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2019-01-13纪丽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巩固兴趣融合

纪丽容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把握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重视过程教学、直观教学、学生既有经验.这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落实这一理念,就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教学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使课程呈现层次性和多样性,而游戏教学则是落实这一理念的有效方式.本文重点探讨了游戏激趣、游戏融知、游戏固知等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这对提升小数教学的实效是显著的.

【关键词】游戏;兴趣;融合;巩固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本能,好奇心强、勇于探索新事物是小学生的特点,而游戏是小学生所喜欢的,游戏化教学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心智,促使教学寓教于乐.笔者认为,游戏化教学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更是对教学境界的更高追求.教学中渗透游戏,游戏中融合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教学的过程,感悟数学的原理,探索数学的奥秘,获得快乐的成长,课堂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寓教于乐”,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教学效果和所要实现的教学境界吗?

一、课前导课,游戏激趣

导入新课是教学的开端,从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兴奋的状态进入学习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而好的导课,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转移学生注意力,三要引发学生思维,适当的小游戏导课则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课前的游戏既感到新鲜,又充满好奇,既期待,又想去体验,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接下来新知识的探索铺路搭桥.

例如,“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前,笔者设计一个让学生考考教师的小游戏:随意在黑板上写了“168”,问它是2的倍数吗?学生计算一番,得出“是”.接着笔者说:“大家任意说出一个多位数(要求是整数),我立即能说出它是不是2的倍数.”当时学生质疑的眼神令笔者至今难忘,他们纷纷报数,看谁能难住教师.在紧张活跃的氛围下,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们所报出的数被笔者轻松化解时,惊讶的他们似乎纷纷在想:“为什么?为什么啊?”这时笔者提出:“大家是否不经计算,立即就能知道这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有些学生表示怀疑,有些学生表示肯定,笔者则给出肯定的答案“学习本课后,当然可以,一定可以.”于是,探索新知识就成了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和愿望.

二、课中教学,游戏融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持久力不高,这会导致他们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且还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甚至窗外一个走动的人影、树上一只小鸟的鸣叫声都能分散其注意力.还有,小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兴趣较高,对抽象的事物兴趣较低.要想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需要我们将抽象的数学化解为直观的数学,将枯燥烦琐的数学化解为有趣简单的数学.因此,通过游戏教学,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生不仅重温旧知识,还能获得新知识,更能提升手脑并用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与感悟,深入挖掘学习的潜能,探索数学的奥秘.

例如,关于“可能性”的教学,为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公正、公平意识,学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笔者设计一个摸球的小游戏:准备一个不透明的开着大圆口的纸盒子,拿出8个白色的玩具球,3个绿色的玩具球,先让学生数一数玩具球的数量,然后放入纸盒子里.每2人为一组,共5组学生上台做摸球游戏,每次只能摸出1个球,并且让学生猜一猜“有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哪种颜色的球被摸出的可能性更大呢?还要想想‘为什么?”这里,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玩游戏,玩的目的是为了学,因此,学生的思考一直未停歇,他们需要尊重摸球的规则,还要考虑白球、绿球各自的数量与白绿球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融合数学知识的游戏,既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也是数学教学直观化的体现,更是寓教于乐境界的一种升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开了数学的奥秘.

三、练习环节,游戏固知

学生数学技能的获得和数学素养的提升,除了教师的课堂教授、解惑之外,还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巩固.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能将数学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外化为学生的一种行为.数学练习中融入游戏,可以重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经验巩固新知识,而且可以发展智慧,激发情感的投入,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

例如,学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后,为巩固成果,我设计一个通过观察学会找规律的小游戏:我拿出1根绳子,问:“把绳子变成2段,需剪几刀?”“1刀.”笔者在黑板写上“2段,1刀. ”接着问:“把绳子变成3段,需剪几刀?”“2刀.”笔者在黑板写上:“3段,2刀.”“把绳子变成4段,需剪几刀?”“3刀.”笔者在黑板写上:“4段,3刀.”“那么,我想把绳子变成1 000段,又要剪几刀?”学生观察,慢慢发现了规律,需要的段数总比剪的刀数多一次,于是齐声:“999刀.”“段数总比刀数多一次,换一种表述呢?”“刀数总比段数少一次.”这其实就是对“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重点的进一步演绎,使学生明确了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牢固掌握了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

总之,落实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发力.游戏教学可融合师生上述的双重作用,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可融合数学知识,还可巩固数学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建林.小学数学游戏的价值蕴含及有效运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5):17-20.

[2]吳红云.巧用游戏,活化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4(12):38.

[3]袁中荣.让游戏教学激活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3.

猜你喜欢

巩固兴趣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复习与巩固的几种方法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体会
基于新课标, 打造灵动物理课堂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