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与当代发展

2019-01-15蔡骞

粤海风 2019年4期
关键词:岭南舞蹈文化

文/蔡骞

一、岭南舞蹈概述

关于岭南的概念存在一定的争议,古代的岭南主要是指南岭以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经过历代行政区域的变动后,从行政区域上划分,当前的岭南主要是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个地区。同时,一些研究者从地域文化的共同性角度,对岭南地区的概念进行解释,提出文化属性上的岭南,主要是指广东地区[1]。本研究中的岭南,是在行政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参考区域文化特色,确定岭南主要是广州和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江门、中山的全部地区,以及惠州、清远、肇庆的一部分地区。

岭南舞蹈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概念,是指在岭南区域范围内产生并发展,进而影响扩大到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的舞蹈文化类型。“岭南舞蹈”这一概念,由陈翘先生在2005年的首届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上提出,随后关于岭南舞蹈的研究开始进入系统化的阶段。在陈翘提出“岭南舞蹈”的概念后,2010年首届岭南舞蹈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岭南舞蹈”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岭南舞蹈是在岭南地域范围内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以表现岭南人民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为主要内容,具有典型的岭南风格的舞蹈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各种舞蹈形态。岭南舞蹈丰富多样,具有原始直观、兼容开放、求新求变的文化特征。”[2]

岭南地区具有多民族聚集、古今中外文化碰撞的特点,使得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表现出南北交融、东西荟萃的特征,既有南国水乡的温婉,又有中国古典的雅致。在这种社会整体意识影响下,岭南地区的文化体系呈现出多元融合、兼并发展的特色,这使得岭南舞蹈具有威武谐趣、灵动写意的动态特征,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以及本体语言和延展性道具共有的舞蹈形象。

一般来说,根据岭南舞蹈的功能定位和文化属性,其分为岭南新创舞蹈和岭南民俗舞蹈两大类。岭南新创舞蹈是根据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及传统舞蹈特征,结合现代人的接受习惯及信息传播方式创立的,教学、研究、编创为一体的学院派无舞蹈体系;民俗舞蹈则是在岭南地区发展的过程中,由民众自发的,基于自娱自乐的目的形成的,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的原生态民间舞蹈。[3]

根据岭南舞蹈的主题特征及创作历程,可以将岭南民俗舞蹈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的舞蹈;第二,原始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相关动植物形象的模拟舞蹈;第三,小说、话本,以及历史传说、英雄人物改编而成的叙事性舞蹈;第四,具有戏曲、武术等特征的,以弘扬武术精神为重点内容的动作性舞蹈。根据《中华舞蹈志·广东卷》记载,岭南地区的舞蹈形态有一百多种,而每一种舞蹈形态下又具有近百种舞蹈作品,这些舞蹈作品、形态,共同构成了威武谐趣、灵动写意的岭南舞蹈体系。如潮汕地区的英歌舞、南拳舞等,是岭南舞蹈阳刚、威猛特征的代表作;舞龙、舞狮是威武与谐趣共存的作品;客家采花、采茶舞蹈,则是灵动写意的突出作品。[4]

本人在关于岭南舞蹈的研究中,以岭南民俗舞蹈为重点关注内容,同时关注现代新创舞蹈对原有民俗舞蹈的继承与发展,以明确传统民俗舞蹈的特征与现代演变,提出今后岭南舞蹈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法。

二、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

岭南舞蹈作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历史传承性,以及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在反映岭南的发展历史、社会整体意志及民间风俗习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护舞蹈文化发展的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促进岭南舞蹈发展的细则,以保证岭南传统民俗舞蹈的有效传承与发展,充分激发岭南舞蹈文化的活力,使岭南舞蹈由单一的继承变为发展与创新,扩大岭南舞蹈的影响力。基于岭南舞蹈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民俗舞蹈对新创舞蹈发展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进行研究。

