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拉国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声学实验分析
2019-10-25彭兆婕
彭兆婕 李 娟
(1.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院,云南 丽江 674199; 2.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中孟两国交流扩大,孟加拉国来华留学人数逐年攀升,孟加拉国学生迫切要求掌握汉语,汉语是他们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桥梁。然而,汉语语音是孟加拉国学生的难点和痛点,声调的问题尤为严重,已有研究成果并不能满足理论层面和教学层面的需求。因此从声学角度出发,以偏误分析和声调格局为理论指导,调查分析孟加拉国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习得汉语(本文“汉语”指“普通话”,不含汉语方言)4声的情况和偏误规律,找出偏误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表1 不同汉语水平学生发音错误类型和错误率
一、实验说明
实验对象:被试共计8人,包括孟加拉国留学生6名,其中初级学生2人(男BM1,女BF1),中级学生2人(男BM2,女BF2),高级学生2人(男BM3,女BF3),中国发音人2名(男CM,女CF),普通话水平均为一级乙等。因6位孟加拉国留学生基本来自达卡区,年龄在18-32岁之间,以孟加拉语为母语,英语为外语,因此我们把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习得看作是同一群体的动态习得过程。
实验材料及实施:由于声调负载于韵母段,材料充分考虑了韵母4呼,4个调类,每调类16个音节,共64个音节,具体由“ma、bai、fang、shi、di、liu、yi、ying、tu、chuang、sui、zhu、ju、xu、yun、yuan”配合4个声调构成。发音人在安静的办公室内朗读PPT随机呈现的单个音节,音节间隔3秒;实验员使用Cool Edit Pro 2.1录音,设置参数为:22050Hz,16bit,单声道;保存为.wav音频文件。
数据整理:先用Audacity音频软件切分原始音频;再用脚本程序批量处理切分完成的单字调音频,生成Textgrid(分层标注文件);然后在Praat6.0.46语音分析软件中输入脚本命令,自动生成Pitchtier(音高标注层)并进行人工核查;接着使用Praat提取10个测量点的基频数据;最后使用Excel整理基频数据,计算T值并绘制声调曲线图。
基频归一化:为过滤个人发音差异并转换为与人听感相似的值,基频数据须进行归一化。我们采用石锋(1986)[1]T值法:T=[(lgx-lgb)/(lga-lgb)]×5(a、b分别为调域上、下限频率;x为测量点频率。0-1为五度值1度,1-5度依次推算)。
二、实验结果
实验共得384个(64音节×6人)语音样本,将这些样本中发错声调的音节挑出,计算错误类型和错误率,见表1。
其余音节处理后共得245个无跳点、无断点的语音样本的基频数据,归一化以后,绘出2位中国人和6位孟加拉国发音人的声调格局图,见图1-图4。
CM CF
BM1 BF1
BM2 BF2
BM3 BF3
注:曹文(2010)[2]指出单念普通话声调时,阴平常见调值有55、44、45、54,阳平常见调值有35、24、324、,上声常见调值有211、212、213、214、313,去声常见调值有51、52、553、451。特别是对于上声,研究发现上声极少能高到4,多为212、213。因此2位中国普通话一乙发音人各调值虽未达到理想值,但仍符合参照标准。
三、结果分析
(一)声调系统建立与发展
从错误率看,初级学生4声均出现错误,且错误率达到32.81%,中级学生4声也均出现错误,但错误率为12.50%,降低至初级学生的一半,高级学生只有阴平和上声出现错误,阳平和去声没有错误,错误率仅为5.47%,错误率是三个水平组中最低的。错误率从初级到高级大幅降低,随着水平增高,声调能力越好。
从声调格局看,不管是中国男生还是女生,都呈现一高一低、一升一降的对立。初级男生阳平和上声前三分之一段几乎重合,且两个声调曲线都“低”,是一高两低、一降的3调格局,再看中国男生声调,阳平和上声并没有重叠,且四声较为分明,初级女生虽无重叠,但与中国女生对比,4声几乎集中于整个格局中上部,不够低,也降不够;中级男生和女生的声调曲线和格局较为相似,阳平和上声非常接近,说明他们还不能很好地建立阳平和上声声调系统,且中级学生声调一高、两升一降,不是典型的对立,也属3调格局;高级男生、女生声调格局分布是几个水平组中最为接近中国男、女生的,4声界限相对分明,但仍存在上声曲线不够低的问题,没有“低”这一格局。
综合错误率和声调格局分析,发音上,孟加拉国留学生从初级到高级都没有完全建立声调系统,但发音能力却是逐渐发展的。初级、中级对声调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高级得到了发展,并向中国人声调格局靠近,基本建立阴平和去声声调系统,但是阳平和上声声调系统的建立仍然比较困难,即使到了高级,也未能完全建立起真正的汉语声调系统。
(二)发音偏误及成因
对孟加拉国留学生发音偏误从调型和调值角度展开,调型分析依据错误类型和错误率,调值根据阴平起点、止点,阳平起点、折点和止点,上声起点、折点和止点,去声起点、止点的T值来确定。
1.调型
初级学生调型错误最突出,4声都有较为严重的错发问题,阴平错发为阳平、去声,阳平错发为阴平、去声,上声错发为阴平和阳平,去声错发为阴平和阳平,其中上声错发为阳平错误率最高,达到25%,阴平、上声和去声3个调类均会发为阳平,且错误率不低;中级学生的调型错误虽比中级的少了近半,但4声依然存在错误,阴平、阳平、去声的错误率均为3.13%,而上声调型错误则达到40.63%,错误类型均为错发为阳平,可见中级学生仍难掌握上声;高级学生错误率降至5.47%,阳平和去声无调型错误,阴平错误仅出现一次,基本掌握,但上声调型错误出现6次,占18.75%,存在较高错误率。可见初、中、高级学生都未能完全掌握调型,特别是上声调型,问题较大。
