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药学监管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2019-01-14肖霞
肖 霞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者抑菌活性的药物,常见的抗生素、咪唑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大多为化学合成药物。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感染性疾病、手术切口预防用药等,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甚至有部分患者由于不合理应用导致不良反应,出现细菌耐药,很可能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1]。虽然近年来医疗领域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重视力度比较高,一直将其作为药学监管的重点,但是常规药学管理措施的效果仍有待提升[2]。鉴于此,我院特构建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监管体系,并将其应用成效与常规药学管理的成效进行对比,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医院于2018年4月—2018年6月构建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药学监管体系,并将2018年1月—2018年3月实施常规药学管理所得的有关数据作为对照。医院共60名临床医师,均分别参与常规药学管理和药学监管体系管理,共包括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36~53岁,平均(42.1±6.0)岁,工作年限1~16年,平均(3.1±0.5)年,学历:本科19名、硕士及以上41名。
1.2 方法
于2018年1月—2018年3月实施常规药学管理,具体方法为:严格按照《超说明书药品使用管理规定》,《处方点评规范》及《处方管理办法》等医院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常规进行处方点评,发现不合理使用情况后立即对临床药师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教育和处罚。
于2018年4月—2018年6月构建药学监管体系,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具体操作:由医院临床药师、各科室主任共同组建药学监管小组,直接归属于医院用药安全办公室管制,药学监管小组首先需要登陆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既往3个月的抗菌药物应用处方,对每张处方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超说明书剂量用药、超频率用药、配伍禁忌、超适应证用药、无指征用药等,总结每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找开具处方的临床医师交流、药学监管小组开会讨论分析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经探讨发现药学监管力度差、奖惩制度不完善、临床医师有待加强培训等,将所得结果上报给医院用药安全办公室,并附上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申请相关领导批准后实施,其一是加强药学监管力度,由药学监管小组进行操作,每周1次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处方进行逐一点评,加强管理和干预;其二是完善奖惩制度,结合临床医师、药学监管小组的意见及建议,完善每种情况下的奖惩细则,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应用方面进行强化管理;其三是加强临床医师培训,请药品厂家、临床药师等对临床医师加强培训,鼓励其广泛涉猎,加强近期关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改进措施的相关报道的学习,积极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等。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药学监管体系构建前后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包括抗生素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其它;(2)对比药学监管体系构建前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评价并对比构建前后临床医师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掌握情况:分别于构建前后由医院药学监管部门设计问卷对60名临床医师关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分为A卷和B卷,同等难度,均为百分制,考核得分越高认为临床医师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掌握情况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对比
构建前分别有471例次、489例次、436例次、442例次、451例次、352例次处方使用抗生素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其它,构建后分别有503例次、518例次、483例次、476例次、495例次、407例次。构建后上述各种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均明显低于构建前(P<0.05),见表1。
表1 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率对比(例次;%)
2.2 各种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构建后抗生素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其它种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构建前(P<0.05),见表2。
表2 各种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次;%)
2.3 临床医师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掌握情况对比
构建后临床医师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掌握情况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构建前(P<0.05),见表3。
表3 临床医师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掌握情况对比分)
3 讨 论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包括超说明书剂量用药、超频率用药、配伍禁忌、超适应证用药、无指征用药等,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不良反应,细菌耐药,药物损害等,甚至可导致截止或死亡,危害甚重[3-4]。常规药学监管要求临床医师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工作,并接受药学监管部门的处方点评和干预管理,但是在既往的研究报道中仍发现常规药学监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5],但是仍存在许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和不合理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等情况,且临床医师对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待加强。故而医院应当积极改进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措施。
本次研究发现,构建后医院各种类型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由于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构建前,且构建后临床医师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掌握情况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构建前,提示构建药学监管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并且还可增强其安全性,减少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并且还能够增强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技能。药学监管体系的成员主要包括临床药物、各部门主任等,直接归属于医院安全用药办公室管制,能够通过药学监管小组的处方分析与点评了解当前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情况,并收集临床医师的意见,结合会议讨论了解造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和影响其安全性的问题,剖析当前药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并申报改进措施[6-8]。在具体的改进措施中,加强药学监管力度能够促使临床医师意识到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安全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还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当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促进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完善奖惩制度能够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临床医师进行药学管理,增强其改进工作的责任心,给予一定的激励[9];加强临床医师培训是改善其对于抗菌药物应用技能能力的重要举措,并且还可使其加强责任感,广泛涉猎,了解新近报道,不断提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能力[10]。因此药学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相较于常规药学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综上,建议构建并应用药学监管体系以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安全性,提升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