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书法欣赏课教法选择的多因素初探

2019-01-14贾鹏王艳玺

求知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欣赏课实例教法

贾鹏 王艳玺

摘 要:书法欣赏课对于促进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欣赏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和经验、教学环境和条件等,本文以尺牍书法欣赏课为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书法;欣赏课;教法;实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02-02

引    言

书法欣赏课在中学书法教材中所占的比例约为30%,其中,既有每节书写技能课的拓展欣赏,也有专门针对某一书法名家或某一种类的书法欣赏课。高中阶段还加入了书法历史和书法理论方面的内容。但大部分学校教师在教授欣赏课内容时或多或少地存在无处着落的现象[1]。究其原因,是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教授以审美感受为主体的书法欣赏课。本文通过对尺牍书法欣赏教学方法的梳理和教学研究经验的总结,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参考。

一、书法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无论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还是教材章节,关于书法欣赏课都有对应的教学目标要求,教法的选择要针对教育大纲和教材目标要求进行遴选。其依据是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纲要》中指出:“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结合语文、历史、美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认识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修养。”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就需要思考教学设计中学科整合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途径,用心选择适当的教法。在此,笔者以尺牍书法(明)文彭的《雨窗无事帖》(见图1)为例,尝试说明几种教法在审美提升与学科整合目标中的应用方式。在教学中,笔者选择将观察欣赏与陶冶情操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惠山茶会图的背景资料,再结合惠山茶会图手卷复制品的观察欣赏,说一说画中人物图景的形象特色和人物名称。这样就在绘画与文学和历史之间建立了沟通桥梁,并以此为基础,回顾文彭书信中的“惠泉新茶”,则可更深入地理解文彭内心追思前辈的思想和情感,由此再引申到沈周与文彭父亲文徵明的师徒关系上继续思考文意。文彭重视家学的态度一目了然。回到书法作品本身,欣赏“彭再拜”悠扬深沉的笔触,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就加深了。

二、学生年龄特征和书法欣赏经验与技能

中学阶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选择适应该学段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教法。例如,欣赏草书作品时,学生的书写技能与常识都不能支持其理解書写技巧层面的内容,因此教法则应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技能。再如,(唐)张旭的《肚痛帖》(见图2),书写流畅,用笔奔放,情绪饱满而急促,点画遒劲。但对于中学生来说,缺乏教师引导和讲解,是无法理解其艺术特点的。因此,欣赏该作品时,笔者选择情境法帮助学生理解其艺术特点。在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出示该作品,而是从文意出发:“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结合中医药常识、文献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张旭面临的生活情境:“急腹症的生死抉择以及身边无医生诊治的情景,给张旭开一剂中药,简单说一说自己对张旭病症的看法。”“张旭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结合张旭书法艺术的简介,想象一下他会写一封怎样的求医书信。”最后,笔者将书信图片展示给学生。这样由里及表地推导出作品形式,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书写面貌和书写由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的结果。为了使作品内容得到升华,笔者给出作品最左侧一行无法识读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此作品的艺术感受。

三、书法欣赏课教学条件和环境布置

教法要依托教学条件的支持才能够得以实现。例如,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时,教师要选择较为符合艺术欣赏内容的装饰和材料。在教学《明代吴门尺牍欣赏》一课时,笔者对教室的情境布置和书写材料的选择进行深入挖掘,如在明代尺度欣赏课上,笔者选择将教室背景布置为苏州园林形象,这与尺牍内容和属地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这些内容由苏州文人书写,写给苏州文人,或邀约,或唱和,或商议事务,均发生在苏州园林中。因此,笔者选择以苏州为背景进行布置和陈设,如以代表南方书斋文化的太湖赏石和香道作为展示,营造与书法艺术相关的情境。

四、书法学科特点和欣赏课教育规律

书法是艺术学科,有自身的学科教育规律。所以,本课题选取的教法应遵循书法学科教育规律,不能违背书法课程教学要求。书法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临摹与创作。临摹规律是先整体后局部,对临摹范本整体进行赏析。对作者书法艺术格调的了解,包括对作品整体风格的理解和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临摹范本笔法的规律、结构特点、章法特色的分析。创作规律是字体的选择,线条轻重对比,字形大小搭配,行气重心变化。综上所述,欣赏课程的教法选择应以指导临摹为基础、审美提升为目的,结合书法学科,融合其他学科进行遴选。

五、书法家的不同风格和学生个性特征

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所以学生学习不同的字体时应选取不同的教法。例如,楷书笔画平整,结体方正,临摹过程中可以选择“摹”,将宣纸覆盖在原字上面。然而,行、草书却不适合这种方法,因为行、草书笔画连带丰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更适合对临。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因人而异,书法教学更应如此。古代书家即使“各体皆善”,也会有一种更突出的字体。学习书法者亦当选取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书体。即使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书法的感知与领悟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应对其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的组别选择相应的教法。例如,苏东坡书法欣赏和黄庭坚书法欣赏就非常适合进行比较教学。苏轼用笔厚重丰满,结构紧凑,字形呈现扁平趋势;黄庭坚则用笔悠扬,结构开阔,字形纤长。那么,在教学时,教师选择比较法,则很容易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两位书法家书法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不同。

结    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善于从各角度切入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与书写时间,从时代背景、物质基础、书写工具、书写情境、人生阶段、时代书法风貌与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考量与选择。这样,教师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书法作品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吴慧昕.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市级一般课题“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融入中学书法课堂——以尺牍书法为例”(课题编号:CDIB16247)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贾鹏(1987.6—),男,北京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王艳玺(1989.3—),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欣赏课实例教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