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9-01-14杨梅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杨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主要困境,阐述了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特点,探讨了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和体验;提高教学思想境界,突破世俗功利性教学限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倡“德行”,加强大学生网络自主性。

【关键词】 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儒学被认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2]

重视、肯定儒学不仅是国家高层人士的高瞻远瞩,也是当前的社会现实。儒家文化传统渗透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的思维方法、情感抒发、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无不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早已经成为“百姓日用”。儒学对中国人的影响不是自然形成,而是在历史文化演绎中积累起来或遗传下来的。高校德育必须正视和重视这个现实,并且为我所用。

把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到高校德育中,不仅是尊重儒家思想对中国民众的现实影响,还在于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给予了高校主体性教育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雄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当然,更在于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能够很好地破解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困境。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主要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重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高校德育可以说正逢春暖花开。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德育的效果取得明显提高。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大学生对本校教师的总体评价表示满意。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师方面的,有些是学生层面的,但主要是教师层面的。

1、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师生互动,但是主要还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有少数学校的少数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但尚未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一系列改革,需要教学各部门的配合,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方面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还缺乏足够的交流,学生没有敞开心扉,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或者解读。学生没有敞开心扉,一方面可能是没有机会,一方面可能是没有兴趣。不管是哪样,都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主要停留在知识性、功利性层面,缺乏生命情怀、生命情感教育

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停留在知识性、功利性上面,教师教学只是主要引導学生如何应对期末考试和迎接考研。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主要是这两个目的。在物质主义的今天,教育的物化无疑是教育的堕落,教育是教人如何成为人的,而不是教人如何成为物的奴隶。在功利主义的熏陶下,教师成了训练有素的教学的机器,学生也被培养成了没有生命情怀和情感的名利之徒。

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欠缺

有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需求比分别是掌握基本理论(55.3%),形成正确的三观(47.21%),有利于成长成才(41.28%),提升学习能力(33.5%)和获得乐趣(31.38%)。在这项调查中,8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效的,但是只有67%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3]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商品经济社会,没有获得感的时间付出自然是没有人有兴趣的。

4、学生受互联网影响比较大

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的,除了教师的原因之外,互联网是最大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很多高校开设无手机课堂,强制性要求学生上课期间人机分离。但是,这种强制性的方法不仅受到学生的抵制,很多教师也不赞同,认为这和鲧治水的方式是一样的,不是正确的方式。大学生自由时间相对比较多,禁得了课堂禁不了课余。要使大学生从“手机控”转为“控手机”,必须充分唤起大学生主体自觉。

二、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特点

1、注重生命体悟

儒家哲学被称为生命哲学,在于它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对生命体验的关注。儒家所提倡的仁,形式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的内在需求和感悟。仁的本源是“孝”。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4]孝是对血缘亲情的本能回馈,所以孟子说:“仁,人心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仁,不过是人的人心本意。儒家的礼,也是人的人心本意。礼是仁的外化。儒家认为“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父子之情高于君臣之礼,可以“为父绝君,不可为君绝父”。“孝”是自然亲情,“忠”是类亲情,都是从情出发。儒家的乐,更是内心的感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灵沟通了,则“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儒家的“信”、“诚”、“廉”、“耻”都是从人性出发,注重人的生命体悟。

2、强调生命情怀

儒家注重人的精神自由,强调人的独立意志和独立人格。孔子说:“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匹夫虽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依然有他的“志”,这个“志”是他做人的底气和动力,是他的生命精神所在。虽然孔子并没有说明匹夫的“志”是什么,可能很卑微,也可能很伟大。但在孔子看来,生命情怀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品质。孟子明确说明了君子的生命情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无论富贵、贫穷和孱弱,君子活着要坚守自己的“道”不屈服。张载更是讲出了儒者的广阔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者胸怀的不是个人 ,是天地、是生民、是绝学、是太平,讲出了儒者的浩然正气。

3、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建设,以积极主动的精神去建设社会关系。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仁即是爱。不仅是爱自己,爱家人,还爱他人。在家庭关系中,儒家崇尚白头偕老,相敬如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关系中,儒家提出“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去遵守公共道德;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儒家这些思想看起来是不尊重个体主体性的非主体性行为,实际上通过这些行为建立的良好的社会关系刚好是个体在社会的安身之策。使得个体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获得很好的心灵感受从而灵魂获得归宿。

4、提倡高度自律

慎独思想是儒学精华之一。《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君子即使一个人相处,也会保持很好的德行。这个德行指的是礼,不是内心,不是“禅家之独坐观空”,而是“诚于中,形于外”。楚简《五行》对“德行”做了详细的解释:“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智形于内謂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行于内谓之行。”内外一致才为“德行”。慎独指即使一个人独处,言行也要合乎“礼”的规范。

