口额同比减少9%。进出口同时下降与欧美地区经济增长放缓有密切联系,包括贵州省省的发展中市场必然是新的增长点。
(四)自然环境优越
贵州省海拔适中、气候温润,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2%,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超过90%,是居住、休闲、养生的好地方。瑞士被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环抱,连绵的山地、丘陵以及众多的河流、湖泊。瑞士气候深受临近大西洋的影响,冬暖夏凉,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充沛。一流的酒店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休闲人士和会议参与者。瑞士的医疗保健在全球领先,完备的医疗网络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确保了一流的医疗服务。贵州省与瑞士同样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在大旅游和大健康等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二、挑战
(一)区位
贵州省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山区交通不便曾经长期制约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省在西部率先县县通高速公路、在西南率先通高鐵,干线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基本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黔深欧(贵阳-深圳-欧美)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就已经解决了直达海运的问题。区位对瑞士企业投资影响有多大。2014年9月,约93吨IPhone 6手机经南航承运由河南富士康运往美国芝加哥,运输费用200万元左右。IPhone 6净重129克,93吨货物约20万部,平均每部运费仅10元左右。相对于IPhone 6的利润、节约的成本和税收贡献,显然运输费用微不足道。同样,瑞士生产的产品一般都是轻且附加值高的产品,在瑞士创造的附加值占成品售价的60%到80%。即使需要经港口海运,运输费用也相对较低。以东莞马蒂公司为例,五年共生产700吨钢结构产品,假设在贵州省生产并运往深圳,铁路运费在20万左右。相对钢铁企业每年上千万吨铁矿石运输成本,瑞士企业高精密、高加工化的产业、产品结构,区位影响较小。
(二)用地
虽然贵州省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用地紧张局面,今年全国建设用地指标减少100万亩情况下,贵州省省争取到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388万亩,较上年增加305万亩。贵阳市是贵州省省省会城市,土地价格较东部地区中等城市仍然偏低。以地理位置接近的乌当区东风镇界牌林场地块为例,2016年6月成交价格为每亩255万元。贵阳综合保税区对入园企业前两年享受“零租金政策”政策,两年后享受厂房减租50%支持。相比较上海市2017年数据,单层厂房平均租金每天每平方米人民币109元,浦东单层厂房的租金已达到每天每平方米145元。工业用地平均成交地价最高是闵行区,土地单价达到每亩人民币102万元,奉贤和嘉定每亩人民币40—50万元之间。
(三)劳动力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欠发达省份,劳动力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从劳动力供给方面,贵州省有面向全国的劳动力市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省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13万人。以大数据产业为例,贵阳市大数据人才总量达142万人。从劳动力需求层面看,瑞士企业基本上(996%)是中小型企业,只有750家瑞士企业员工人数超过200人,但他们占总员工人数的30%。瑞士中小企业入驻园区,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从企业总部委派,国内特别是贵阳本地基本能够满足基层管理者和工人需求。相比较瑞士和国内其他地区,劳动力成本具有一定优势,瑞银研究显示苏黎世、日内瓦的工资水平是上海、北京的10倍,而贵阳只有上海、北京的三分之二左右。瑞士高工资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高级经理人的吸引力,而贵阳在办公文员和技术工人的较低薪酬对降低劳动力成本由明显优势。
(四)其他地区的竞争
贵州省是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与东部发达省市存在一定差距,资本向回报率高的领域流动是市场规律,11个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又具有一定先行优势。贵阳综合保税区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等地的经验,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和海关特殊监管等方面已经没有明显差距。国内已经建设的以瑞士为主题的产业园,例如中瑞(欧)工业园区专项政策,贵阳综合保税区也没有明显差距,各自贸试验区承担各自承担独特使命,有一定的特色的优势,但是不一定适合瑞士企业。广东自贸试验区建立南沙“香港园”,创新举措主要针对粤港合作。
(五)产业支撑能力
在优势中谈到贵州省经济增速排名前列,但是经济总量居全国25位,只有广东、江苏发达省份的1/8。从整体经济实力来看,贵州省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有明显差距。中瑞(常州)产业合作园区的建设,可以依托长三角制造业的集群优势。贵州省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长期以来能源和资源型加工为支柱产业。虽然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产业有一定优势,高端制造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瑞士钟表、化工机械等优势产业需要配套产业支持,贵州省承接瑞士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不足。
三、对策建议
