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工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探索
——基于陕西省高校工会工作满意度的调研数据
2019-01-15崔海荣
崔海荣
(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与高校工会工作模式已形成相关研究。沈强、靳振华探索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刘奕、马廷廷认为在当今高校发展中,工会作为一个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加强学校党委和教职员工的联系[2]。呼婷婷提出了“互联网+”高校工会工作新模式的具体策略,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计算机发展成果,使高校工会工作的开展根基更加稳定[3]。
一、陕西省高校工会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
(一)调研方法、工具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根据学校工会的主要职能自编了《学校工会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陕西省部分高校教职工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基本资料主要为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工作单位等;工会工作满意度由15道单选题构成,主要涵盖学校工会的参与、维权、组织、教育与信息沟通职能等,5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本研究通过网络发放问卷,随机选取了西安、咸阳、榆林等城市的6所高校,收到有效问卷340份,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有关统计与分析。
(二)陕西省高校工会工作满意度调研数据分析
调查发现,教职工对高校工会工作满意度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得分在3.65(1.07)-3.95(.77)之间。经测定:《学校工会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97,可以认为,本问卷具有良好信度。该问卷经相关专家对题项进行评定修改,能有效对学校工会工作满意度进行测定,具有一定的专家效度。问卷的KMO值为:.927,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为6696.00,P<.001,解释变异量85.26%,各项拟合度指标达到要求,这就表明:《学校工会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具有较好效度。
二、“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工会工作的积极意义
“互联网+”思维是大数据时代的一种创新性理念,基于云数据的基础,通过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反馈,及时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当前,高校工会工作结合“互联网+”思维,对于高校工会参与管理、凝心聚力、提升素养与维护权益等职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体现学校的民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高校工会参与学校管理,一般是通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对于学校的各项事宜进行参与式管理和监督。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广大教职工对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表途径不多、时效不强,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教职工并未吐露真言,不能畅所欲言,这就造成了学校发展过程中,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在“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工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每位教职工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充分的发言、汇总与反馈,使学校发展的民主管理得以充分体现。
(二)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凝聚教职工的人际关系
学校文化氛围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用共同的愿景目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引导教职工形成凝聚力,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和理想信念。高校工会是学校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桥梁,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目标,引导教职工实现其共同愿景的组织者。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日常化情感的交流更趋向于网络化、信息化,尤其在高校的知识分子社群中,更关注学校发展的动态和前景,更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情感互动,因此,通过“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工会工作结合,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凝聚教职工的人际关系。
总而言之,“互联网+”高校工会的工作模式不仅体现在理念的创新,更体现出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教工管家”或“教工之家”软件APP旨在用新媒体改变工会工作方式,助推学校工会的转型升级,在新的形势下,用新方法、新手段宣传和教育广大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也为教职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