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之精神气象与儿童品格的养成
2019-01-14曹在花
曹在花
中国书法自甲骨文与金文开始,历经数千年,经过一系列演变,篆隶草行楷等诸体异彩纷呈。隶书上承篆籀,下启草书、行书、楷书,在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艺术地位。对于书法初入门的小学生而言,《礼器碑》笔画细劲雄健,波磔分明,势态生动,清朗雅秀,结体拙趣,容易辨认。笔者以为,学习《礼器碑》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笔者将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隶书软笔教学为例,浅谈《礼器碑》之精神气象对儿童品格养成的影响。
一、从经典的整体欣赏中,感受书法文化的精神气象
古人“礼”行天下。“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礼器”是古人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碑刻,隶书,公元156 年镌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四面均刻有文字,碑阴、碑侧为题名。其书法凝练瘦劲,布局疏朗,通篇骨力通达,清超遒劲,高古且充满逸趣,似有千军万马疾驰之势、又如苍松古柏的庄重肃穆之形,形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其正大气象震撼人心,是隶书中的典型,为学汉隶者所重,有“汉隶第一”之誉。
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欣赏《礼器碑》隶字,感受《礼器碑》庄重典雅等特点,体会整个作品的气势、意味和神采,让学生产生或雄强或阴柔,或严谨或宽博,或俊朗或飘逸的审美意向。教室里安静得只听到学生们呼吸的声音,他们静静地看着,感受着《礼器碑》温润之中蕴蓄着一份劲挺,内敛之中含着一份刚强;感受着《礼器碑》气势沉雄、博大精深;感受着中国文化传递的情感信息。通过欣赏,学生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身心得以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文化得以提升,同时激起他们对书法的热爱。
二、从点画的细微变化处,修养心静气和之情性
《礼器碑》是东汉时期成熟的隶书之一,在笔法、字法和整体结构上都是学习隶书的典范。《礼器碑》平正端庄、俊朗刚健,点画反差很大:细,细如发丝,瘦劲而不纤弱;粗,宽博,骨肉丰盈。线条铁画银钩,快刀寒剑。点线起伏大而和谐,蚕头含蓄,燕尾(捺画)方笔,气势雄壮,如大鹏展翅,有凌云之势。每笔万毫齐力,雄强沉着,力送笔端;每字中的笔画方圆兼备,力量感(生命力)极强……这些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笔法,恰到好处地完成精细化的动作。
在临摹教学中,首先,笔者指导学生学会读帖,看清范字的结体、点画的特征;其次,让学生分析上下、左右、穿插、呼应、避让、向背等关系,认真观察笔画的变化情况;最后,让学生体会行笔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等书写节奏。提高学生把握形态的准确度,为正确临写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平画时,“元”“天”“造”上部的两横画均为平画。写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静心观察两个横画的长短、粗细,线条的浑圆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审美情性。
在认真观察,仔细揣摩,抓住每个字微妙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其灵动自如的表现手法。如在《礼器碑》中,字的波画用笔起落十分明显。如“二”“百”“乐”三字中的长横,临写时比一般笔画稍粗,至收笔前略有停顿,后借笔毫弹性迅速挑起,使笔意飞动,清新劲健。笔法灵动而又不失法度,其笔法严谨中露出“拙真”(自然书写,斩钉截铁)。这一点学生的确比较难以驾驭,但只要潜心研学,把握《礼器碑》法帖每个字形、神采特色,用心观察、理解字的姿态,熟记字形、笔画,领会它的气势、笔意、神韵、风格等内涵,不尽得其精髓,也是可以得到神情面目之一二的。因此,临习《礼器碑》须“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在小学阶段,有些学生心绪不稳,无法集中注意力,书写的笔画不够严谨,甚至严重走形,个别细微的地方往往看不细,照顾不到,点画不规范的情况经常发生。这类学生,如果不能得到严格的训练,他们就会养成马虎的坏习惯,结果是画虎类猫。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书法练习方面,再恰当不过了。要写出“正确”(不影响识读)的字很容易,想把汉字写“规范”(符合法度),就必须做到细致入微,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态度,塑造专注的良好品行。
