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课程游戏化精神与理念的思考

2019-01-14归矫捷

求知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创新思考课程游戏化

摘 要:德国幼儿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观念的提出,我们对幼儿生活、游戏、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与理念有了新的思考。游戏化让我们认识到游戏不只是教学手段,更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思维比较跳跃,想象力比较丰富,精力比较旺盛,但同时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耐力不持久的问题。为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科学地将游戏化精神与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优势,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体会游戏乐趣的同时,习得知识,进而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创新竞争的游戏精神。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游戏精神;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41-02

引    言

游戲化精神是基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而产生的,是将幼儿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融入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知识。教师对游戏化精神与理念的运用,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拓展思维,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游戏精神主要有分享、创新、合作、竞争等,教师通过不断对其强化并使其变成幼儿精神层面的认知。课程游戏化,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塑造幼儿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在他们开心玩耍、收获知识的同时,大脑各方面的机能都能得到刺激和开发,身体素质也会得到提高,这便是课程游戏化精神与理念的最高体现。

一、如何将游戏化理念融入课程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教育的科学创新,但不能取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与游戏。在班级授课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可以使用。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要求教师将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而是将游戏的概念和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种活动中。教师主要是将游戏的主动性还给幼儿,让幼儿有机会在课程中体会游戏的快乐,在适当的游戏时间让他们选择比赛、竞争和合作等游戏形式,丰富课程的趣味性。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游戏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课程活动中去。这些活动包括日常课程活动、幼儿创设区域活动和小组教学活动[1]。

二、课程游戏化精神与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幼儿课程中,最好的老师便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教师利用好游戏化课程,让课程不再枯燥,是打开幼儿热情的钥匙,让幼儿能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的乐趣,感受游戏神奇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课程的好奇心,加强幼儿对课程知识的感知力,培养其耐性。幼儿以“融合”的学习方式认识世界,这种“融合”认知风格通常被翻译成幼儿游戏。游戏既是课程内容,又是实施课程的方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独特的认知风格,调整和实践课程,并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游戏与教学的融合将幼儿现有的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有形到无形,使幼儿进入游戏,在游戏中独立学习。依据幼儿天性发展需要,教师要将游戏化渗透到日常课程的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化

幼儿从早上来到幼儿园,游戏贯穿每个环节,如早操、早饭、课间活动、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甚至如厕都可以以游戏的形式高效进行。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运用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与理念,若活动时间有限,可以让幼儿进行手指游戏,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度,开发右脑;当拥有较长的、充分的活动时间,可以让幼儿学习儿童歌曲,如早饭前唱节约歌,如厕后唱洗手歌,让幼儿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有意义的游戏的开展,对幼儿良好日常行为生活习惯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幼儿户外活动中的游戏化

户外活动是幼儿游戏开展过程中较为开放的形式。在户外活动中,环境更为多样化,创新性、可操作性更强,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与理念能够体现得更为鲜明。教师可以为幼儿组织体育比赛,如利用积木、云梯、轮胎、球类等玩具,指导幼儿设计游戏规则,在游戏竞争中探索课程的快乐,更好地活动身体,锻炼肢体的协调性。同时,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游戏时间,让幼儿有机会发挥想象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如在教师规定好游戏规则后,有的幼儿与其他幼儿积极讨论、结队,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交流,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3.课程游戏化精神与理念在改革创新中的体现

课程游戏化是将游戏的趣味性融入课程,使课程的游戏主题性更加鲜明,活动道具更加多样[2]。如在开展季节性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使幼儿游戏融入季节的学习课程,而不再是简单的挂图识记。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观察探究春天的颜色,开展科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进行种植游戏,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团结合作的种植体验活动。幼儿通过对游戏进行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感知课程教育的乐趣。幼儿学习种植技巧,认识种子,分辨叶类作物、茎类作物等,参与种植,翻土、浇水、培育种子。当游戏遇到问题时,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应对,采取其认为有效的解决方式,如同伴协作,邀请教师指导、帮助等。

同时,幼儿园要创建各种活动区域,如“建筑区”“艺术区”“科学区”“生活区”“阅读区”“美工区”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活动选择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例如“艺术区”中的幼儿,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画出许多色彩缤纷、独特的艺术作品。在“建筑区”,幼儿可以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积木,设计和建造“飞机”“大炮”“船”等,并在玩耍时通过做游戏掌握一些知识。这都是课程游戏化改革后的优势体现,让幼儿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从游戏本身出发,感悟课程的同时培养其优秀的品质品格,坚持不放弃,进而锻炼他们的耐心与细心。课程改革将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与理念发挥到极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结    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日常生活合理化,通过直接感知实用,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支持和满足感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3]”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征,是幼儿的工作,是幼儿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幼儿生活的有机“整合”。课程游戏化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新性开发,教师应将课程游戏化的精神与理念渗入幼儿教学的每一个过程,特别是班级管理、教学改革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3):4-7.

周爱琴.浅谈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J].学周刊,2016,32(32):246-247.

鄢超云,魏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学习品质解读[J].幼儿教育,2013(18):1-5.

作者简介:归矫捷(1993.3—),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创新思考课程游戏化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信访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