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以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14甘小燕钟昌龙

绿色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用人用人单位

甘小燕,吴 帆,钟昌龙

(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4)

1 引言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现今人力资源市场的生力军,对于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我国的企业当前已步入转型时期,在此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求也会相应的提升。颁布职业教育法后,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相关问题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为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应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此,高职教改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

2 文献回顾

我国学者郑晓明[1]在2002年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受到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随之也有一些学者陆续开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工作。郑晓明在该文中提及:大学生在大学时期通过自身理论知识的累积以及实践能力的强化来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也正是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办学状况的评判标准,对于高校来说应将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主要的办学宗旨,并朝着此方向不断努力。徐韵等学者提出在知识与技能等因素不考虑的基础上,就业能力则是大学生就业梦想可否顺利实现的心理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文少保指出:就业能力的建立是基于学习能力之上,同时涵盖了心理素质。李正桥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实际上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的学习、社会活动参与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此能力包含了知识技能,也包含了心理素质,大学生也正是利用此能力在社会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个人的就业梦想。

3 调查研究过程

本文采用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选取H职业院校2016届毕业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整合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对H职业院校毕业生现存的就业能力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就业能力的相关因素。

3.1 问卷设计

(1)面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状况。选取了H职业院校300名学生开展问卷及访谈工作,从而了解其对就业能力的看法。此次问卷共设计21个问题,在201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开展调查工作,同时还选取一名应届毕业生进行深度访问。

(2)面对用人企业的问卷调查状况。选取40家不同类型的用人企业开展调查问卷工作,了解他们对高校人才需求的看法。此次问卷主要内容有用人企业行业性质、对聘请对象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问卷共计包含18个问题,在2016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开展调查工作。

3.2 统计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

3.2.1 用人单位对高职类毕业生数量的需求方面

每年招聘人数超过30人的用人单位占比20%,招聘人数为10~30人的用人单位占比25%,招聘人数为5~10人的用人单位占比32.5%,招聘人数少于5人的用人单位占比22.5%。

3.2.2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其他需求的调查结果

(1)硬件方面的要求:通过调查得知,用人单位每年招聘最多的员工为生产一线的员工,大部分此岗位员工都是高职毕业生,极少高职毕业生是进入管理阶层的,当然这也主要归咎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基本都是技术型人才。用人单位以著名高校作为主要招聘对象的占比24.7%,以重点高校作为主要招聘对象的占比18.5%,以普通本科作为主要招聘对象的占比19.5%,以高职院校作为主要招聘对象的占比17.3%,理工类高校占比14.6,还有5.4%企业招聘对象为其它类的。

(2)基本素养期望:对毕业生的工作理念及态度更为注重的用人单位占比34.6%,对毕业生的学习及创新能力更为注重的用人单位占比28.7%,对毕业生的应用理论知识能力更为注重的用人单位占比29.5%。此外,对沟通等其他能力更为注重的用人单位占比7.2%。

毕业生的自评情况:认为自身的工作理念及态度、学习及创新能力都相对较好的高职毕业生占比36.7%,认为自身的工作理念及态度、学习及创新能力与应用知识能力都相对较好的高职毕业生占比24.32%,认为自身工作理念及态度相对较好的高职毕业生占比20.1%,认为自身工作理念及态度与应用知识能力相对较好的高职毕业生占比7.3%,认为自身应用理论知识能力以及学习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好的高职毕业生占比7.32%,认为自身只具有一般的应用理论知识能力的高职毕业生占比4.62%。基本符合用人企业的期望。由此可知,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状况与用人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还是相吻合的。

(3)用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要求:认为毕业生有良好的工作熟练性、沟通协调能力,可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还具备冲突处理能力,但对各方面的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高职毕业生自评状况:认为自身沟通协调能力不错的高职毕业生占比50. 7%,认为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与冲突处理能力不错的高职毕业生占比16. 8%,且此类学生基本上都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管理类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技术操作熟练的高职毕业生占比2.5%,此类学生基本上都是计算机、建筑等专业的;认为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与突发状况应对能力相对不错的学生占比9.2%,认为自身沟通协调能力、冲突化解能力以及突发状况应对能力都相对不错的学生占比5.3%,认为自身只有冲突化解能力不错的学生占比5.5%。在此方面,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期望存在的较大的差距。

