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19-01-14
(成都大学 师范学院,成都 6101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是教育发展“资源库”和“动力泵”。就学前教育而言,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既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机组成和基本表现,也是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前提和根本保证。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幼儿教师队伍也获得了空前发展。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2]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幼儿教师队伍发展历程,既可明了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历史与经验,又可展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趋势与方向。
一 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基本历程
基于国家宏观引导与调控的视角,改革开放40年来,幼儿教师队伍经历了与时代相契合的发展历程,大致历经正常化恢复发展、规范化稳步发展、调整化曲折发展、专业化有序发展和标准化快速发展五个阶段。
(一)正常化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6)
伴随改革开放的热潮,幼儿教师队伍发展进入到正常化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学前教育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逐步恢复或重建学前教育行政领导机构和教研机构。1979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并形成和下发了《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该纪要指出:“为了大力发展托幼事业,提高保教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保教队伍。”[3]121该纪要同时指出,已恢复学前专业的高等院校要办好学前专业,各省、市、自治区要恢复和建立幼儿师范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类园所在职保教人员的培训。到1979年,全国已有5所大专师范院校恢复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师范学校恢复和新建了18所[3]116。在此阶段,国家重视对幼儿教师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引导。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该纲要对幼儿教师培养取到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教育部门也极力通过对该文件的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1983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经验交流会,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优秀幼儿教师参加。与此同时,国家重视学前师资的培养。1980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从培养目标、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育实习与生产劳动、时间分配等方面规定了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1985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进行了修订,突显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升幼儿师范教育的质量的旨意。
(二)规范化稳步发展阶段(1987—1995)
1987年10月,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建设一支合格而稳定的幼教师资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关键,发展幼儿教育要从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入手,各地要抓紧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合理设置培养和培训幼儿教育师资的基地,加强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1989年6月,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该规程专章规定了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和职责,包括园长、副园长、教师、保育员、医务人员等,对幼儿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规范引领作用。1995年,国家教委着手对《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进行修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家继续重视学前师资的培养,到1987年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在校学生人数已达11万。为了提升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教育质量,国家教委于1988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职业高中幼师专业的意见》,1995年,又出台了《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对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相关文件的规范引领,促进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稳步建设与发展。
(三)调整化曲折发展阶段(1996—2000)
1997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3]471。进入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幼儿教师队伍也进入到调整化的曲折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因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等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剥离教育职能,企业和事业单位所办幼儿园与其母体剥离,致使这些幼儿园断掉主要经费来源,不少幼儿园因此被迫停办。这一时期,全国学前教育事业受到较大影响,入园率、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等反映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基本数据均有所下滑,幼儿教师队伍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中曲折发展。
(四)专业化有序发展阶段(2001—2009)
2001年,为了适应新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进行了较大修订,突出幼儿园教育的地位与价值,并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成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每一领域又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以及指导要点。此外,该指导纲要还对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对引导幼儿教师科学开展一日生活和保教活动有鲜明的指导引领价值。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4],并从职前教育改革、继续教育规划、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教师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该文件对幼教师资建设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促使幼儿教师队伍在经历了低谷后重回稳步有序回升的发展道路。
(五)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2010至今)
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愈加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建设,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文件对学前教育事业空前重视,要求“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1]。同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5]。为推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前者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大方面提出了62条标准,后者从规划幼儿园发展、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等六个方面提出了60条标准。这两个标准填补了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专业标准的空白,为幼儿教师教育、幼儿园教师准入与评价、园长准入与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依据,推进了幼儿教师队伍的标准化建设与发展。2013年,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成为规范幼儿园教师队伍标准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准。
二 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关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幼儿教师队伍发展成就斐然。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稳步推进,我国已建成一支数量日益壮大、结构逐步优化、素养显著提升的幼儿教师队伍。
(一)幼儿教师队伍数量日益壮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学前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幼儿教师队伍日益壮大。1978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数为4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7.75万人;2017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数为419.2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43.21万人①。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全国幼教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比1978年均增长了将近9倍(见表1)。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幼儿教师队伍数量的发展并非逐年上升或匀速递增,而是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6—2001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呈下降趋势;2009—2017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则呈迅速增长的态势。
表1.1978-2017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及教职工数和在园幼儿数的比值
