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荷香
2019-01-14李笙清
李笙清
“荷葉生幽渚,芳华信在兹。”每到炎炎盛夏,我就会想起老家屋后的一池绿荷,清风徐徐,微波潋滟。粉红的荷花仿若美丽的水乡少女,或羞羞答答,掩映在宽大如笠的荷叶下面;或热情奔放,亭亭玉立于充满诗情画意的荷林之间,引来蜻蜓停歇,蝴蝶蹁跹。还有褪尽红颜后结出的饱满的莲蓬,甜丝丝的莲子……这如诗如画的一幕幕情景,就像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总是充满着我的夏天记忆,每次回味来自荷塘的那一缕淡雅的馨香,内心里便充满了向往,尤其是那一片片挤挤簇簇的碧绿的荷叶,除了点缀夏日的风景,还是童年最好的消夏之物。
农谚云:三月三,出藕簪。当春风吹暖大江南北,春雨润绿水乡处处,仿佛随着万物复苏的季节嬗递,荷塘几乎似在一夜之间醒来,一泓清波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碧玉般嫩嫩的荷簪,静悄悄地拱出水面,展示出一些绿绿的生命。顺着荷簪下挖,可以抽出白嫩细长的藕带。在家乡洪湖,藕带也称“藕梢子”和“藕簪”,无论凉拌还是煎炒,都脆爽味鲜,特别是酸辣藕带,吃起来特别开胃,这是荷奉献给人间的第一道美味。这时候,荷塘边长满一蓬蓬如剑戟一般的长长艾蒿,将其从根部折断,剥去外面的青衣,里面就会露出嫩嫩的蒿草,将之清炒或煮鲫鱼汤食用,开胃健脾,具有独特的口味和芳香,是春季具有代表性的野菜之一。当荷曲卷的身子慢慢展开,圆如团扇,荷塘便有了夏日的模样,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石涛的诗句:“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没人腰。”
说到荷塘食品,荷可谓“主力”,从头到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全身都是夏日的美食食材。先说根茎从藕带到成藕,都是餐桌上的美味,炒藕带、滑藕片、炸藕夹、做藕圆、炒藕丁、蒸藕、排骨藕塘、卤藕……这一道道佳肴,可谓荷对美食的主要贡献。其次,春夏之交,嫩荷梗还未长出尖尖小刺时,亦是可食之物,水煮、煎炒皆清香四溢,令人回味。荷花做菜,应是家乡一绝,将花瓣清洗后凉拌,或者稍微油炸后洒上白糖,夹一片慢品,脆甜入味,齿颊生香。对于荷花食品,熬粥、炖汤、蒸菜也有用到,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做的荷花糕,这是一种用米粉、蜂蜜和切碎的荷花一起做的一道乡村糕点,用笼屉蒸熟,清甜润喉,在童年的记忆里,这是夏令时节最好吃的糕点了。荷花花蕊也称莲须,既可做菜,又可做生津止渴的夏日饮品,而且还是治疗热毒的一味偏方。母亲每年都会采集很多荷花花蕊晒干装起来,或给我们带到城里当茶叶用,或到腊月里与腊肉一起做莲须扣肉用。
母亲有一双巧手,会用荷叶做出一道道清凉饮料和美味食品,比方说荷叶茶和荷叶粥,还有荷叶清蒸鱼和荷叶粉蒸肉,消融了炎炎盛夏的炙热暑气。这就是关于夏天的记忆,来自荷叶的味蕾诱惑,只要一想起来,就禁不住舌上生津,仿佛故乡的夏天是被一片硕大的荷叶紧紧地包裹着的,有了一丝难得的清凉。
