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不同麻醉处理临床研究

2019-01-15曹亚飞锦西石化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优良率全麻硬膜外

曹亚飞 锦西石化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对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术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探讨本术式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按照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Ⅰ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40例与Ⅱ组(单纯全麻组)30例,比较两组病例麻醉处理效果。结果:Ⅰ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Ⅱ组,硬膜外局麻药物用量少于Ⅱ组,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镇痛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Ⅱ组73.3%,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T0)两组病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不显著(P>0.05),但气腹后30min(T1)、拔管后2h(T2)Ⅱ组MAP与HR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引导下接受直肠癌术治疗者,采用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麻醉见效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的直肠癌手术具有创伤程度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暂、肠道功能恢复迅速等优势[1]。而维持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始终是临床上众多麻醉医师不断探究的问题。因此,选择一种相对较理想的麻醉方法具有很大现实意义[2]。本文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组在本术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别研究,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内分泌疾病以及活动性出血者,ASA均为I~II级。依照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Ⅰ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40例与Ⅱ组(单纯全麻组)30例,Ⅰ组中男女比例为3:2;年龄47~71岁。Ⅱ组中男女比例为8:7;年龄48~70岁。两组病例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钠、0.5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先在T12~Ll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射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明确硬膜外腔后便进行全麻诱导,采用面罩给氧方式,静脉注射安定0.1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2mg/kg,之后进行气管插管,选用欧美达210型麻醉呼吸机对患者呼吸频率进行管理。

Ⅰ组:静吸复合维持全麻,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异丙酚2mg/(kg·h),间断式静脉注射潘库溴铵以维持肌肉松弛度,结合患者需求控制氯氟醚吸入量。手术消毒时,硬膜外采用光达电子泵以4mL/h速度持续输注利布合液直至手术结束。

Ⅱ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麻诱导与维持和Ⅰ组一致,且两组病例均应用同一台麻醉机。在腹腔镜协助下完成手术操作后,消除气腹时停止给予全麻药,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方可拔除气管导管,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维持剩余手术操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由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评估的术中镇痛肌松质量情况为基准,共分为3个等级:①优:阻滞完善,肌肉松弛度满意;②良:患者产生轻度不适感,肌肉松弛度尚可,需静脉辅助用药;③差:疼痛超过了患者的可忍耐方位,肌张力增高明显,需改用为其他麻醉方式进行处理。麻醉优良率=(优人数+良人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Ⅰ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Ⅱ组,硬膜外局麻药物用量分别为(2.2±1.3)min、(10.3±6.6)mL,显著低于Ⅱ组(5.5±1.5)min、(21.2±11.8)mL。Ⅰ组麻醉优良率为95.0%(38/40),其中镇痛优者36例,镇痛良者2例;Ⅱ组麻醉优良率为73.3%(22/30),其中镇痛优者13例,镇痛良者9例,镇痛差者7例,麻醉失败者1例。由此可见,Ⅰ组麻醉镇痛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时间点MAP与HR监测情况比较

Ⅰ组患者在T0、T1、T2时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92.51±10.88)mmHg、(85.61±9.28)mmHg、(85.47±11.32)mmHg;心率(HR)分别为(76.24±7.30)次/min、(68.59±8.52)次/min、(70.56±8.30)次/min。Ⅱ组患者在T0、T1、T2时MAP分别为(91.58±10.45)mmHg、(97.53±9.90)mmHg、(98.57±10.78)mmHg;HR分别为(75.84±7.61)次/min、(81.58±8.52)次/min、(83.61±8.73)次/min。可见,T0时,两组病例MAP与HR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T1、T2时Ⅰ组患者MAP与HR水平低于Ⅱ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1、T2时Ⅰ组患者MAP与HR水平监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的直肠癌切除手术,对麻醉的实施过程和管理办法提出更高要求,所有外科手术在操作过程中均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以致产生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量增加等多种神经-内分泌反应,在这样的生理状态下,人体激素分解量增加,合成量降低,以致出现心率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多种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腹腔镜下进行手术需建设CO2气腹,以致腹部压力增加以及高碳酸血症,此时术中应激反应进一步严重[3]。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集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势为一体,弥补了上述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应用期间的不足,具有麻醉见效时间短,硬膜外局麻药总用药量少,镇痛肌松优良率高等优势。本次研究中,Ⅰ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以及镇痛优良率指标均优于Ⅱ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了硬膜外局麻药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4]。此外,Ⅰ组在气腹后30min(T1)、拔管后2h(T2)时Ⅰ组患者MAP与HR水平低于Ⅱ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1、T2时Ⅰ组患者MAP与HR水平监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上的优越性[5]。

综合全文,认为在腹腔镜引导下接受直肠癌术治疗者,采用复合硬膜外麻醉处理,麻醉见效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全麻硬膜外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