(一)岭南舞蹈的象征性

象征是指以具体的事物去表现抽象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如骆宾王的《狱中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就是典型的象征手法,以餐风饮露、有翅难飞的秋蝉,象征身怀抱负拥有高洁之心却怀才不遇的人。

象征的手法应用在舞蹈之中,同样是以易于表现、领会与传播的舞蹈造型、动作、神态,来表示抽象或难以直接表述的事物。如岭南湛江东海的人龙舞,以舞者环环相扣来组成龙的形态。舞蹈形态展示上,领头的第一人由一儿童坐在肩膀上充当龙角,另一儿童挂在胸前成为龙舌,另外一人则坐在龙角身后,连接龙头与龙骨,此后每位成人前后各有一个儿童,如龙的脊椎一般,形成整体意象的连接。这种表演造型与动作的连接,共同形成了龙的形态,体现舞蹈表现方式与表演内容之间的象征性。同时又通过舞龙,借助于龙的流畅活跃的姿态,表现庆祝丰收、敬天祭祖的主题,寄托人们人丁兴旺、望子成龙的愿望。人龙舞相对于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舞狮,更体现出以舞蹈创意象征虚拟意象。[5]

岭南的人龙舞具有四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其从单纯的为祈求丰收而举办的舞蹈转变为更注重岭南舞蹈特色体现的更具有观赏性、表演性的舞蹈。岭南舞蹈除以湛江东海的人龙舞为典型代表外,其他舞蹈在编排上,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岭南舞蹈的象征性。如在广府文化影响下形成的《雨打芭蕉》《龙腾盛世》《南狮梦》等作品,具有浓厚的广府文化特色,且通过具体的舞蹈姿态、动作表现出虚拟的落雨、龙腾狮舞等意象。

(二)岭南舞蹈的拟人性

拟人主要使人之外的事物具有人的属性,即将事物人格化。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典型的拟人手法,使春草具有人的感情,借助草体现出感恩心态。

岭南舞蹈中,同样具有一些典型的、包含拟人手法的舞蹈,如一些大型系列的人龙舞、舞狮等传统岭南舞蹈中,通过道具及动作的设计,使龙狮等物体表现出灵活的人类动作与丰富的感情,实现表现对象与观赏者在感情上的沟通,并突出了欢乐、喜悦等精神的表现力。

在岭南客家舞蹈《杯花舞》中,用拟人的手法,使用岭南特有的作物,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使一草一木均具有了人类的情怀,感受到人间的悲哀喜乐。《叶之韵》中,以舞者表现出树叶飘舞飞扬的姿态,其中既有不舍的情怀,又具有对于未来的期盼与追求,同样属于以叶拟人的舞蹈方式。《赤潮》以舞者翻滚奔跑,将潮水拟人化,是岭南舞蹈中拟人作品的优秀代表。

一些具有拟人特征的舞蹈,不仅使动植物具有人的特征,还在动植物人性化外,使其具有典型的正面倾向性,以通过积极的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体现出岭南传统的文化特色及人民的精神信仰。

(三)岭南舞蹈的色彩与审美

舞蹈的色彩,主要通过服饰、道具与主题表现出来。一般通过具有一致色彩倾向性的穿着与道具设置,体现出对某一种色彩的强调与对应的精神追求,如岭南的舞狮中,通常是以明黄色为主导,不论是道具的应用还是舞蹈演员的穿着,全部以明黄色夹杂红黑等鲜亮的颜色,体现出对于美好生活、光明未来的追求;《雨打芭蕉》《叶之韵》等舞蹈,则是注重绿色的使用,通过深深浅浅的服饰、舞台与灯光设计,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场景,使雨水、植物都具有了积极的象征意义;岭南潮汕舞蹈《赤潮》则以红色为主要颜色,尤其是在红色的灯光下,舞台设计、舞者服装均表现为暗红色,与赤潮的主题相联系。