(4)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认为毕业生应拥有相关证书的用人单位占比60%,认为毕业生的相关证书可有可无的用人单位占比25%,认为毕业生无需拥有证书的用人单位占比15%。

学生对证书的看法:认为证书很重要的学生占比54.7%,认为证书重要性一般的学生占比27.4%,认为证书并不重要的学生占比17.9%。在此方面,基本还是与用人单位的期望相吻合的。

3.1.2.3 对比分析高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状况

(1)对比分析业务熟练程度见图1。

(2)高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用于工作中的能力状况对比分析见图2。

图1 高职毕业生业务熟悉比较分析

(3)调查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培养需求状况,见表1。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学校、政府三者共同努力才可切实解决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需求的问题。

图2 实际工作中高职毕业生理论应用到工作中的能力状况对比分析

4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策略

4.1 从政府层面入手

4.1.1 在办学层面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指导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中,政府的地位与效用是不容替代的。在职责履行时,政府首先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所负责的事宜范围,不应什么事情的包揽。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政府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寻求就业机会,始终遵守市场导向机制。

4.1.2 创设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于年颁布后,我国陆续建立职业大学126所,也由此开始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时间较晚,发展历程较短,社会对其的了解程度不足。很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认知不清晰,在招聘方面都会要求招聘对象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也正是因为很多用人单位有此要求,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以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因此,政府应针对就业问题强化法制建设,杜绝用人单位歧视现象,加大监管劳动力市场的力度,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除此之外,政府还应采用舆论引导、加强高职院校宣传等方式为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也可有效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4.2 从学校层面入手

4.2.1 专业设置的合理调整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人才需求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专业设置必须与满足社会需求为基础,高职院校原本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的专业结构调整也应结合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时代发展过程中,市场需求日益变化,学校应对市场进行考察后重新调整专业结构,引入新专业,始终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高职院校是切实结合用人企业需求而设置专业,才可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能力也可更为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变化,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确保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表1 高职生就业能力提升培养需求

4.2.2 强化实践教学工作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应用性人才,由此也决定了其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应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层面入手。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加入实践当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俱佳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还应强化校企间的合作,为学生安排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为学生的社会参与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高职院校还可组织学生进入用人企业参与实践活动,同时完善学生的实习制度,使得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更为相符。

4.3 从学生能力层面入手

4.3.1 正视学习及就业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有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发展社会所需的就业能力。大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是以兴趣、理想为基础的,从踏入课堂开始,学生就应初步规划自身的学习生涯,意识学习与自身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校期间高职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朝着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方向始终努力着。

4.3.2 不断提升实践动力能力,为未来就业做好铺垫

光有理论知识的远远不够的,实践能力也是就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同时也可主动加入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参与过程都可在一定程度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都可产生积极性。对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实践活动,学生都应尽可能参与,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机会,学校为其创设良好的实践平台,就应积极参与,从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自身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可得以有效提升,而这些能力都是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也等于是提升就业能力。

4.3.3 积极落实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有效结合自身的因素与外部环境,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有详细的认知,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但职业规划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才可发挥其的效用。高职毕业生在对自身的特征、能力等状况不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就业目标,必然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从踏入学校开始,学生就应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衡量自身的特长及能力,从而初步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在后续的职业规划完善过程中,可咨询老师,寻求老师帮助从而更为准确的制定职业规划。在开展职业规划工作时,学生们应尤为注重下述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是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而制定的,在制定之后必须要贯彻落实,而并非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是在实践过程中应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并针对不足之处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职业规划,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只要目标日益明晰,可在就业时少走很多弯路,直接可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实现成功就业。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用人用人单位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为什么叫“一把手”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签订了三方协议,不等于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
“离任用人审计”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