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2019-01-15杨明杰周策勋陈兴德和娴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芒市6784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滤泡细胞学乳头状

杨明杰 周策勋 陈兴德 和娴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 (云南 芒市 6784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细胞学核的特征。结果: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占比88.8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诊断出的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核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沟阳性率为100.00%(64/64),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内假包涵体检出率为70.31%(45/64),砂砾体的出现率最低为10.94%(7/64);乳头状结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64/64)。结论: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之一,占比约在80%以上,目前临床上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因此容易造成疾病误诊、漏诊,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而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是检查甲状腺乳状头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男39例,女33例,男女比例为13:11;患者年龄34~75岁,平均(52.29±3.54)岁。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取仰卧位,肩部靠垫,指导患者充分暴露头颈部,穿刺前向患者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并采用超声确认双侧甲状腺叶及峡部扫描确认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沿着探头方向进针,对超声下可疑结节进行穿刺,穿刺进入结节后反复多点抽吸,将针栓内析出物均匀涂抹于载玻片,采用无水乙醇进行固定,行Diff-Quik染色、HE染色、巴氏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学的特征,并进行记录。若观察细胞量不足,须再次接受穿刺。

1.3 染色

全部患者分别进行Diff-Quik染色、HE染色、巴氏染色,其中Diff-Quik染色操作简单快速,可在1~2min内进行现场染色阅片,可直接评估细胞量,若细胞量不足,需要再次进行穿刺,获得满足的细胞标本。巴氏染色:巴氏染色下的细胞透明度好,细胞核结构清晰,可发现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等核结构。HE染色:可见清晰的细胞质和细胞核。

1.4 判定标准

(1)良性病变的诊断标准:一般良性病变仅可见不同比例的胶质或良性滤泡细胞;(2)乳头癌诊断标准:滤泡细胞呈乳头状或呈团片状,一般单层细胞排列;可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少数可见砂砾体,大多数细胞核存在典型的核改变,一般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3)可疑乳头状癌:标本具有恶性肿瘤的部分特征,但又不足以进行明确诊断;(4)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性滤泡肿瘤的诊断标准:标本一般主要由滤泡细胞组成,多数细胞的排列方式无明显规则,主要的特征表现为细胞具有明显拥挤状态或微滤泡形成。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占比88.8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为良性病变3例,可疑乳头状癌3例,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性滤泡肿瘤2例。本研究诊断出的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核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沟阳性率为100.00%(64/64),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内假包涵体检出率为70.31%(45/64),砂砾体的出现率最低为10.94%(7/64);乳头状结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64/64)。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肿瘤类型之一,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因此临床上一直将提升甲状腺乳头癌的诊断准确率作为重点研究问题。在现有诊断方法中,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较差,病理学检查创伤大,而细胞穿刺学检查除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外,该法安全、有效,适合在大多数患者中应用[4]。

乳头状结构、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砂砾体均是甲状腺乳头癌针吸细胞学检查的重要观察对象,本研究中根据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核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沟阳性率为100.00%(64/64),提示核沟是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指标,但核缺乏特异性,其他检查同样可见典型或不典型的核沟,因此不足以对甲状腺乳头癌进行明确诊断[5]。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核内假包涵体检出率为70.31%(45/64),核内假包涵体的特异性高,一般认为核内假包涵体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表现;而砂砾体的出现率最低为10.94%(7/64),但现有的临床研究发现砂砾体同样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乳头状结构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0%(64/64),但乳头状结构同样也可在意义不明确的细胞中发现,因此也不具有特异性。

本研究中通过对本院收治的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检查共检出良性病变3例,可疑乳头状癌3例,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性滤泡肿瘤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64例,占比88.89%,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虽然超声引导下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不及病理学检查,但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针吸细胞学检查仍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因此应结合其他方法联合检测,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疾病的早期检出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猜你喜欢

滤泡细胞学乳头状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