通过岭南舞蹈的色彩分析,可以发现岭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因为古今中外多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岭南地区相对富裕的生活条件,使得其整体社会思想具有积极的倾向。在审美上,更注重对浓厚色彩的追求,如明黄色、绿色、大红色等,以亮丽色彩的使用,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与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

(四)岭南舞蹈的地域性与国际性

岭南舞蹈是在具体的地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如广府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影响,社会开放繁华,思想兼容并蓄。其中广府文化中的西关文化最为耀眼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如《西关小姐》《回响麻石街》等舞蹈,都体现出广府文化的潮流性、开放性。

客家文化是岭南文化中与中原文化最相近的类型,其是在历史迁徙中,由中原人民不断向岭南迁徙融合,最终形成的具有融合特征的文化类型。因为客家人的多次迁徙与思乡情结,使得其文化过程中的宗族观念与寻根情结突出,如在客家的典型舞蹈《围屋女人》《大围屋》《客家酿》等作品中,通过舞蹈表现出客家人勇于拼搏、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表现出浓郁的思乡情结及密切的家族联系。

潮汕文化主要是以潮州为中心,在闽越族和中原族人融合后,形成的区域文化。潮汕文化具有中原文化温和精致的特点,同时又有潮汕崇尚力量、崇尚强者的倾向,如潮汕文化中典型的《英雄花》《听鼓仔》等均是体现英雄崇拜和力量追求的舞蹈。

另外,岭南文化在具有以上三个典型地域文化的同时,还在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形成了特色的地域文化,如黎族、壮族、回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并具体表现为民族舞蹈。如《排排瑶寨舞起来》《椰壳舞》《连山大哥》等,均是岭南地区少数民族区域文化的表现。

岭南作为我国华人华侨居住人数最多的地区,其最大的特色便是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分散走向世界各地。这使得岭南舞蹈的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引入了多元的文化特色,如广府文化中的《十三行印象》《西关小姐》等,均是在中西方文化融合下呈现出的舞蹈类型。另一方面,因为岭南地区的人们不断出海远游,分布在世界各地,这种背景下创造出的舞蹈,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背井离乡、衣锦还乡的题材,还具有开拓世界、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舞蹈内容,如《龙腾盛世》《英雄花》《大英歌》等作品,均表现出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拜。这种贯通古今中外的文化特征,是我国其他地区的舞蹈文化中少有的。

三、岭南舞蹈的当代发展现状

岭南舞蹈包括传统民俗舞蹈与当代新创舞蹈两个部分,民俗舞蹈属于岭南精神及舞蹈文化的继承,新创舞蹈则属于舞蹈形式的发展。根据不同的舞蹈类型及发展现状,对岭南舞蹈的当代发展进行分析,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艺术内涵的传承与舞蹈形式的创新

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包括其艺术特性、审美特征及地域文化特点,这是构成岭南舞蹈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岭南舞蹈的当代发展中,艺术内涵仍旧保持传承,尤其是能够体现出典型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岭南人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的,以及岭南人民乐观的生活状态与英雄崇拜情结方面的艺术内涵。不仅广东省政府、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保护岭南舞蹈内涵的传承;而且岭南舞蹈的典型代表人物,如陈翘先生等,也注重通过实践创作促进岭南舞蹈艺术内涵的传承,并多次提出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是保证岭南舞蹈区别于其他地域性舞蹈的关键内容,只有在舞蹈创新中,保证舞蹈内涵的延续,才可以判定创新的有效性。[6]

岭南舞蹈形式的创新,包括舞蹈的舞台编排、动作设计、布景等表现内容的变化,包括主题与思想的创新。岭南舞蹈作为艺术类型之一,具有时代性与变化性,在社会外部环境、人们审美特征、舞蹈的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岭南舞蹈的舞蹈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与创新,如传统的大型户外舞蹈转变为适合舞台表演的舞蹈作品,单纯面向观众表演的舞蹈转变为面向摄像机表演的舞蹈,舞蹈的动作幅度更大、姿态更为优美,表现出整体更为贴近当前社会整体意识与国家发展规划等。[7]这些创新是基于观众观赏需求及舞蹈继承、发展与传播的需求而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很多岭南舞蹈的创新中,因为尺度把握不当,舞蹈从主体、内涵与表现形式全部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在政策导向下产生的舞蹈,虽然贴合了政策主体,满足了现代观众的观赏需求,但是是否真正属于岭南舞蹈的现代新创作品,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

