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对老年免疫球蛋白G4相关眼病的诊断价值
2019-01-14黄革牛亚丽王建秋孙戈新
黄革 牛亚丽 王建秋 孙戈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41)
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以血清IgG4水平明显升高、组织中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多灶性纤维硬化及闭塞性静脉炎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累及眼眶、胰腺、腮腺、唾液腺、中枢神经等多个系统及器官〔1〕。国内外文献有关IgG4相关眼病的影像学研究较少,针对老年人的影像学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老年IgG4相关眼病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IgG4相关眼病的老年患者20例,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动态对比增强(DCE)-MR检查,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84岁,平均62.5岁,13例双眼病变,7例单眼病变,共33眼。
1.2影像学检查及方法
1.2.1CT检查 采用25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方法:轴位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眶上缘至眶下缘;扫描参数:层厚和层距均为3 mm;软组织窗:窗宽 250~300 HU,窗位20~45 HU;骨窗:窗宽1 000~1 500 HU,窗位 250~500 HU。扫描后,在工作站进行任意层面的多平面重建(MPR)。
1.2.2MRI检查 采用GE3.0T超导型MRI扫描仪,采用头颅线圈,扫描方法:常规平扫采用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横断位T2WI、压脂T2WI平扫,压脂T1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自旋回波(SE)T1WI:重复时间(TR)=550 ms,回波时间(TE)=10 ms,回拨链长 3;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3 000 ms,TE=120 ms,回波链长 1;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视野(FOV)150 mm,反转角度70°,采集1次,增强扫描在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扎喷酸葡甲胺(Gd-DTPA),剂量0.1 mmol/kg。
1.3实验室检查 13例患者行血清IgG4检查。20例33眼均行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1.4诊断标准 2011年日本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提出的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标准〔2〕:①临床检查显示一个或多个器官特征性弥漫性/局灶性增大或肿块;②血清IgG4≥1.35 g/L;③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及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浆细胞/IgG阳性细胞>40%),高倍(100倍)视野下IgG4阳性浆细胞>10个。符合①+②+③为明确诊断;符合①+③为很可能诊断;符合①+②为可能诊断。需要排除淋巴瘤、癌症等恶性肿瘤,同时排除相似的疾病及多中心Castleman病。
2 结 果
2.1临床表现 20例均以眼部症状就诊于眼科。表现为双侧上眼睑肿胀10例、右侧上眼睑肿胀3例、双眼突出3例、眶周围疼痛5例。12例患有鼻窦炎,5例曾经胸部CT平扫或活检诊断为肺结核,3例曾患有支气管哮喘。
2.2CT及MRI表现 根据IgG4相关眼病的发病部位不同分为泪腺型与炎性假瘤型。①泪腺型:14例泪腺型患者中10例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性增大,4例表现为单侧泪腺体积增大,其中10例伴有双侧外直肌弥漫性增粗,3例伴有一侧外直肌增粗,1例伴有多条眼肌增粗;眶上、下神经弥漫性肿大共8例,密度均匀,对应眶上、下神经管扩大,其中双侧3例,单侧5例,CT表现为泪腺增大,向前突出于眶缘;平均CT值为45~70 HU,密度均匀,MRI表现为泪腺等T1稍长T2信号影,泪腺内部信号均匀(图1a),动态增强扫描均呈均匀明显强化(图1b)。②炎性假瘤型:6例表现为眼眶内肿块,其中2例CT表现眶内条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病变与泪腺、外直肌分界不清(图1c),MRI表现为等T1稍长T2信号影,内部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图1d)。1例CT表现为右侧眼球后上方类圆形软组织影,T1W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图1e),T2WI呈稍高信号,边缘见环形低信号影,伴右侧眼球突出(图1f),增强扫描呈轻度强。1例CT表现为右侧眼球后上方椭圆形肿块,MRI呈等T1信号,T2WI表现为以等信号为主,并可见斑片状稍高信号、条形低信号影(图1g),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其内见条形低信号未强化区。2例表现为弥漫性分布条形软组织影,累及眶下裂、翼腭窝,并伴有多条眼肌、眶上及眶下神经弥漫性增粗(图1h,图1i),增强呈均匀中度强化。
2.3病理检查 组织学检查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并见较多浆细胞、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高倍镜视野下显示IgG4阳性细胞数>50个,部分患者可达60~70个,IgG4阳性浆细胞/IgG阳性浆细胞>50%。
2.4实验室检查 13例患者血清IgG4浓度均升高,浓度为1.63~28.23 g/L(正常值为0.04~0.87 g/L)。
图1 IgG4眼病患者CT及MRI表现
3 讨 论
IgG4相关性眼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过敏等多因素有关〔2,3〕。关于IgG4相关性眼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故本研究采用2011年日本CDC提出的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标准〔4〕。Paulus等〔5〕研究表明,该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偶可见于儿童。
IgG4相关性眼病根据受累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有文献报道该病常累及泪腺和其他附属器官组织〔6〕,表现为视野缺损、复视、突眼、眼球运动障碍等,伴有发热、消瘦等非特异性表现,其中双侧泪腺无痛性肿大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与文献〔7〕报道不符,可能因为病变体积较大,从而导致邻近组织压迫所致。IgG4相关性眼病患者多伴有全身其他系统性疾病。组织学检查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并见较多浆细胞、局部纤维组织增生,患者纤维化程度差异较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与文献〔8〕报道相符。
本研究主要与淋巴瘤、Graves眼病、Wegener肉芽肿相鉴别:①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进展较快,眶内淋巴瘤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多表现为眶隔前软组织肿块,研究表明〔9〕常伴有邻近鼻窦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发生于泪腺者常累及单侧泪腺,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另有研究表明IgG4相关性眼病可以并发淋巴瘤,因而两者影像表现鉴别困难,需定期复查并结合病理检查进行鉴别〔10〕。②Graves眼病主要表现为双侧眼球突出,双侧眼肌对称性肌腹部增粗且无眶上、眶下神经受累征象,IgG4相关性眼病目前没有单独眼肌增大的报道,但多伴有其他眼附属器病变。③Wegnener肉芽肿是以坏死性肉芽肿性小血管炎为特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合并眶内假瘤,表现为鼻腔或副鼻窦软组织肿块侵犯眼眶,邻近骨质破坏且有新骨生成,而IgG4相关性眼病无新生骨形成。老年患者由于原发病较多,有时易忽视眼部症状。同时,老年病人还要与眼眶转移瘤相鉴别,恶性肿瘤病史是诊断转移瘤的关键。
综上,IgG4相关性眼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确定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血清学检查及相关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对可能性诊断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及病理学检查,从而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