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作业走个性化定制之路
2019-01-14朱玉婷
摘 要:小学低年级中有一部分孩子识字不多,朗读能力较差,缺乏阅读兴趣,被老师称为“特殊学生”。如何提升这些特殊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呢?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孩子制订个性化的朗读作业,并综合效果进行策略性的调整,这是一条可以尝试之路。而走这条路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充实识字储备,丰富朗读内容,优化朗读形式,变革朗读评价。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为学生定制一份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朗读作业。
关键词:特殊学生;朗读个性化;兴趣;能力
对大多数刚入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动口读书是一件特别枯燥、费力的事情。有些孩子读是因为父母老师的要求,而对于识字不多,朗读能力较差,缺乏阅读兴趣的一小部分学生来说,动口读书比普通孩子困难百倍,常常被老师称为“特殊学生”。
这些特殊孩子只要是需要开口读书的时候,都会显得焦躁不安,或是无所事事,与其他认真读书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孩子拿着书却看不到嘴巴在动,有些孩子会装模作样动动嘴巴,仔细听却不知道他在读什么。甚至还有一些特殊学生会趴在桌上睡觉或者玩东西,朗读意识非常薄弱,更谈不上朗读能力和朗读技巧了。究其原因在于他们识字量少,不能理解文章内容,更缺乏自信,害怕他人批评的眼光。更有部分孩子惰性强,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关于阅读中的要求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如何提升这部分特殊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呢?因材施教,为每一位孩子制订个性化的朗读作业,并综合效果进行策略性的调整,这是一条可以尝试之路。而走这条路我们还要注意几以下几点。
一、 充实识字储备,拓实朗读基础
识字量的提升在于积累。对于特殊孩子,要让枯燥的积累变得有趣、有效,教师可以改变积累生字的形式。比如,在每教一课生字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生字卡片和词语卡片,裁剪成不同的图案,相互抽读,或者用卡片来做游戏、演故事等,还可以到生活中的报纸、广告牌、杂志、书籍中去圈一圈学过的字,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要想记住生字,除了提高兴趣、反复记忆以外,一定要巧用方法。中国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可以利用起来识字。还有象形字的演变也能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会意字联系图画记忆等。平时还要加强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尽量简化,逐步增加识字量和识字难度,达到孩子们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挑战一下,也许我能行”的程度。
等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识字竞赛,尽量用书上的四会字,这可以让孩子们增强自信。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对某一类事物的识字,如喜欢汽车的可以识记不同汽车的名称、车牌,喜欢花草的可以识记不同种类的花名……有能力的孩子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识字记录下来,画成一张识字思维导图。时间一长,识字量自然就提高了。
二、 丰富朗读内容,建构朗读主体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有效注意的时间不长,因此对朗读材料的选择上尤其要注意要选择简短而有趣味,最好包含较少量的生字,以激发他们的朗读成就感,还要适合大声朗诵。有节奏感的朗读材料会让孩子更有兴趣,乐于诵读。
丰富朗读材料的内容,光靠课内的语文书本是不够的,也是缺乏趣味的。我們既要选择课内的儿童诗(如部编版一下《动物儿歌》)、古诗(如二下《咏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古文选段(如一下《人之初》)、短小美文(如一下《荷叶圆圆》)、短篇童话(如一下《小壁虎借尾巴》《咕咚》),也要选择一些课外的朗读材料,如《日有所诵》《365夜儿歌》《小古文100篇》《笠翁对韵》等,将朗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再将孩子所学运用到课内,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优化朗读形式,转换朗读空间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朗读活动的主阵地。对于这一部分朗读能力差的特殊学生而言,课堂上的沉默已经成为日常。而教师的指名朗读是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所以每次老师说“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这类话时,这类学生总表现为低下头去,东张西望,或者站起来一言不发等情况。因此改变朗读的形式尤为重要,而教师可以利用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四十分钟。
(一) 改变朗读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可以借助升旗仪式朗诵诗歌的机会,争当领诵、群诵,让这类不愿意读书的孩子愿意张口读书。早读课时重点盯梢,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小诗、小古文、成语故事等进行领诵。在进行课外活动比赛时,如清弦读书会举办的朗读大赛,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准备参赛,重在参与和体验。
(二) 改变单一朗读的形式
⒈个人演读:让孩子们做做“故事大王”讲故事(如《寒号鸟》《坐井观天》),每日一个故事大王,提前准备,第二天可以在课前讲给同学听。也可以录下来发到班级群里。或者做做“小导游”带领同学们游览名胜,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写景类课文,做“宇航员”带同学们遨游太空,如《太空生活趣事多》。“小诗人”“小作家”“小播音员”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读诗歌,画图画,唱唱跳跳,结合美术、音乐、体育等多门学科会更有意思。
⒉合作共读:课本中很多童话故事、寓言故事都可以分角色朗读,如《小马过河》《狐假虎威》等。孩子们和同伴、家长、老师分饰不同的角色,共读,还能共演。在表演活动中快乐读,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⒊比赛竞读:举办《金话筒大赛》《朗诵擂台大比拼》等形式的竞赛,可单人,可结队,设置个人挑战赛和团体对抗赛,这部分特殊学生可以适当安排和读书能力较强的学生组队,在团队活动中学习和进步。除了学生对学生的对抗,还可以设置名列前茅的孩子可以挑战老师或是家长,特别是这些特殊学生的家长,以此增强他们的自豪感,逐渐敢于朗读,乐于朗诵。
四、 变革朗读评价,实现评价多元
低年级的孩子非常需要周围人的赞同和鼓励,这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对于这些特殊孩子来说这种需要可能是普通孩子的十倍,因为他们很少得到,甚至从未得到过。教师的表扬是最及时的,也是学生们非常重视的,这来源于孩子、家长、社会对教师的认同和尊重。教师的口头评价要及时,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背得不错!”“你的进步让我吃惊!”也可以用一些象征荣誉的物品,如贴花、积分卡、表扬信、小红旗、奖状等。平时经常用上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赞赏也是很有必要的,当学生完成一个朗读任务时可以竖起大拇指、鼓掌、拥抱、拍肩膀、微笑,这些都可以传达教师赞赏的信息。一段时间后定期总结,颁发一些物质奖励,如糖果、巧克力、文具等,非常有效。
除了来自教师的表扬,同学的一次鼓掌、一个大拇指、一句表扬的话、一次微笑、一个点头都是对他们的鼓励,父母也是如此。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长大,是因为他们会犯错,是因为他们还不完美。他们需要周围人的浇灌、爱护、认同和鼓励,从而产生自信、勇气、尊严和爱这些正能量的东西。当然,在孩子犯错时,及时正确地指出错误,引入正途,劝诫、教育甚至适当惩罚,这都是教师的责任。
学会朗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这好比在造房子,先打地基,增加识字量。再竖钢筋、浇水泥,选择不同的朗读内容和方式,给它添砖加瓦。不同的孩子就像不同的房子,设计装修、通水通电、选择家具,都要最符合这座房子本身的风格,乃至屋成。因此,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朗读作业,才是最符合他们需求的,也是我们教师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
朱玉婷,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