(二)优秀继承人的匮乏与受众群体的萎缩

岭南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保护与推动,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岭南舞蹈仍旧面临一定的发展困境。首先从继承者方面来说,岭南舞蹈具有文化内涵深刻、种类多样的特征及严格的表演要求,对继承人的身体素质、从业时间及天赋技能等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文化影响力减弱、受众市场萎缩、从业人员收入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岭南舞蹈继承人逐渐减少。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舞蹈,因为区域人口流动等因素,出现继承人严重断层,后续发展难以为继的问题。即使一些文化覆盖性大,影响力大的舞蹈,也存在专业性的继承人不足,当前从业者以兼职舞蹈演员居多的问题。[8]整体来说,当前自愿的、长期从事岭南舞蹈的优秀继承人比较少,影响到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岭南舞蹈的受众群体萎缩,一方面是指岭南地区的受众群体减少。在广东发展程度持续提高,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的情况下,当地民众思想国际化,文化素养及欣赏水平同样国际化,相对于传统的岭南舞蹈,当地居民更欣赏现代多元化的、国际的舞蹈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国内及国际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减少。虽然岭南地区的人口流动性比较大,但是在岭南舞蹈发展断层,一般民众对岭南舞蹈了解不够详细的情况下,很难有效促进岭南舞蹈的区域外传播,难以继续传承优秀的舞蹈文化,使岭南舞蹈在岭南以外的影响力减弱。

四、促进岭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岭南舞蹈是岭南地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识别标签,其在保证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特性、体现出文化的差异化特征外,还具有促进岭南地区旅游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的意义。因而在认识到岭南舞蹈的意义、发展现状的情况下,还应该从多方面考虑促进岭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保证岭南舞蹈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一)舞蹈内容创新策略

当前岭南舞蹈中,新编学院派舞蹈属于促进岭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成功做法。同时因为岭南舞蹈涵盖范围大,舞蹈编排花费时间长、投入多等,岭南舞蹈的内容创新方面优秀成果并不突出。

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创新岭南舞蹈的内容,首先,需要通过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以专项资金对舞蹈内容创新项目进行补助。如个人、组织,以及企业团体具有对岭南舞蹈进行改编、创新意愿的,可以向基金会申请补助资金,基金会根据申请者的能力与信用,对于信用高、潜力大的申请者,预支资金并参与舞蹈创新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中,促进新成果的出现;对于发展前景不明的申请者,允许其通过众筹等方式筹措资金,或者在其提交成果后,经评价认定新编舞蹈价值并给予其对应的创新鼓励资金。

其次,可以考虑由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的成员成立专门的培训小组,对有意向参与岭南舞蹈传承与发展,具有岭南舞蹈创新方面意向的人提供培训,帮助其了解岭南舞蹈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主要内容,以及确定创新的意见与建议等,以专业的指导,提高岭南舞蹈的创新效率。