伴随着全国学前教育事业和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全国幼教教职工数和在园幼儿数的比值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数和在园幼儿数的比值为1∶16.80;2001年,该比值下滑至1∶23.46,为近40年最低值;2017年,该比值增大到1∶10.97,为近40年最高值(见表1)。当前,幼教教职工数和在园幼儿数的比值日趋合理,这与幼儿教师队伍数量日益壮大关系甚密。
(二)幼儿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日趋合理、性别结构逐步改善和年龄结构年轻化的幼儿教师队伍。
就职称结构而言,据国家对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职称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从2001到2016年,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人数分别从2825、85217、155398、73213、11178人增加到19242、222553、294687、117494、2213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数量增长比例最快,16年间约增加6.8倍。
性别结构也是反映全国幼教教职工基本情况的重要维度。因学前教育的独特性,全国幼教教职工中女教职工一直占绝大多数。从1996到2016年,全国男教职工数从7.97万人增加到30.49万人,增加了22.52万人;男教职工数在全国幼教教职工数中的比重由6.79%增加到7.99%(见表2),男教职工数量逐步增加,有利于幼教教职工的性别结构逐步优化。
此外,随着近年来幼儿教师队伍数量的快速增加,越来越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学前教育领域,担任幼儿园专任教师、保育员等工作,使得整个幼儿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
表2.1996—2016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性别结构
(三)幼儿教师队伍素养显著提升
专业素养是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体现,是衡量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要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就需要一支专业素养高的幼儿教师队伍。改革开放40年来,幼儿教师队伍中高学历人数提升迅速,低学历人数的占比逐渐减少;并且,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证人数不断增加,整个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明显提升。1981年,高中毕业及以上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共147163人,占36.69%,初中毕业及以下幼儿园专任教师共253966人,占63.31%;到2000年,高中毕业及以上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占比已上升为89.83%,初中毕业及以下幼儿园专任教师占比下降至10.17%(见表3)。
表3.1981—2000年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和资格情况
有论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学历是幼儿园教师所达到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6]254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的提升,使整个幼儿教师队伍表现出更好的专业化水平,这必将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000年以后,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学历的人数和占比都持续上升,而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者占比持续下降。2001年,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高中和高中以下所占比例分别为31.96%、60.38%和7.66%;到2016年,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7.55%、20.56%和1.89%。16年间,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学历者分别增加了4.5倍、9.1倍和1.9倍,而高中和高中以下学历者则分别减少了66%和75%(见表4)。
表4.2001—2016年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与此同时,全国幼儿教师队伍中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教师也在不断增加。1987年,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教师仅5096人,占比0.78%;到1995年,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教师达123421人,占比上升至14.10%;1995至2000年,全国取得专业合格证书教师的人数和占比都有所下降;2001年之后,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教师又不断上升,而无证教师人数的占比总体上呈不断减少的趋势。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占比为61%,持非幼教教师资格证的占比17%,无证教师占比为22%。”[7]幼儿教师队伍中持证人数的增加,也是整个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
三 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从一支数量不足、结构欠佳和素养不高的队伍,发展为数量明显壮大、结构逐步优化、专业素养显著提升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回顾40年的发展成就,我们可从中总结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重视幼教师资规划,强化专业发展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和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规划,加强幼教师资建设,强化专业发展引领。一方面,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时期规划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正常化恢复发展阶段,国家规划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保教队伍;在规范化稳步发展阶段,国家规划建设一只合格而稳定的幼教师资队伍;在调整化曲折发展阶段,国家规划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在专业化有序发展阶段,国家规划建设一支素质和水平高、地位和待遇有保障的幼儿教师队伍;在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规划建设一支热爱儿童、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2018年1月,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8]该文件为新时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国家利用学前课程政策,强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过去40年,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注重通过课程标准、工作规程、指南等专业性强的学前课程政策,强化对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引领,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其中,《幼儿园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改革开放40年来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学前课程政策。以《指南》为例,该文件2012年9月出台,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学习与发展,是引导幼儿教师科学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依据,对幼儿教师具有重要指引价值。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显示,各地注意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倡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将《指南》精神与要求落实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之中[7]。近年来,幼儿教师队伍专业提升迅速,这与《指南》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
(二)注重学前继续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素养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重视发展幼儿教师教育,一方面通过职前的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准幼儿教师;另一方面通过职后的继续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分别是中等幼儿师范教育、高等师范专科幼儿教育和高等师范本科幼儿教育。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是幼儿师范教育的主力军;进入新世纪,高等师范专科幼儿教育和高等师范本科幼儿教育逐渐成为幼儿师范教育的主力军。同时,国家特别重视幼儿教师职后教育,以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为了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提出,“六五”期间,将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幼儿园主任、年轻教师轮训一遍,有条件的地方举办系统的幼儿师范课程进修;“七五”期间,要求全国示范幼儿园园长和50%以上的骨干教师通过系统进修达到幼儿师范毕业程度。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本规定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其中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9]。2011年以来,国家为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始实施面向幼儿教师的“国培计划”——“幼师国培”项目。2011年至2014年,“幼师国培”项目培训幼儿教师人数分别为6.9万、10万、12.7万和28.8万,四年累计培训58.4万人。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并明确要求幼儿园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近年来,各级各类职后培训基本已使幼儿教师队伍至少轮训一次,有效地提升了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关注幼儿教师地位,提升幼儿教师待遇