2.调值
结果知,中国男生4声调值分别是44、224、212、51,女生的是44、224、312、52,结合曹文认为的4声常见调值,我们可以得出汉语4声的本质规律来:阴平的本质特征为“平”,阳平本质是“升”且折点在上声折点前,上声本质是“低”且折点在阳平折点后,去声本质是“降”。阳平和去声的“升”和“降”均须大于或等于五度值2度,因为只差1度,人耳难以辨认,阳平和去声都可能会被认为是阴平。
初级男生4声调值分别是33、214、213、51,阳平折点调值“低”,接近上声折点调值,因此仅靠折点位置将很难发准阳平和上声,初级女生调值分别是43、224、324、53,上声折点调值不够“低”,只能靠折点前后来分辨;中级男生4声调值分别是44、224、224、52,阳平和上声几乎重叠,从更加精确的调值来看,二者确实差别极小,且折点也几乎是同一个,中级女生调值分别是33、224、322、51,调值主要问题和初级女生的相似;高级男生调值分别是44、224、323、42,同样是上声调值“低”不到位,高级女生调值分别是44、224、224、52,和中级男生调值情况相似,但在声学空间上稍好于中级男生的,不像中级男生阳平、上声一样靠得那么近。
因此,结合发音声调的调型和调值偏误,我们发现他们的声调偏误存在规律:
1.初级学生调型偏误问题突出,4声调型偏误问题较大,初级男生易混淆阳平和上声调型和调值,初级女生上声折点调值较高;
2.中级学生调型偏误主要是上声易发为阳平,中级男、女生声调格局图阳平和上声几乎重合也说明上声和阳平易混淆。中级男生阳平和上声调值同是224,使得阳平和上声难以分辨,中级女生的问题是上声折点调值不够“低”。
3.高级学生调型偏误较少,和中级学生一样易把上声误发为阳平,但错误率低于中级学生约22%。高级男、女生调值偏误同是上声折点不够“低”,女生阳平和上声调值相同,与中级男生情况一致。
造成以上偏误的原因有:一,缺乏声调意识和知觉。孟加拉语是无声调语言,没有声调背景的学生较难形成声调系统的意识和声调知觉,也缺少有声调语言母语者的生理机能,因此较难掌握汉语声调调型和调值,习得汉语声调需要漫长的时间,以至于到高级仍存在一定偏误问题。二,受汉语声调复杂性影响。汉语声调较不仅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还依附在音节上,数量多,且在语流中有音变现象,这些情况使汉语声调比无声调语言中的语调更加复杂,因此导致学生避繁就简,尤其初级学生,经常把阴平、上声和去声误发为一种声调——阳平。三,不了解汉语4声本质特征。上文提到汉语4声的本质,阴平和去声本质特征易发现也易掌握,但阳平和上声较棘手,参看图1两位中国发音人阳平和上声,发现二者都是带“凹”的调型,阳平甚至和上声一样存在折点,并非全升调,同时并未呈现出标准调型的“高、升”,而是一个中升调。这种相似性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带来诸多困扰,图3里中级学生阳平和上声调曲线几乎重叠,使得阳平和上声混淆起来。针对类似问题,中国人更倾向于用阳平的“升”、上声的“低”以及折点的前后来分辨两个声调,折点越前更易判断为阳平,反之易判为上声。
四、教学建议
(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多模态声调教学
可使用语音分析软件录制中国人和学生的发音,展示语图或声调格局图,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人声调的“面貌”,并与学生的做对比,帮助其发现声调偏误共性和个性问题。特别是对于调型问题突出的初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将声音可视化,指出声调细微差别之处。而对于中、高级学生,则重点利用多模态为学生纠正长期存在的偏误顽疾,提高他们的声调发音准确性和自然度。
(二)重视声调本质特征教学和训练
针对初、中、高级学生上声易误发为阳平这个问题,可以在多模态技术上,对比阳平和上声本质特征,紧抓阳平“升”和上声“低”的特点,并说明两个声调折点前后位置的区别。针对初、中、高级学生基本上都存在的上声折点调值不够“低”的问题,可以采用点头法,在发音同时点一下头,抑制声调过早上扬,也易于降低调值。当然训练才是掌握声调最有效的手段,集中强化训练初级学生,进行大量对比阳平和上声的发音练习,同时可以在发音前或者在发音练习中穿插感知训练,因为学生的发音偏误很大原因就是听不出来声调的区别。针对中、高级学生,声调本质特征也应经常复习,并进行多样化练习,可在词汇、课文的朗读中强调并感受单字调在语流中的变化。
(三)注意始终强调并纠正声调问题
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初级到高级学生的声调系统逐渐建立和发展,但到了高级,仍然出现偏误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重视初级学生,还要关注中级和高级学生的声调问题,应从始至终都注意指出并纠正学生的声调问题。
五、结语
通过对6名孟加拉国留学生单字调进行了声学实验,发现声调发音上,孟加拉国留学生从初级到高级水平是逐渐建立和发展汉语声调系统的动态过程,但到高级仍未完全掌握汉语声调。将其声学数据分析与中国人的进行对比,发现不同汉语水平组的学生存在上声易发为阳平、上声调值低不下来的共性问题,而初级学生各调调型问题严重,中、高级调型问题主要在于上声,调值问题相对复杂。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声调意识和知觉、受汉语声调复杂性影响和不了解汉语声调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多模态声调教学、重视声调本质特征教学和训练、注意始终强调并纠正声调问题的建议,希望对面向孟加拉国的汉语声调教学提供一定的声学依据和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