小时候过夏天,喜欢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再摘一片荷叶撕去中间部分,挂在脖颈上,宽大的荷叶就像一个裙摆,遮挡夏日毒辣的阳光,夏日的童年便充满了稚趣。荷叶气味清香,性平,归肝、脾、胃经,善解炎夏暑热,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凉血止血以及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诸多功效。如果煎汤洗澡,还可以起到润肤消毒防治长痱子的作用。那时候,喝茶的工具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茶壶,腹大嘴小,上面有一个提手,俗称“土拔壶”。为了卫生,提手上还系上一根线,另一头系上一个木塞,不喝茶的时候用来塞住茶壶嘴。茶叶是母亲土法制作的荷叶,她将嫩黄的荷叶摘下来,去茎秆,洗净,用手揉皱,然后在太阳下晒干,撕成小片。水烧开后,母亲将碎荷叶抓一把放进茶壶里,再放进一些往日晒制的干莲心,注入开水,盖上茶壶盖,一会儿后揭开盖子,一缕荷叶的清香随着水气袅袅升起,凉后喝起来,特别润喉解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荷叶煮粥,可谓夏季消暑的特佳饮食了。母亲煮荷叶粥一般是在中午,一张新鲜的嫩荷叶摘下来后,剪去荷梗,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沿着荷叶的茎撕成一条条的,然后放进锅里煮沸。捞出荷叶,放进用水泡胀的粳稻米或糯米,煮至黏稠时,加入白糖或冰糖就行了。有时,母亲也会放一些绿豆、红豆进去,煮熟后用纱布罩好,到晚餐时已经变凉,吃起来清香爽口,解暑生津,对预防中暑或盛夏中常见的头晕脑胀、胸闷烦渴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吃在嘴里,清凉中含着一丝荷叶的清雅气息,直透肠胃。
荷叶饭做起来也很简单,母亲在蒸笼里垫上新鲜荷叶,将用水煮后滤干水分的半生米饭倒在荷叶上,里面加入新鲜的莲子、菱角、红枣、盐和少许的五花肉,用筷子插一些出气孔,以便于出气均匀。蒸熟后的米饭松软可口,莲子、菱角、红枣丰盈饱满,飘散着一缕浓浓的清香,那时候能吃一次有肉的荷叶饭,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荷叶饼做起来稍微琐碎一些,先要将火腿、香菇、胡萝卜等切成丁,加入面粉、香葱、蒜泥、鸡蛋、味精和少量的水,用筷子搅拌均匀成馅料。锅里放油,待油热后用勺子将馅料舀起放入锅内,覆盖一小片荷叶,煎至半熟时翻身,再覆盖一小片荷叶,两面反复煎至金黄时即成。
水乡鱼多,母亲用鱼制荷叶食品的花样也就更多了,像鲢鱼、鲫鱼、财鱼、鲤鱼、青鱼等,尤其是我们家鱼塘里养殖的草鱼,几乎成了我们家的“家常荷叶鱼”。母亲将新鲜的草鱼块用食盐稍稍腌制后,拌入生姜丝,摊放在荷叶上清蒸,熟后,加入酱油、醋、豆瓣酱、蒜泥、香葱,酸辣开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时候,母亲还“发明”了一种荷叶烤鱼,吃起来真是香极了。学校放假的日子,我经常到河边钓鱼,每次都会钓到很多细长的刁子鱼。这种鱼用盐稍微腌制一下,在太阳下摊晒干后,用新鲜荷叶包裹起来,在火上慢慢烤熟。烤制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火不能太大,一般是在饭做好后不再添加柴火,用火钳架起来烤。每次守在母亲身边,看她极有耐心地烤制着荷叶刁子鱼,看那绿绿的荷叶一点点干燥变色,荷叶的香味阵阵扑鼻,口水便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等母亲烤好荷叶鱼,不顾烫手,我们兄妹迫不及待地撕开荷叶,将熟透的刁子鱼一条条抓起来往嘴里塞,连鱼骨都嚼碎吃下肚子里,那滋味真是美极了。现在的条件好了,母亲的夏天荷叶食品更加丰富,荷叶饼、荷叶糕、荷叶煲等五花八门,特别是荷叶粉蒸肉,加入一点五香粉,肥而不腻,味道鲜美,格外好吃。
