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的优势分析
2019-01-14李相权
李相权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因长期心肌缺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部分坏死出现的急性心脏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休克、胸闷、胸痛、心律异常、心力衰竭等[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室重构是直接影响患者急性心功能状态和临床治疗效果。随着当今医学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开展, 经急诊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得到显著改善。螺内酯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对心脏电活动起到稳定作用, 但儿茶酚胺循环浓度降低,对血管紧张素不依赖,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重构和心律失常有明显治疗效果[2]。相关研究显示, 在急诊介入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与晚期应用比较, 患者获益更佳[3]。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应用螺内酯治疗,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对照组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58.9岁;男28例,女21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2例, 后壁加下壁梗死10例,高侧壁加前壁梗死17例;观察组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56.3岁;男26例, 女23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21例, 后壁加下壁梗死12例, 高侧壁加前壁梗死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4], 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应用溶栓、扩张血管、抗栓药物治疗, 给予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0.1 g/次 , 1 次 /d, 口服 , 美托洛尔缓释片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23.75 mg/次 , 1 次 /d, 口服 ,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法玛西亚意大利)5000 IU。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片 (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40 mg/次 , 1 次 /d, 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重构指标及血电解质情况。心肌重构指标:包括LVEDD、LVPWD、IVSD、LVESV、LVEDV、LVMI、LVEF指标;血电解质情况:包括血钾、血镁、血肌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重构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 LVEDD、LVPWD、IVSD、LVESV、LVEDV、LVMI、LVEF等心肌重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LVPWD、IVSD、LVESV、LVEDV、LVMI、LVEF等心肌重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镁、血钾、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钾、血镁、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重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重构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心肌重构指标 观察组(n=49) 对照组(n=49)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LVEDD(mm) 51.2±4.3 52.3±4.1a 51.5±4.4 55.3±4.4 LVPWD(mm) 9.3±0.8 9.1±0.5a 9.4±0.7 8.4±0.3 LVSD(mm) 9.5±0.7 9.0±0.4a 9.2±0.7 8.4±0.3 LVESV(ml) 163.7±11.7 165.7±9.8a 162.6±10.8 172.4±9.3 LVEDV(ml) 212.3±12.6 216.8±11.3a 212.7±13.8 234.8±15.0 LVMI(mm) 102.2±11.1 105.8±12.3a 104.5±11.8 115.0±12.8 LVEF(%) 41±12 52±8a 42±11 48±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电解质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血钾(mmol/L) 血镁(mmol/L) 血肌酐(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3.86±0.31 4.42±0.40a 0.84±0.10 0.97±0.12a 85.30±11.40 98.50±12.40a对照组 49 3.81±0.33 4.08±0.33 0.84±0.11 0.86±0.10 84.10±10.10 86.50±11.50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心室大小、结构、功能、形态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导致心肌重构情况发生, 影响心脏功能恢复。在急诊介入治疗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临床治疗常用药物, 只能稳定患者病情但不利于患者远期治疗效果[5]。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降低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指南》中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存在既往糖尿病史患者在经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后, 能够减少因心肌梗死发生的急性不良反应,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相关动物实验结果也证实,在对冠状动脉结扎后再给予醛固酮拮抗剂, 可有效促进附近周围神经血管再生, 有效降低左室扩张不全情况的发生。在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间质能够出现纤维化, 不但会导致坏死心肌的吸收, 还会发生心室重构现象, 导致细胞间质重构发生障碍, 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LVEDD、LVPWD、IVSD、LVESV、LVEDV、LVMI、LVEF等心肌重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钾、血镁、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在进行介入治疗后服用螺内酯能有效防止心肌重构情况发生, 平衡血电解质水平,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 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螺内酯治疗可有效防止心肌重构, 有效控制血钾、血镁、血肌酐水平, 对于介入治疗术后恢复有积极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