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健康经营探析

2019-01-14付立华

绿色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纯林林分塞罕坝

付立华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河北 围场 064866)

1 引言

森林健康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不但可以维持自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又能持续不断的满足人类对森林各种需求的一种良好状态,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和方向[1]。20世纪以来,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森林的作用及其功能,不断探索森林健康经营问题[2~8]。关于森林健康经营问题最早由美国提出[7],最初主要是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包括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的预防等),后来人们开始向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9]。21世纪初,我国与美国共同启动了森林合作项目,在我国多个地区建立了示范区和示范点[1],自此,我国开始广泛开展森林健康研究[10~12]。杨俊媛[2]通过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后,提出影响我国森林健康的4个主要因素以及6个对策和建议;王冬米[1]在分析了国内外森林健康经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4点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各地森林经营的目的和森林现状不尽相同,在森林经营过程中也会存在各异的问题,因而,本文根据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现状,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森林健康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2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现状

2.1 自然条件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最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为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海拔1010~1940 m,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

塞罕坝冬季低温寒冷,春季干燥多风,夏季光照强烈,秋季雨量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偏少。年平均气温-1.5 ℃,年均降水量460 mm,年均积雪日数169 d,年平均蒸发量1388 mm,年均相对湿度为74.4%,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53 d,以西北风为主。

2.2 林场发展概况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建场时提出四项任务:①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②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③研究集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④研究集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到1982年,林场完成了建场时提出的四项基本任务,完成造林96万亩。自1982年以后,塞罕坝机械林场由以造林为主进入到营林管护为主,造林为辅的阶段。截至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总经营面积93333 hm2,有林地面积74690.85 hm2,林木总蓄积1012万m3,森林覆盖率80%。

2.3 森林资源情况

2.3.1 林地及其构成

目前,林场林业用地面积为84395.44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4690.85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88.50%。森林覆盖率80%。

2.3.2 林种与树种结构

从林种上看,林场的森林主要为防护林和用材林,面积分别为35890.66 hm2和27216.68 hm2,两林种的面积占比为84.49%以上(表1)。

从树种上看,森林以针叶林为主,面积为50475.26 hm2,占总面积的67.58%(表2)。从林分结构上看,塞罕坝机械林场纯林面积比较高,占比达92.9%,混交林仅占7.1%。

表1 林分的林种构成

2.3.3 林龄结构

从森林的年龄结构上看,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面积分别为24489.85 hm2和21896.71 hm2,占比分别为32.79%和29.32%;其次为近熟林,面积为18996.30 hm2,占比为25.43%(表3)。

表2 林分的树种构成

表3 林分的林龄构成

2.4 火险情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针叶纯林占72.64%,针叶林树体和叶富含树脂,易燃烧。陈智卿等[13]在研究塞罕坝机械林场针叶林不同林分类型可燃物载量时指出塞罕坝地区的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林的可燃物载量均较高,极易发生火灾。而塞罕坝林区的主要树种就是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林,并且这些林分集中连片,因而防火压力较大。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防火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建立防火监测系统,具备林火视频监测系统1套21个监控点,红外探火雷达6台,雷电预警监测系统1套,另外还有卫星小站和火场标会系统各1套;二是防火人员的巡护。塞罕坝机械林场共有15个固定防火检查站,6个临时森林防火检查站和9个望火楼。

2.5 物种多样性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存在5种森林类型,华北落叶松纯林,樟子松纯林,白杄纯林,白桦纯林以及少量的针阔混交林,其中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樟子松的物种多样性最低,其林下基本没有灌木,草本植物也较少。