贵州省和瑞士已经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论坛”等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作显现成效。进一步加强山地经济领域的合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依托国家总体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也是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瑞士(贵州省)产业示范园的建设要紧密依托国家战略,从这一高度来谋划园区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向内陆省份转移,与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有直接关系,与“一带一路”也有一定联系。机械制造行业是瑞士优势产业,亚洲投资银行的投资重点是对外基础设施投资,贵州省可以重点引进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随着中国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会有更多瑞士企业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也是贵州省吸引企业到园区投资的重要契机。
(二)发挥“自由贸易”功能
瑞士(贵州省)产业示范园紧邻贵阳综合保税区的围网核心区,有利于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优势,发挥保税功能和实现贸易便利化。机械、电气工程和金属行业是传统优势行业,80%产品用于出口,瑞士出口总量约占31%。生命科学产业98%产品用于出口,占瑞士出口总量的42%。例如,上海外高桥引进瑞士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规划引进精密制造等行业,有利于这些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同时,发挥保税区保税加工、物流的功能,利用贵阳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成为面向东亚、东南亚市场的中转基地。
(三)实现优势互补
贵州省与瑞士的产业合作起步较晚,必然有“从易到难”的过程,优势互补是顺利起步的重要途径。以茅台酒心巧克力项目为例,茅台集团无论从客户群体到营销渠道都有一定优势,与瑞士在巧克力制作技术方面能够更好的结合。以此类推,雀巢在日本市场推出抹茶巧克力饼干,贵州省茶的产业与瑞士巧克力产业也有合作商机。
(四)打造产业集群
从瑞士的产业发展来看,产业竞争力不但来自企业创新,还形成了具有整体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生命科学为例,形成以巴塞尔城为中心,以诺华、罗氏为领军企业的西北部产业集群。贵阳综合保税区已经规划建设国际医院和医疗养生项目,与贵州省发展大健康的产业非常契合。但是,就像达沃斯一样,只是一个大健康体验馆。瑞士健康产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对大健康领域的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在中药领域,瑞士诺华已经在青蒿素项目上取得巨大利润。当前,贵州省本地企业在技术领域与瑞士企业还有一定差距,可以从生物技术到健康养生到健康保险等开展全产业链合作。
(五)聚焦中小企业
瑞士联邦统计局2015年数据,瑞士2015年登记企业数达597万个,而25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只有1800个左右,占03%。中国商务部数据:2004年,瑞对华投资项目79个,实际投入34亿美元。无论企业规模还是对华投资规模,都体现了瑞士中小企业的特点。包括贵州省省在内,对重大项目建设更加重视,世界500强企业是招商引资重点。聚焦瑞士中小企业,在招商引资对象上可以与发达地区错位竞争。同时,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约束,贵州省工业发展也需要像农业一样,走精品高效的发展之路。在专业化发展和创新创业方面,瑞士中小企业都值得学习借鉴。
(六)量身定制政策
贵阳综合保税区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优惠政策,包括要素、入住、融资等十个方面。这些政策对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针对瑞士企业量身定制。以钟表行业为例,虽然制作过程离不开机器设备,电价对瑞士纯手工打造的工艺就影响不明显。瑞士企业以高技术中小企业为主,传统银行融资存在一定困难,也是欧中企业联合会力推投资基金的原因之一。对于高技术中小企业,特别是医药行业企业,研发支出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要,这些都是支持政策需要考虑的重点。
(七)探索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导向,制度创新成为激活市场活力的动力。上海自贸区已经进行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尝试,贵阳综保区需要积极复制推广,也需要进行一些探索尝试。瑞士为了促进国际贸易,采取了一些有特点的制度创新。以关税为例,大多数国家采取从价税的方式,而瑞士采用从量税的方式,从而降低了高技术零部件进口的关税负担。中瑞自贸协定签署以后,利用这一协定促进双边贸易需要认真研究。医药、健康等生命科学产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更大,做好中国、瑞士和欧盟等贸易政策衔接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八)优化空间布局
瑞士教育和健康产业布局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教育、健康和旅游产业与自然環境完美的融合。因此,精密制造产业可以布局在保税加工区和物流区周边,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生产、流通和进出口。国际医院和国际教育项目对环境要求相对安静,太接近保税加工、物流区会影响这些项目的品质。健康和教育项目更适宜依托周边小镇,打造以生态、健康为主题的瑞士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 刘作奎,四大平台助推中国和瑞士经贸合作[J].当代世界,2017(3)
[2]孙亚君,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分析[J].中国商论,2016(1)
[3]张鹏飞,“瑞士经验”的理论解析[J].时代金融,2016(2)
[4]黄金萍,“瑞士制造”的秘密[J].中国中小企业,2016(5)
[5]周路菡,瑞士成功的经验如何学[J].新经济导刊,2016(11)
[6]范鹏辉,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