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翻转课堂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2019-01-14黄学锦龙彩霞李艾莲
黄学锦 龙彩霞 李艾莲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备受青睐,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受到众多挑战。在对重庆邮电大学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出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课程性质的选择面窄、教学资源体系建设难度大、教师实践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据此提出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科学把握翻转度、加大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完善考核考评体系等建议,以推动翻转课堂在高校的进一步实施。
关键词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慕课;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4-0009-0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flipped classroom has been favored as a new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it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practical operati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teachers of CQUP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which are the lack of curriculums, the difficulties of constructing teaching resources system and teachers practice, students poor self-learningability, etc. Based on thi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 putting students first, grasping flipped degree scientifically,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and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MOOC; teaching resources
1 引言
翻轉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叫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自2000年正式提出至2011年初步形成。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强调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提升来建立教学的三个阶段,使学习过程变成一个整体,实现教学过程的连续性。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教师和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2011年,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1]。2013年,慕课的流行为高校建设开放资源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契机。2015年以来,国内一大批高校教师利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并从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效。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仍面临众多挑战。因此,有必要找到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并探索相关的对策,以促进这种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
2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各大高校都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为学校解决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均衡问题,为教师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为学生开放更多适用的学习机会[2]。重庆邮电大学(以下简称重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近年来,重邮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的“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探索教育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自2016年以来,先后立项四批共69门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试点,并不断改进与推广。本文通过对重邮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并为翻转课堂更好地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
3 研究过程
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获取他们对实施翻转课堂制约因素的认知,探究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案。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围绕研究目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设计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制约因素和效果评价(感知认识)四个部分。其中基本信息和行为特征采用定性设计,包括被调查教师的年龄段、职称、学位、教学课程性质、教学资料来源等,共计11道题;制约因素和效果评价部分则采用定量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记分,“非常赞同”记为“5”,“赞同”记为“4”,“一般”记为“3”,“不赞同”记为“2”,“非常不赞同”记为“1”[4],共计19道题,涉及内容主要包括不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业绩不影响职称晋升、学生更看重考试成绩等制约翻转课堂实施的因素等。问卷的具体内容见表1。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为了提高此次问卷调查的质量,项目组选取重邮经济管理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自动化学院、传媒艺术学院等多个学院的150名在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并对正式立项翻转课堂建设的教师进行重点推送。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2份;经初步筛选后,有效问卷共计132份,问卷有效率达92.96%。
为了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形成正式问卷之前,本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对定量设计部分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对问卷结果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信度分析最理想的情况是信度系数为1,一般认为0.7≤α<0.8,则问卷量表设计可以接受[5]。由表2可知,α系数为0.773,标准化后的α系数为0.782,即该问卷量表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问卷结果较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想法。
4 结果分析
基本信息分析 调查发现,在132份有效问卷中,35~45岁的教师居多,占据调查总人数54.55%;被调查教师中,博士和硕士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45.45%、48.48%;在132位教师中,有69人为讲师,占总人数52.27%。由此可见,参与调查的教师多处于职业发展期,并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拥有实践翻转课堂的能力。
行为特征分析 根据调查,在132份有效问卷中,有74名教师实施过翻转课堂,占比超过50%,为56.06%;在教学课程性质方面,以专业课和公共课为主,总占比为70.45%,而其中公共基础课占比为50.00%;有46.97%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其教学资料来源以互联网搜索为主,自己制作、教学团队制作、学校购买占比分别为29.55%、18.94%、4.55%;对于实施翻转课堂的备课时间,90.1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传统课堂的一倍及以上;而实践翻转课堂的主要原因,有88位被调查者表示是因为想体验新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占比超过60.00%;43.94%、26.5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实践翻转课堂最重要的环节分别是教学内容的重构和编排、课前阶段教学资料的收集和制作;有58位被调查对象认为在课堂中他们的主要角色是学习指导者,占比为44.70%,但仍有7.5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其主要角色是课堂中心者;在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管理方面,占比最高的部分主要是课堂表现和课堂测试(线下+线上),占比分别为37.88%、33.33%。
通过对调查者行为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在具体实施中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师通过互联网搜索的共享资源,多数教师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认可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知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平时成绩的构成也积极采用的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等。这一系列特征与重邮实施翻转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也反映了翻转课堂已经逐步被高校广大教师认可。
但翻转课堂在具体实施中会受到来源与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本文将选取真正实施过翻转课堂的教师作为样本,通过定量分析,进一步探究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因素。
对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及效果评价的分析 由于被调查教师有部分真正实施过翻转课堂,有些教师只是对翻转课堂有初步认知,没有真正实践过,因此选取74位已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的问卷数据进行重点分析。
表3是实践教师对制约翻转课堂实施因素及效果评价的基本统计结果,其中1~11题为制约翻转课堂实施的因素,12~19题是对翻转课堂的效果评价。该部分量表总分的频率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量表总分主要分布在“一般”(3*19)右侧,即被调查教师对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表示认同,实施结果倾向积极。量表总分均值为66.39,总体标准差为8.451。以3*19=57为原假设H0,经检验证明,量表总分均值与原假设之间具有显著差异(t=9.560,P<0.01),说明被调查教师对制约翻转课堂实施的因素及效果评价存在差异。
