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时一体化”背景下高三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2019-01-14马小弟孙寿玉

关键词:反思教学改革

马小弟 孙寿玉

摘 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结构多元,若固守原先的“县中”模式,教学质量提升必然陷入瓶颈。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大学、上好大学”,我校直面问题、向内发力,在2019届高三年级首试“课时一体化”教学改革,向过程要效益,奋力推进“教与学之变”,落实减负增效。本文阐述了我校“课时一体化”背景下高三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课时一体化”;教学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05-1

“课时一体化”,是指将学生一天的有效、有限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责任落实到学科;“白(天)课”、“晚(上)课”都是课,“晚课”不再是晚自习。“课时一体化”是融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内作业为一体的环环相扣模式,即要求教师根据每天课时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学科作业等,做到每天教学、学习任务每天清,不允许布置课后作业。“课时一体化”背景下,学生的学科学习行为均在任课教师的陪伴(管理)、帮助(指导)下完成,学生学得真实,教师教得踏实。

一、“课时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1.高三“课时一体化”背景下的备课要求

一是主备先行:各学科主备组立足考情,瞄准高考,提供高质量教学材料;根据各学科“课时一体化”课时数量,精心设计每周教学安排,给出具体建议,加大统筹力度,整体推进。

二是教师跟进:教师依据主备组提供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安排,立足班级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课前做题,精心选题、组题、配题,关注数字班和智慧班差异,关注重点学生的发展,提高备课质量。

2.高三“课时一体化”下的上课(含晚课)要求

一是依据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上出“A课”:争时间,争效果,力求懂得更多,练得更熟,写得更好,提高课堂实效。

二是管理好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挤掉水分,把握真学情,让累与操心充满课堂。课前,教师提前2分钟到教室,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及早进入上课状态;上课,师生开心致礼;课中,教师要目中有生,适当巡视教室,关注全体学生听课状态和学习效果,善用评价,及时反馈;课后,学生限时作业及时批阅反馈。

三是充分用好学科分配时间,开展多种方式教学活动:秉持“谁安排、谁负责”原则,任课教师在分配学科时间内可进行集体授课推进复习进度,或面批面改辅导答疑,或进行个别盯人辅导,或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或督促学生限时学科训练,追求课堂及晚自习利用效率再提高。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精讲精练,务实高效。教学内容追求“质为先,量适宜”,彻底杜绝“一言堂”“满堂灌”。课上要善用多媒体和学生板演、讨论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留有5~8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

3.高三“课时一体化”下的作业要求

一是限时限量:备课组依据本学科分配时间精心选择、设计学科作业和训练,任课教师根据任教班级学情进行适当增减,做到每天教学、学习任务每天清,学科时间之外不再布置其他硬性或软性作业,杜绝随意性、无序性,挤占学生极其有限自主时间。

二是强化监管:拉近学态与考态的距离,提高作业的限时性、独立性,把握真考情,尊重差异,进一步提高学生训练规范和解题技能。

三是反馈矫正:“数据统计”为先,分析讲评在后,反馈校正跟进;把学生的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复习实效。

四是丰富形式: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复习安排,丰富作业形式,硬性作业与弹性作业相结合,限时训练和归纳整理相结合,共性作业和个性作业相结合,尊重学情,尊重差异。

五是加强指导:注重学法指导,着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严抓学习规范,校正到位;督促整理归纳,学会反思;指导试卷分析,学会应试。

六是周末要求:周六各学科进行学科辅导,严格控制作业量,只允许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适量作业,禁止布置套卷或大量额外作业,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反思拓展。

4.高三“课时一体化”背景下的集体备课要求

“课时一体化”后,学科教学需要集体智慧、集体研讨,更需强化集体备课,集智聚力,提升学科整体质量。

相关要求:主要利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人齐、心专、风气正。主备先行,备课组长做好统筹安排,明确每次活动的内容、范围、主备人及要求(一周学科教学安排、周末训练、午练命题研讨)等,并做好考勤和活动记录,备课组成员按要求准时到达相关场所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年级“包学科”行政全程参与,积极协助备课组开展各项活动。

二、“课时一体化”背景下的问题反思

“课时一体化”全面推开后,学校专门拟定了《“课时一体化”下教学指导意见》和《“课时一体化”下学习指导意见》,下发给全体师生,形成共识,学习践行,经过摸索和坚持,高三年级“课时一体化”教学改革基本运行稳定,在高三重大考试和高考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时一体化”应该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在关注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下,对尖子生也要兼顾。

2.备课组要提供高质量的教材

备课组特别是主备组应该提供适合考情、学情的高质量的教学材料以及高效合理的教学安排。

3.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课时一体化”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彰显能力與智慧;需要教师深入地“研”,研究考情、学情,优化教态、学态、考态但是高三语数英学科课时多,节奏快,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二次备课、作业批改、用心投入等方面难以精心精细,存在“粗”和“虚”现象,这些现象要注意克服。

一项教学改革趋于成熟需要深入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成熟,显现效果,我们将继续探索深入推进“课时一体化”高三教学改革,力求实效,为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助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反思教学改革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