幼儿教师的地位体现了幼儿教师在整个社会中的受欢迎度和受认可度。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十分关注教师地位的提升,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待遇报酬,以致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越来越高,受欢迎度和受认可度也越来越高。1979年的《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要积极解决托幼工作的经费和保教人员工资、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问题;教育部印发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也明确规定了要提高幼教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3]124-125。1986年5月,国家教委下发的《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在其附录部分明确指出本条例适用于幼儿园,这为幼儿教师职务(职称)晋升提供了政策支持。1987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实施办法》规定提高工资的范围适用于幼儿园的教师,这些教师在离退休前享受提高10%的工资待遇。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了包括幼儿园教师在内的各类教师的权力和义务、待遇、奖励等内容,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极大地保障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以后,国家推进教师职称改革,幼儿园教师的职称增加了正高级。2013年,全国共评审出12名正高级幼儿教师。2015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使幼儿园教师职称制度更加完善。有论者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幼儿园教师从“保姆”“阿姨”到“专业化的”教师,“阿姨”这个称呼不再被接受[10]。这是幼儿教师地位提升的体现。
(四)完善学前管理体制,加大学前经费投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有效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我国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1978到1995年,政府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逐步确立和推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有序推进。1996到2000年,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断减少。2000年以后,国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国幼儿教师队伍中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等快速回升,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明显。另一方面,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后,国家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资金相应增加,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呈现“突飞猛进”之势。如2011到2014年,国家分别投入2亿、4亿、5亿、6亿元开展“幼师国培”项目,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255亿元,比2016年增长16.11%[11]。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7.6%,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额及其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占比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增加,将使国家有更多经费用于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四 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未来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2]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幼儿教师队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发展成就显著,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下发的《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教师数量短缺、工资待遇偏低,幼儿园运转困难,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还普遍存在”[13]。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我们尚需不断推进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幼儿教师境界情操
师德是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第一标准。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发展的生命之师,对幼儿生命的展开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幼儿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幼儿教师队伍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不断提升,但在幼儿教师队伍中仍有部分教师缺乏师德。如近年来出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给幼儿集体喂药事件、给幼儿食用过期食物、幼儿园校车事故等,集中反映出幼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师品建设,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十分必要。一方面,结合《幼儿教师职业标准(试行)》等的相关要求,将师德作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教师管理和职务晋升等的核心评价内容,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师德的提升;另一方面,激发幼儿教师队伍的内生发展动力,自觉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激发自己的教育情怀,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增加规模数量,优化幼儿教师资源配置
要继续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需增加幼儿教师的规模和数量,优化幼儿教师资源配置。2017年,全国幼教教职工数为419.2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43.21万人,但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依然不能适应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一,根据《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的重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而2017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6%,在园幼儿4600.14万人。要实现2020年的目标,按照2017年的标准进行粗略保守估计,到2020年将增加312.07万在园幼儿,与此相应,将增加专任教师和保育员至少31万。在国家二孩政策的影响下,未来几年适龄的入园儿童数量更多,这意味着需要的幼儿园教职工数也更多。有研究指出,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下,到2021年,学前教育一共需要补充335.59万名教师,包括专任教师198.97万名和136.61万名保育员[14]。此外,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规定,其中全日制幼儿园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半日制为1∶8—1∶10[15]。近年来,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量虽然持续上升,全国幼儿园教职工与在园幼儿的比值也不断增大,其中2017年的比值为1∶10.97,距标准依然还有一定差异。要促进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就需要按照标准不断增加教职工的规模和数量,优化幼儿教师资源配置。当然,在幼儿教师资源配置时,我们应充分关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队伍发展。
(三)强调专业素养,强化幼儿教师保教素质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近年来,学前教育的质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学前教育质量关系到个人的发展、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以至我们不仅要让学前儿童能上幼儿园,还要让学前儿童享受高质量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人们对学前教育在促进幼儿发展、家庭解放、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都是基于有质量或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假设。在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历经40年的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已有跨越式的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2016年,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高中毕业及以下的占22.45%;另一方面,全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中未评职称人数和占比都较大,其中未评职称人数从2001年的30.22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182.22万人,占比从47.97%增加到72.94%。幼儿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在未来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仍需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关注整个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
(四)健全保障体系,完善幼儿教师制度建设
完善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保障体系,既能促进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又能提升社会对幼师职业的认可度,增强幼教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保障体系不断加强,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国家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完善幼儿教师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我国在教育领域已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但却没有《学前教育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升。要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立法势在必行。其次,完善幼儿教师队伍的职称制度。长期以来,幼儿教师职称评定都是参照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特殊性。由于教师的待遇报酬与职称直接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待遇和地位。因此,国家应根据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队伍的职称制度。再次,国家还要继续推进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培养制度、考评制度等的改革与立法,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
注释:
①文中数据未注明出处者,均来自各年度《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