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与不说之间的体验

2019-01-14汪萍

考试周刊 2019年90期
关键词:教师语言体验式教学

摘 要:低段学生形象思维非常活跃,但缺乏生活经验,而体验式教学强调“以生为本”,相比一些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的有趣,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愛。在开展体验式教学中,有一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教师的语言。本文在笔者开展的低段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活动基础上,探析教师语言在低段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教师语言;低段语文教学;体验式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指出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建立在多读上,而“有感情”则需要学生有自己真实的体验,否则怎么可能毫无缘由的就“有感情”呢!根据低段学生特有的特点,如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生活经验,对社会、周围所发生事物缺少系统的认知,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只有自己有体验才会有感悟,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体验式教学。而体验式教学的开展能否顺利进行甚至达到事半功倍,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恰当的语言。那么教师语言在体验式教学中需要如何处理呢?笔者以为教师需要做到在适当的“说”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在“不说”中让学生自我感受、领悟。

一、 体验式教学离不开教师语言的引导

让学生体验不是指老师布置好场景、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自我去说、去想、去感受、去领悟。这些对一二年级学生而言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事。教师通过情境、活动等设计让学生产生自己的真实感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上场”,需要教师用语言去引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能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其实学生的知识经验千差万别,但他们阅读后的情感体验是有共通之处。教师就要抓住时机,适时设问,引导学生抓住转瞬即逝的阅读体验,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同时又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增加情感体验,开启学生的智慧灵光和审美情趣,进而提高语文素养。但在教师的课堂语言中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 把远离生活的情境转变为学生了解或熟悉的情境

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学生通过融入教师的活动中,交叉感受学习和体验,并获取语文知识。也即体验式教学需要做到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情、景。学生的体验活动包括:身体经历体验和心理感受体验。不论是“身历”还是“心历”,教师在活动中的语言需要把握一条原则:把远离学生生活的情景通过语言转变为其能理解或者熟悉的情境。因为低段学生与中高段学生在生活经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距,一些中高段能理解的词、句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对低段学生而言是模糊的。于是教师要根据低段学生所接触的人、事、物,将文本中的词句通过换一换、变一变等形式让学生能理解并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例1:笔者在执教部编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时,提前利用活动课时间带学生到操场上实际体验影子的特点。通过“和太阳公公问好”“晒晒我的背”“和影子躲猫猫”等一系列活动,学生抓住了影子的特点。等执教《影子》这一课,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时,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明白地表达为什么影子“常常跟着我”“像一条小黑狗”“是我的好朋友”等。因为笔者把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通过教师的引导缩短了,转变成学生体验过的生活场景,学生便对文本的词句有了自身的体验。

例2:笔者在执教部编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因为文本发生时的年代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年代相差久远,学生对于“没有水”、“挑水”等场景陌生,此时便需要教师语言进行渲染,创设学生易理解也能感受到的情境。“村子里没有水井”,普通的一句话,学生并没有深切感受。笔者在出示这句话后,出示了几张图片:1. 一个杂草丛生、浑浊的水池。2. 沉默的老人和哇哇大哭的婴儿。3. 辛苦挑水的中年男子。笔者用沉重的语调展开描述:“沙洲坝,一个极度缺水的村子,在这儿只有这一口杂草丛生、浑浊得可怕的水池,一村人用它洗衣洗菜,甚至喝的水也是直接从这里挑起来的。同学们,你们想喝这一口池水吗?”学生已经坐立不安,摇晃起脑袋:“不要喝不要喝,太脏了!”笔者继续跟上:“可是,没有水喝,真的好难受呀!老人已经渴的没有力气说话,孩子已经渴的在哭泣……家中唯一有力气的中年人挑起水桶准备赶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两桶干净的水,好给他年老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喝上一口清甜的井水……”经过教师语言的渲染,学生对于“村子里没有水井”已经有深刻的认识,当学生在朗读这一句时,语调已经不自觉地放缓、放慢。可见,通过将远离学生生活的语句转变成一个个学生可以感知、理解的事例时,即使低段的学生也能触摸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二) 面对突发情况保持文本意识

教师在执教前,必定根据教材特点、本班学情、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相对于中高段学生,低段学生在面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时会有很多无法预料的表现,甚至他们的表现与会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面对不可预估的突发情况,如果教师不经意间跟着学生思路去展开,往往会造成本课部分教学目标会无法实现,但如果不去处理亦会造成学生自信心的受挫,会以为教师不重视他。因此,在体验教学活动中,面对突发情况时,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谨记一切从文本出发,通过教师的机智语言将学生思路引回到文本中,甚至加深学生的情感升华。

例3: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三个儿子》时,预设让学生拎一拎水桶,希望通过实际体验来感受水桶的重,体会母亲的辛苦。在第一位学生操作时,一切是在笔者预想的情况中,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了一把水的重。所以在朗读第八自然段时,学生的“重、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等词语读的特别到位。当第二位同学在拎水时,不小心摔倒了,此时班级同学间有哈哈声,而该生也满脸通红,眼眶中泪水已经在打转。笔者在扶起该生后见机点评到:“这水真是太重了,重的都害你差点摔了一跤是吗?”该生此时也把眼泪擦干,用力地点头回复:“嗯,这水太重了,拎得我手都痛了。”这里老师的“说”是化解这场尴尬的良药,也保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心。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笔者在悄无声息间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觉得好笑的突发事件中重新转移到“水桶很重”的文本思想中,甚至学生对“水桶很重”的感触更有提升。

二、 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保持沉默

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到“不说”。《新课标》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提倡教师“不说”。很多老师包括笔者自己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堂变成展示自己的舞台,往往忘记了学习的主角是学生,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只是过渡者。于是乎,老师上课说的太多,这往往带来非常不利的结果。

(一) 不尊重低段學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一节语文课时长四十分钟。低段学生的最佳注意力一般保持在5-10分钟左右,在面对教师过多渲染情境的语言时,低段学生对活动体验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消逝慢慢降低,甚至会感到厌烦。长期以往,学生对教师的语文课会越来越不感兴趣。

(二) 造成某些文本朦胧美的缺失,让学生对阅读文本失去兴趣,他们总认为这只是老师单调的在“教”,他们单调的在“学”。

(三) 造成学生缺乏表达的兴趣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表达能力,因为他人所说的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就是说老师说出来的这只是老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学生的真实感受。由此,学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愿意说什么,渐渐地,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这时候老师应该做到少说甚至不说,在恰当时候教师的语言点到为止便可,其余的要把时间、想象都还给学生。同时,在教师保持沉默的时候,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渲染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去走进文本,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阅读,通过自己的心灵去体验文本,去体验情感,以助于他们积累越来丰富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在低段体验式教学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体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广娟.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吉林教育,2014(10):105.

[2]钱鲁英.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低年级探究性阅读方法尝试[J].信息教研周刊,2011(4):45.

[3]吕燕玉.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0(24):20.

[4]豆海湛.注重情感体验 打造高效课堂[J].师道·教研,2017(2):74-75.

[5]钱鲁英.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低年级探究性阅读方法尝试[J].信息教研周刊,2011(4):45.

作者简介:

汪萍,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天成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教师语言体验式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艺术
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语言技巧微探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
学生性格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的影响分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信息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