为了考察量表的基本结构,将量表中的19个题作为教师对翻转课堂感知认识指标,用SPSS 20.0对它们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前两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同时,这两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66.805%,说明这两个公因子所对应的五个因素为制约翻转课堂实施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这五个因素得分均值范围为2.77~3.95,差异明显,说明制约翻转课堂实施的因素主要存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
5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课程性质的选择、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教师实践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管理等方面。
课程性质影响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目前,高等院校的课程大致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实施翻转课堂的范围较广,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也可部分采取此教学方法[6]。本调查结果表明,专业课和公共课在实际实践翻转课堂中占81.08%,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教学资料来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普及性;但是实践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资料的来源有限且不易获得,部分课程很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如财务会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不允许对外公开结果,也没有办法展开各抒己见的讨论[6]。
教学资源体系建设难度大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教学资源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但据调查显示,教师教学资料来源主要是互联网搜索,其次是自己制作和教学团队制作。由此可见,现有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数据显示(表3)翻转课堂制作难度大、设计投入多、教学团队没有共同参与均值分别为3.84、4.19、3.76和3.47,说明大多数教师认为高校教学资源的合作、共享、共建机制还没有完成,需进一步加强建设。综上所述,高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资源建设和分享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建设教学资源体系已成为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当务之急。
教师实践翻转课堂受多方因素制约首先,部分教师不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业绩不影响职称。他们在课堂上仍秉持以教为主的教育理念,采用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等。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难以做到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教师的威严和专制还是让学生敬而远之[6]。
其次,教师实施翻转课堂面临工作量加大与产出不确定性问题[7]。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重构和编排等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而且会造成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的矛盾。
最后,翻转课堂缺少有效评价体系,如何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评估也使教师感到困惑。
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差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学生更看重成绩”“学生不愿花更多课外时间”“缺少翻转所需的能力”三个题的平均值都在3.5分以上,这表明大多数教师都认同学生在翻转课堂中习惯被动接受,自主性差。受传统被动学习文化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仍需教师积极调动[8]。同时,大班授课的高校教学模式,课前对知识的初步学习也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考验[9],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课堂讨论有可能让一部分学生一无所获,知识学习浅层化,流于形式[10]。
6 对高校进一步开展翻转课堂的建议
转变教学理念,进一步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 实施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创新化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打破固有教学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找准自身定位。传统上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并且“传道”的角色与功能是放在教师工作中第一位的[11]。但是,翻转课堂要求教师从直接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12]。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内化知识,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课程开发者。
其次,加快适应现代化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大幅提高,不仅有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只有尽快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13]。
以学生为本,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14]。所以,翻转课堂实施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要树立榜样,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互帮互助,由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最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加强意志培养。
科学设计翻转度,确保翻转的有效性 实施翻转课堂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模式,要结合实际情况,更要结合具体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专业把需要进行翻转的课程分类,选择适宜的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15]。翻转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施翻转要从“小步走”做起,悉心探索,因材施教,科学设计翻转度,切实提高翻转的教学质量。
完善高校网络平台建设,建立教学资源信息库 随着高校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日渐完善,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络平台建设,从而加强高校与高校、教学团队与教学团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为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现有的教学资源不能完全满足高校教师的教学需求。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和各大高校合作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分工合作进行资料编制、搜集优化网络微视频和慕课等方式[8],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校实施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科学分配课堂表现、在线学习、出勤、期末成绩等各部分评价占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依据,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要重视一线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评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相关工作量纳入教学业绩,结合教师专业素质技能、科研成果、学生满意程度等多方面评价,使之与教师职称评定、评优相联系[8]。
7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16]。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翻转课堂的效果评价多持肯定态度,翻转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热情,拉近了师生关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会对高校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网络,2013(4):21-23.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4]亓莱滨.李克特量表的统计学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J].山东科学,2006,19(2):18-23,28.
[5]池忆.翻转课堂的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6):85-89.
[6]郭晋杰.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会计师,2015(20):66-67.
[7]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8]张辉,马俊.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2):53-60.
[9]梁芳芳.翻转课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推广研究: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视角[D].河南:河南大学,2015.
[10]徐小红,李贵安,等.实施翻转课堂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2):45-49,62.
[11]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5):84-88.
[12]吴仁英,王坦.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7(2):112-122.
[13]文雨卿,钟婧莹,包耘.翻转课堂发展困境的解析与对策刍议:以某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18-220.
[14]王杨.主体的翻转课堂设计策略及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87-288.
[15]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
[16]葉冬连,万昆,曾婷,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