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9-01-15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馆员馆藏图书馆

刘 宇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0)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具有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1]与档案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同属教育文化机构,对提高全民族的教育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共服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之一。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技术也在快速改变着高职学生的阅读方式,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许多的冲击。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

(一)建馆时间短、起点低

高职院校多是从中等专科学校、成人院校、职工大学等基础上改制或创建起来的,图书馆藏书结构是为当时普通教学服务而形成的,大多数图书馆规模小、藏书量少。[2]有些高职院校就是将原来的图书室或者阅览是改名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满足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二)建设滞后

图书馆是高校重要教辅部门之一,也是高校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相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教学辅助功能就不是很突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存在定位不准、投入不足、藏书量偏低和藏阅分离、数字资源量少等问题,使得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犹如“鸡肋”。

(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功能发挥欠佳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就是一个收藏图书的场所,除了能提供一定数量的纸质书籍外,缺乏能给学生提供课后娱乐的设施和设备,图书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功能发挥欠佳。

(四)服务理念滞后

图书馆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场所、工具和资料的教学辅助部门之一。相比高职院校的其它部门,图书馆是为学生提供馆藏资源全方位的服务,而非管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沿袭传统的工作理念,工作还停留在“坐等”读者的传统方式上,长期地守株待兔,囿于书刊借阅,只当“看门人”的角色,在主动上门提供信息服务、跟踪服务、部分有偿服务等问题上进展缓慢。此外,图书馆对师生借阅有诸多限制,而且服务时间短、服务项目少、书刊利用率低。[3]

(五)馆藏缺乏特色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时间积淀,在漫长的积淀过程中会因学校的发展定位而逐渐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图书馆的特色最主要的体现是馆藏特色。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为了达到某些考核指标的需要,更多的将建设重点放在的场所和藏书量等方面。高大上的场所和海量的藏书量是图书馆建设的表象,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光靠这两方面是达不到的。

(六)馆员专业素质能力偏低

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大多是由中职合并或升格而来,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中有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寥寥无几,低学历人数占比较大,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较弱,现代服务理念缺乏。

(七)上座率较低

高职院校因为生源的成绩相对较低,学生普遍带有带有不同程度的挫败感和自卑感,自我控制力较差,对网络等新媒体比较依赖,网络成了他们离不开的学习工具。他们普遍喜欢实践而不喜欢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也就是更愿意动手而不愿意动脑。网络的兴起,使得高职学生的阅读成为“浅阅读”,不愿意坐在图书馆拿着厚重的纸质书籍去阅读学习。高职院校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比较明显,新媒体技术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也导致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一)革新理念

理念就是客观事实的本质性反映。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也由规模发展跃迁到质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主要教学辅助部门之一,在高职教育质量发展阶段其教学辅助功能越来越重要。高职教育进入质量发展阶段,高职院校生源的质量也在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的作用认识也在转变,更多的学生主动走入图书馆去学习,扩展自己视野。图书馆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高职教育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革新理念,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有针对性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还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二)馆藏有特色

馆藏缺乏特色,这是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通病”。图书馆的特点是就体现在馆藏上面,馆藏特色必须与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一致。比如,林业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其专业特色就是林业类专业。林业类专业必然有许多的植物、昆虫和土壤等标本,但一般这些标本都存放在实训室内,而实训室的开放的时间有限。学生到图书馆学习时缺乏标本实物的支持,给其学习带来不便。如果图书馆也能收藏这些标本并开放使用,这不但能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也能使馆藏体现特色。

(三)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能力

馆员专业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馆员可以说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平台,馆员必须要拥有广博的知识,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4]馆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包括馆藏资源的采购、加工、描述、流通(借还)、分析,以及读者服务教育等。在高职院校规模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数都没有图书情报专业方面的专业教育背景,他们的馆员专业素质能力比较弱。馆员缺乏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其服务必然是低层次的。

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处理、信息存贮、信息检索以及信息服务的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馆员要能胜任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工作,就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如:网上编目、网上查词、网际互借等。

(四)技术和设备现代化

新媒体的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呈现和保存形式不再完全依赖纸质介质。在新媒体时代,馆藏资源需要得到音频和视频等介质的补充,而且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馆藏资源介质的变化以及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依赖,使得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必须现代化。传统的馆藏资源检索方式、呈现方式等都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必须采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融合各种新媒体技术,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五)馆舍布局合理化

传统的图书馆一般都是书库和阅览室分离的馆舍布局。这种布局将“藏”与“阅”生硬的分离,给读者的使用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可以借鉴这一模式,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在馆舍建设是采用“藏阅一体”的模式。

(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媒体内容必将随着市场的数字化阅读需求而转型,内容和服务数字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数字化是数字化阅读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资源主要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和多媒体资料等。[5]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重点应放在教学素材、教学课件、微课程、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和教学工具等方面。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能实现馆藏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快捷访问和丰富的多媒体内容。

三、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要,高职图书馆因与时俱进,从理念、馆藏特色、馆员专业素养能力、技术设备、馆舍布局和数字资源等方面加强建设,才能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想适应,才能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馆员馆藏图书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