3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健康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构成单一,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的林种和树种结构均相对简单。从林种上看,用材林占比较高,为36.44%,用材林的主要经营目的是以木材生产为主,因而在经营过程中更注重木材蓄积的增加,而对天然更新、生物多样性以及森林结构的关注较少,因而这种经营模式势必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从树种结构上看,林场90%以上为纯林,纯林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易发生病虫害、防火能力弱、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低,进而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从林龄结构上看,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幼龄林和中龄林最多,占比在50%以上,中幼龄林处于森林生长周期的前期,自我调节能力和各项生态功能还不完善,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2 森林防护技术落后,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塞罕坝机械林场高度重视防火,建立了一套防火监测系统,但是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监测技术人员少,技术含量低,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运用能力较差。而病虫害的监测基本上全靠人工监测,监测系统不健全,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水平低。

3.3 森林抵抗能力差,火灾隐患高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森林中,人工纯林面积相对较大,林分结构单一,病虫害一旦发生,蔓延速度快,不好控制。同时,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塞罕坝地区的主要树种为针叶林,林分地表积累了大量的松针,松针油脂含量高,极易发生火灾,同时针叶树本身的阻燃能力差,因而林区内火险隐患高。

3.4 林分密度过大,影响森林健康生长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初期的任务之一是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因而在造林时密度较大,一般为333株/ hm2,加之后期经营晚,造成在林木快速生长期时林内密度过大,郁闭度高,林内光照条件差,林木之间竞争大,林分生长缓慢。同时,由于林分密度大,土壤演替缓慢,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循环受阻,土壤状况变差,加剧了林木之间的竞争,进而影响了森林的健康生长。

3.5 林下自然更新不良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下更新不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林分密度过大,林内光照和通风条件差,地面枯落物多,又很难分解,落下的种子在枯落物上很难生长。二是早期疏于管理,林内放牧、周边村民采摘松果较多,导致落地的种子少,即使有部分更新的存在也经常被牲畜啃食或者踩踏。

4 塞罕坝机械林场健康经营的对策

4.1 调整林分结构,促进生态系统稳定

林分结构调整是传统森林经营的核心问题,调整后的森林最好是异龄复层混交林,这样森林生态系统才能更加稳定。因而,建议对纯林进行适度择伐,在林冠下造林,清理林内的枯枝和死树,在较大的林窗中种植针、阔叶树。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了营造这种异龄复层混交的林分结构,已经开始试验林冠下造林,例如在白桦林下营造白杄,目前看效果较好。

4.2 强化森林监测技术,做好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需要科学预防和有效除治有害生物。鉴于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的基本情况,建议加强森林防火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引进一些先进的防火监测技术,对防火监测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分析运用方法,做到有效预报和预防林火的发生;对于森林病虫害工作,目前最紧迫的是要更新病虫害监测设备。森林资源的保护重在防,因而需要遵循自然,依靠健康的森林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的自我调控和抗干扰能力。

4.3 实施生态疏伐,降低林分密度,增强森林的抵抗能力

对于塞罕坝机械林场早期营造的密度较大、林龄高林木质量较差的林分,可以实施适度间伐和林冠下造林,形成异龄复层林;而对密度较高的中幼龄林,实施科学合理的中幼龄抚育工作,逐步伐除不良林木,减低林分密度,增强林内的光照和通气性,加快土壤氧气循环,增强森林的自我调节和抵抗能力。

4.4 封山禁牧,促进天然更新,增加生物多样性

封山禁牧是促进天然更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措施。因而,在林区内应禁止一切放牧和采摘种子的行为,促进林内天然落种和更新,同时应该适度调整林分密度,加速林分内枯落物的分解,促进土壤养分循环,为落种的萌发创造有利条件。封山禁牧,减少人为干扰,不仅可以促进天然更新还有利于增加林内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系统的健康发展。

4.5 用近自然经营理念指导林业生产实践

近自然经营是指在森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遵循自然、顺应自然,在借助自然力量的同时通过人力加速森林的发育和演替,培育出近于自然又优于自然、功能完备的优质森林。因此,在林业的生产实际中应该按照近自然经营的理念调整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空间结构,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扰,使林木健康生长,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纯林林分塞罕坝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心中无戒堕深渊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树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初探
不同经营模式苦竹林竹鞭生长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