最后,应该扩大岭南舞蹈比赛的范围,提高比赛程度,通过比赛的号召与激励、荣誉授予等方式,鼓励舞蹈内容方面的有效创新。

(二)传承者多方式引入策略

岭南舞蹈的优秀继承者匮乏,是导致岭南舞蹈后续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促进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正确地认识到岭南舞蹈在岭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将岭南舞蹈传承与发展作为广东地区性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参考京剧等传统文化继承人培养方式,在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免费开设选修课程,鼓励学生自小接触岭南舞蹈,增加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在高校教育中,设立岭南舞蹈专业,通过减免学杂费用等方式吸引学生报考,并以专业的舞者、舞蹈传承人为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岭南舞蹈传承人。另外,可以考虑建立岭南舞蹈保护协会,通过协会的方式,为现有传承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其生活、工作上的问题,使社会民众认识到身为优秀文化传承者的优越性,并心向往之。选拔岭南舞蹈传承人,关键需要通过政策、投入等方式,突出岭南舞蹈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收益,使其个人需求得以满足,个人贡献得到认可,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如果缺乏任何一个方面,如从业者基本生活需求难以保证,社会地位不高等,都难以保证优秀继承人的进入并长期从业。

在岭南舞蹈传承中,还可以扩展岭南舞蹈传承人选拔与学习方式,构建岭南舞蹈传播网站,以网络教学等方式,使更多有意向的学习者,全方面地接触到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并自觉成为岭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一分子。

(三)传播形式多元化策略

在岭南舞蹈内容创新及传承人队伍优化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岭南舞蹈传播形式的扩展。根据当前多媒体传播倾向,在岭南舞蹈的传播中,首先,应注重传统媒体平台,如电视等平台的传播,建立岭南舞蹈频道,轮播经典作品,讲解岭南舞蹈的内涵与意义、价值等,提高中老年群体对于岭南舞蹈的认识,并保证原有受众群体的舞蹈观赏需求。

其次,注重新型媒体的传播,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将优秀的岭南舞蹈表演内容及教学内容传播到网上供人观赏;可以借助抖音等视频直播平台,以优秀的岭南舞蹈文化继承人为主播,以直播的方式吸引受众参与岭南舞蹈传播的过程中;注重发挥知乎等论坛的作用,引导网页探讨岭南舞蹈的意义、现状与未来发展情况,扩大岭南舞蹈一般知识的传播范围。

最后,注重岭南舞蹈的群众传播途径。岭南舞蹈具有来源于民间、以民众为主要传播群体的特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继续保持这一特征,将岭南舞蹈的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与改变,同时借助一些群体舞蹈、表演性舞蹈,乃至于广场舞等方式,完成岭南舞蹈的传播,扩大其受众范围。

五、总 结

岭南舞蹈是在岭南文化的影响下,在岭南区域内产生的舞蹈类型,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突出的艺术特征及审美追求,还具有地域性与国际性共存的特征。但是受到发展历史、文化政策,以及社会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岭南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出现断层。当代岭南舞蹈的发展,呈现出艺术内涵的传承与舞蹈形式创新的特征的同时,还表现出优秀继承人匮乏与受众群体萎缩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岭南舞蹈的重要性,注重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舞蹈内容的创新、传播者的引入及多元化传播形式,保证岭南舞蹈以优秀的继承人为基础,通过多元的舞蹈内容、富于吸引力的舞蹈形式与便捷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岭南舞蹈、认识岭南舞蹈,并参与岭南舞蹈的交流与传播。

注释

[1] 刘卫宇.试论岭南舞蹈作品的文化根基[J].大众文艺,2016(10):162、202.

[2] 刘波.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民俗舞蹈研究——以“岭南舞蹈”的美学分析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5):29—34.

[3] 凌燕.从岭南舞蹈的艺术内涵与传承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大众文艺,2015(13):2—3.

[4] 曹蕙姿.岭南舞蹈的当代发展与特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4):25—28.

[5] 朴红梅.岭南经典舞蹈作品的特点与发展[J].艺海,2010(01):93—94.

[6] 李永祥,黄汝麟,曾华美.岭南舞蹈的形态与特质[J].民间文化论坛,2011(05):80—87.

[7] 陈伟坚,王雪莹,熊好.“互联网+”视域下的岭南舞蹈文化校园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86—187.

[8] 崔英美.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J].南方论刊,2011(06):92—93.

猜你喜欢

岭南舞蹈文化
忆岭南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不辞长作岭南人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