三、儒家主体性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和体验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一直得到很好的传承,其根本在于儒家思想的立足点在于生命本身,是对生命本意的发散,接受儒家思想只是顺人心本意。顺人心本意就是尊重生命体悟,在体悟中润物于无形。因此提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用参与和体验的方式和过程提升教学效果。不管是时事热点讨论,辩论,小组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都是要致力于在合作、交流、碰撞中,用体悟的方式获得教育。因此提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视角和感悟出发,实现教师与学生视域的融合,而不是一味地从国家、社会视角,立足于阶级、历史的需要高谈阔论,给人理想高远,离生活遥远的他人的世界的感觉。思想政治教育要改造的是“我的”世界,“我的”生活,要给与学生的是“我的”感受,才能实现“我的”思想的升华。所以主张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实现思想转化,而不是因为是意识形态教育就强行灌输。“00后”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很强,追求自我,反感强制。在感到充分受到尊重的前提下,以自己体悟的方式获得思想认识比较符合“00后”大学生心理现状。

2、提高教学思想境界,突破世俗功利性教学限制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是通论,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很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学生学习是为了学分和考研,教师就把重心放在知识传授和答题技巧上。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但是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模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特征,也丢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将缺少儒者的“风骨”,从而成为物化世界的奴隶。儒家说:“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说:“惟人独能为仁义”。在劳动尚为谋生手段的现阶段,大学生要谋求生存之道,但是,如果在现阶段,大学生在大学只寻求谋生之道,就尚未与兽“揖别”。农业社会的儒者尚且能有“为万世开太平”、“达则兼济天下”的豪情,现代大学生更要突破个人私利有天下之主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共和国总书记的情怀,也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情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儒者为之鞠躬尽瘁的“道”和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用儒家“为天下立心”的精神追求丰富大学生的理想追求。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儒家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构建了复杂立体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儒家哲学是生命哲学,也是情感哲学。受儒家情感哲学影响,或者说儒家情感哲学顺应了中国社会的人心本意。总之中国社会发展到现代化的今天,不管如何建设法制强国,中国人始终认为,社会应当是充满温情关爱的人情社会,法理不外乎人情,二者之间应当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绝对侧重哪一面。中国人“克己复礼”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刑”或者“罚”的恐惧。同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出于外在的强制就会接受某种思想并成为信仰。所以,受儒家情感哲学的启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师”应当也为“益友”,或者说“良师”就是“益友”。很多时候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并不领会,但是朋友的一句话就会奏效。原因就在于老师并不知道学生要什么、想什么,老师想给学生最好的,但是学生只想要自己想要的。老师以为给的是学生想要的,但是其实给的是老师想给的。受时间和体制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不一定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除了课堂与学生的接触并不多,要想知道学生要什么想什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多与学生交流。交流有两种,一种是课堂一种是课余。课堂的时间有限,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面,必须改变传统的线下交流方式,利用教学APP,实现与全体学生的平面交流。如开展线上头脑风暴活动,每一个学生在同一时间都可以参与,还可以看到所有同学的发言,这对于老师了解学生学情、心理和需求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利用教学平台以及其它线上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课余交流可以有效突破时空限制。通过课余的师生交流学生可以获得教师更多的真情实感,这种情感的融合会增加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增加教师理论教学的影响力。当然,教师本身要加强人格修养,否则恰得其反。

4、提倡“德行”,加强大学生网络自主性

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学习,一方面也可能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移动互联网就是典型的例子。对于很多教师和家长来说,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一天敌。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手机成为与教师争夺话语权的首要对手。手机固然是对教师教学的挑战者,又何尝不是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严重干扰者。从治本来说,帮助学生摆脱手机的控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之一。儒家主体性思想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万物皆备于我”,强调“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7]人是物之主,而不是物之奴。儒家慎独理论告诉我们,真正的修养是从内而外,是“德行”。德即是行,行即是德。人的行为要从心,而心即是德,德即是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用儒家慎独理论丰富主体性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作自己的主人,在思想上积极主动地摆脱手机的控制;一方面,要制定一定的课堂纪律,从“礼”的角度,从公共行为规范的角度要求学生自觉合理使用手机。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体自觉,人要役物而不为物所役。

【参考文献】

[1] 杨建新.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N].光明日报,2019-01-2.

[2] 杨朝明.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18-12-04.

[3] 尹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获得感欠缺问题探究——基于金陵科技学院的调查与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8.3.

[4] 杨伯峻.论语译释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 孔子撰,程昌明译注.论语[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

[6] 孟轲著,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孟子[M].长沙:岳麓书社,2000.

[7]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杨 梅,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邵阳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