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成熟期的高气温所导致的粳米的白心化分析
2019-01-14三井敏明金古坚太郎等
中国酿造 2019年5期
三井敏明 金古坚太郎等
所谓“白心化”是指成熟的稻米失去透明感,整体发白,呈浑浊状,用这种大米酿制清酒会导致酒质下降。有报道称,气候的温室效应导致稻米成熟期的气温升高,致使大米质量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支链淀粉的DP6、11-13减少和DP8、22-24、29的增加,发现淀粉链合成酶BEⅡb基因合成发生了缺损性变异,致使淀粉粒的形成产生异常。由于淀粉链合成酶BEⅡb的活性最适温度为25℃,过高的温度会让其活性丧失。也有人说淀粉粒形成异常与α-淀粉酶的基因合成能否被抑制有关,高温中的α-淀粉酶活性增强,稻米白心的程度也会增大;或者是淀粉的合成与被分解之间的平衡出现问题,就是朝着被分解的方向倾斜造成白心化等。
作者在各种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耐高温成熟稻米和一般稻米进行蛋白组分析,并经温水处理实验证明了两者的区别。再用二元凝胶电泳进行分析,一般稻米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能力较弱,只在受高温影响的情况下才开始合成,而耐高温米种是恒常性强力合成SOD。SOD在许多植物中存在,是一种能抗外界伤害的酶,稻米中的这种SOD酶(MSDi)具有抗高温伤害的功能,强力合成这种酶的米种抗高温能力就强。
摘自 日本酿造协会杂志,2017年第5期第323页(宋 钢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