到了夏秋之交,舌尖上的荷塘美味更多了,一道道,或生吃,或熟食,丰富着我的味蕾。当荷花脱尽花瓣,荷叶遮不住莲蓬丰腴的身姿,那一粒粒饱满圆润的莲子,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作用,生吃起来特别清甜解渴,而且还可以做出许多的美味,如莲子汤、莲子蒸肉、莲子炒韭菜,都是母亲的拿手菜肴。我特别喜欢吃的是莲子烧黄牯鱼。从荷塘里钓起一二斤黄牯鱼,再剥出一斤新鲜莲子,先将莲子炒好煮至七成熟,再略微煎炸黄牯鱼,倒入莲子和汤汁,煮熟即可食用,莲子含有鱼香,黄牯鱼也有莲子清香,加上浓稠的汤汁,味道真是美极了。对那些来不及采摘而变硬的莲子,则煮熟食用,或者晾晒成枯莲子,到了寒冬腊月,就成了炖汤、煲粥的食材。
这时候的荷塘,成熟的除了饱满的莲实,还有依附在菱角藤蔓上的那一颗颗紫色的菱角。母亲坐在木盆里,沿着菱角藤划进塘心,牵扯起长长的藤蔓,将饱满的菱角一个个采摘下来。每当看到这样的一幕,我就会想起南北朝诗人江淹的《采菱曲》,想起白居易《看采菱》的形象描绘:“菱池如镜静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不一会儿,菱角堆满了木盆,母亲划着水,让木盆靠近岸边。
对采摘的菱角,母亲或煮熟后让父亲挑到集贸市场上出售,或用菜刀砍出白嫩的菱实,卖给酒店、餐馆做菜。卖熟菱角不需要使用秤,不论斤论两,都是论碗卖,而包装的工具大都是就地取材,用新鲜的荷叶来包裹菱角。他们装满一碗菱角后,倒进卷成筒的荷叶中,就可以递给顾客了。有时候,买上一包熟菱角,在树荫之下,一边品尝菱角的美味,一边嗅着荷叶的清香,火热的炎夏也似乎一下子清凉了几许呢!除了菱角,菱角藤也是可食之物,母亲常常将菱角藤切段洗净,下锅用水煮熟,待其凉后,用食用油、辣椒相伴煎炒,特别开胃。吃不完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这道菜在家乡被称为“夏菜”,也称“菱角菜”,吃剩下的,放一二天也不会馊。如今,家乡人将荷叶采摘下来,除去叶柄晒干后出售,又在荷叶上找到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经过了秋天的枯萎,冬天的凋残后,荷塘里只剩下一片褐色如剑的枯荷梗,稀稀拉拉地探出水面。这时候的荷塘看上去有些疲乏,虽然找不到夏秋时节的美丽画面,但那淤泥深处的藕已经长得珠圆玉润,候鸟一样的挖藕人,开始成为水乡星罗棋布的荷塘里的最生动的风景。藕味道清甜,淀粉丰富,是冬日餐桌上的时令佳肴,排骨炖藕汤、炸藕圆、藕夹、滑藕片、蒸藕、卤藕、凉拌藕……丰富多彩的藕食系列美味,为荷塘无私的奉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就连黑须丑陋的藕节也是宝贝,可以用来治疗吐血、咯血、崩漏等,止血散瘀,奇效独特。寒风肃杀,枯荷雨声,此时的荷塘,毫无悲观、沮丧之态,而是开始酝酿另一个夏天的故事,为下一次怒放而积蓄生命的能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一些古诗词中,荷叶与荷花相互映衬,那片红绿分明的色彩中,流淌着清凉诗意的同时,亦流动着夏日的美食清香。每次回老家,看著屋后的满塘碧荷,吃起母亲的荷塘食品,我总会从夏日的炎热中,找到一丝母爱的清凉。
看过央视拍摄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阡陌纵横、塘多荷多的洪湖水乡,想起家乡火热的夏天,感受着来自荷塘的无私馈赠。如今的洪湖湿地,生态环境美好,候鸟翔集,鱼类丰富,盛夏时节荷香袭人,就连田野上大大小小的沟渠里也长满了绿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微风吹过,她们似少女轻曳迷人的身姿,每当看到这样的画面,舌尖上荷香悠悠,总会有一种诗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