三、从字内的空间布白处,沐浴虚怀宽博之大气
书法是“一个文化人的生命符号”。《礼器碑》3600余字,整体观之,通篇纵有序横有列,舒朗空阔,节奏感鲜明,体态优美,没有一点压抑感,给人宽博大气之感,灵动和谐,韵味无穷。在教学临写《礼器碑》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让学生赋予每个字以生命,赋予每个笔画以情怀,让他们悟《礼器碑》之虚怀、宽博、大气。《礼器碑》中有的字字内空间开阔、留白很大,左右两边距离较远,但却顾盼有情,遥相呼应,如有情人恋恋不舍之意,如“穆”“陽”“授”“胡”“獨”等字,左右之间错落参差,避让疏阔而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空灵宽博的美感;有的字笔画跌宕延伸,如“近”字的捺画,“舅”字的撇画,笔画瘦劲坚韧,端丽大雅,又如“古”“代”“氏”“玄”“孔”等字长波画的处理跌宕有力,潇洒自由,有种向左右四方无限延伸的力量美感,好似怀抱天下的君子;有的字布白宽博,断笔精巧,笔画相交处的断笔透气而又藕断丝连,情意绵绵,如“輿”“桑”“奢”“食”笔画轻盈细瘦,静中有动,气息空灵,虚实相生,各尽其妙。
学生在临写《礼器碑》时,要充分理解、把握每个字的空间布白,在有形、有色、有味、有态、有情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或端丽,或矜持,或潇洒,或宽博的态势里,中国文人的情结也“润物细无声”地在学生心中萌芽,学生沐浴在有生命气息的光泽里,人格品质不断提升。
四、从有效的书写训练中,磨炼滴水穿石之精神
郭沫若曾说过: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并不因为要成为书法家,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是有益的。学习书法的过程,是对学生心性和意志品质磨砺的过程。
遵照这样的目的,笔者利用每天中午习字课时间指导学生练字。还是以临写《礼器碑》为例,每天保证20 分钟的有效书写,在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在古朴奇趣的字势里,在墨香的熏染下,学生找到了其中的乐趣,磨炼韧劲与耐力,经过一段时期,学生形成习惯,不知不觉地锻炼了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
《礼器碑》的主体精神气势来自它的书写性,在书法课堂上,笔者始终强调执笔有力,藏锋逆入,速度稍缓,蓄势而行,内敛低调,沉实如锥划沙,又刚柔相济,偏正相成,取势互盼不呆板,收放自然,注意黑白轻重的反差,用全身气力书写,笔笔到位,落笔收笔都要干净,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书写,才能写出方圆严整、有骨有肉、自然流动、和谐优美的隶书来。
另外,笔者还为学生制定了学习临写《礼器碑》(其他碑帖书体也是这样)的目标,每周下来每人写一幅(学《礼器》的字)书写带有“礼”字的词句,如“彬彬有礼”“礼仪之邦”“克己复礼为仁”等书法小品,最好能在《礼器碑》里集字,《礼器碑》里没有的字教师帮助学生通过查隶书字典,一同找出风格相近的隶字来替代。教师把学生好的作品挂在墙上展览,小学生的表现欲往往都比较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进行展览,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就会加倍的努力,而每一次的小展览就更激发了其学习书法的兴趣。对进步大的学生以示奖励,奖品是笔者写的书法小品,隶书都是集《礼器》字的,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书法作品,你追我赶地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获得了努力后的成就感。学校开展书法展示交流活动,教师可将学生的书法作品拿出来展示评比,请校长或领导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装裱挂墙,让全校学生参观,他们会因此而自信满满,同时发挥榜样的作用。
书法是文化的核心,它实践着人的生命艺术,作为人类艺术百花园的一株奇葩,书法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整个心灵。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所承载的精神气象,对人的性格品质的养成,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尤其是儿童,他们如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更离不开书法艺术的滋养。学习书法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