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2019-01-14黄丽娟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原因,故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采用故事教学法能够提升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通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们在故事中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和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采用故事教学法一方面适应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通过文化认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故事教学法;实践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小学生们的思维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强。这就需要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使得语文课堂显得有生气和活力,并且能够使得一些难懂的知识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能够使得语文知识具体形象化,使得学生们理解起来会感觉轻松很多。同时还能够启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故事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们领悟其中的文化意蕴,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纵观语文教学,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当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原因是老师对故事很高的认知程度,他们认为讲故事不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而是在业余时间由学生家长来完成这项工作。基于上述原因,就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使得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有所加强和提升,重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争取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
一、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讲故事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内容当中,好多语文知识都可以通过讲故事来传授给学生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当中,故事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通过故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有利于老师顺利把难懂的语文知识在故事讲解过程当中渗透给学生,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听取老师讲课,这样就能够使得语文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一方面,通过故事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故事与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教学法可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故事教学可通过倾听和言语两种方式来形成课堂互动,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够使得学生们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还有助于老师对学生们课堂学习状况进行适时掌握。通过故事教学法还能够使得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为了讲故事,就会翻阅或者阅读大量的与故事有关联的文化知识背景。这使得老师自身的素养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他们在语文施教过程当中就能够把丰富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通过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当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汉字每种字体的演变,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定的故事。老师在施教过程当中可以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汉字在中华文化教学当中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汉字的情感态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故事提升识字的乐趣和积极性,调动起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和主动性。汉字教学需要通过有效的语言情境来让学生们热爱汉字的学习。
例如:进行《山居秋暝》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对暝字的意思能够理解更加深刻,于是就结合象形字的构字特点以故事教学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当中,老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设置黄昏的场景,然后给学生们讲述暝是形声字,它的本义是天色昏暗,后来引申为日落、黄昏。形声;从日,冥声;本义:天色昏暗。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字义①日落;天黑:天将~;天已~。
②黄昏:~色。如:暝钟(傍晚的钟声);暝色(暮色;夜色);暝烟(傍晚的烟霭))。
③幽暗,昏暗。如:暝暗(暝晦,昏暗);暝曚(幽暗不明);暝途(昏暗的道路)。详细字义作形容词形时,
①(形声。从日,冥声。本义:天色昏暗)
②如:暝暗(暝晦,昏暗);暝途(昏暗的道路)。作动词时,
①日落;天黑。
②又如:暝钟(傍晚的钟声);暝色(暮色;夜色);暝烟(傍晚的烟霭)。然后过渡到暝在此诗当中的意思为:夜,晚。此指傍晚。然后通过内容翻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通过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板块,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它是语文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或者讲述一些有关的故事,以此加强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实际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讲故事要以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当中更加集中注意力来学习语文知识;通过在语文教学当中讲述一些故事来揭示其中蕴含的道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例如:教学《牛郎织女》文章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感受文章中的内涵,老师就通过让学生自主讲故事的方法来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老师就利用多媒体图片呈现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情景。然后为学生们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它为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通过讲述这样的故事,学生们专心听讲,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故事的精髓,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学生们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通过语言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语言作为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對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这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非常密切。故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比如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讲故事,这对于学生的遣词造句以及驾驭语言能力都有很好的基础性作用。基于这种情况,作为语文老师就需要运用故事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例如,教学《自相矛盾》过程当中,老师通过讲述自相矛盾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然后讲述了它的出处——《韩非子》,故事内容为: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得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然后对课文做出翻译: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接下来进行分析评论: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通过这样的故事揭示出的道理: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故事基本能够有效掌握,对文章的内容了解也很透彻。接下来,老师让学生讲述了日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很快大家积极发言讲有关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升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等运用故事教学法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是适应了新课改教学的要求。通过故事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和加强。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课过程当中要以故事为载体,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热情,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能够高效优质开展。
参考文献:
[1]施海燕.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2(31):60.
[2]闫顺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J].亚太教育,2016(8):192.
[3]王冰兵.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8(33):107.
[4]李瑞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9(27):87.
作者简介:黄丽娟,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前何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