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要素与策略

2019-01-13谭永平唐春生刘逸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高职教育

谭永平 唐春生 刘逸

[摘要]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是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在分析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内涵与要素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存在目的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目标不够具体,任务不够典型;方法不够优化,步骤不够完整;混合性不够突出,单元不够规范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混合式教学设计应明确“三个目的”、理清“一条思路”、坚持“五项原则”、抓好“五个环节”的策略,以期优化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唐春生(1964- ),男,广西灵川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刘逸(1988-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教师应用混合式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XGZJG2017B073,课题主持人:谭永平)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3-0082-04

混合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化教学融合的产物,以其兼容二者的优势而倍受众多高职院校的大力推崇。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实施混合式课程教学的三大关键要素。在这三大要素中,混合式教学设计是影响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是决定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大小和质量高低的关键。

一、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内涵与要素

本文所提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是指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为目的,以线上课程平台为依托,以建设多维化、立体化、可视化和结构化资源为基础,融合传统教学和现代网络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而构建起来的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可随时随地进行“泛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通俗地说就是按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原则要求等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资源、方法、手段和步骤等环节和要素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案性和指导性文书。要科学有效地开展混合式教学必须首先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它是开展混合式课程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指导,也反映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一是课程教改思路设计。就是对整门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学情特点、课程平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案等要素的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化设计。

二是教学目标设计。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功能定位的要求,通过组织有关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和目的而进行的思考和设计,包括对整门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进行的设计。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是混合式课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混合式课程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其教学目标而开展的。

三是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而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优化,使之成为与工作过程对接的项目化、任务化和问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四是教学资源设计。是为了达到使学生便于学习、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的目的而对课程平台教学资源进行的可视化、直观化、形象化、结构化设计。

五是教学方法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课程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与认知规律等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的设计。

六是考核方法设计。是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设计。

从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方式上看,可以分为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整体设计是基于课程知识与技术特点和学情特点而对整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考核方案等要素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化、系统化、结构化的总体设计;单元设计是对一个混合式教学时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或项目、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要素的设计。

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目的不够明确,思路不够清晰。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用意和目的,将其设计成一般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未能真正体现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要达到的资源最优、方法最当、效率最高、效果最佳的目的。有的教师没有能够系统地把握混合式课程教学包括的环节和要素,没有很好地理清这些环节和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思路不够清晰,在课程设计中没有环环相扣,顾此失彼、主次不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是目标不够具体,任务不够典型。有的教师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时,没有能够很好地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需要、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定位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随意性较大,与教学内容本身关联度不够紧密,目标不够完整、具体和明确,难以检测。有的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和岗位标准对接不够紧密,有的甚至没有设计工作任务,直接孤立地讲解知识,致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何用、在哪用、如何用。

三是方法不够优化,步骤不够完整。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课程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考虑选择和设计何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是千篇一律地采用讲解法,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不管教学效果优劣。有的教师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中或者缺少任务导入,或者缺少知识应用的检测、逐级深化训练环节,或者缺少引导学生对知识梳理和归纳等,教学步骤和过程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四是混合性不够突出,单元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资源建设设计、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线上线下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缺乏混合性,有的教师没有按照学校设计的教学课次单位来设计教学单元,一次教学单元为十几节课,甚至几十节课,教学单元过大,难以检验每次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应明确“三个目的”

1.要使教学资源最优。混合式课程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先让学生依靠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来完成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课程平台资源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和质量。为此,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时,应以使教学资源最优为首要目的,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时应突出“八性”,即实用性、针对性、任务性、趣味性、可视性、形象性、探究性和精练性。

2.要使教学方法最当。教学方法是使教学成为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体现,教学方法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学得会、学得懂、学得快、记得牢。因此,教学方法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混合式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应以课程的知识和技术特点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规律等为依据,并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来决定。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项目、任务或问题等为载体,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相容,以做引学、以学促做、做学互动,并尽量通过案例、类比、分解、实验、推理和制作视频动画等方法来启发学生突破重点、理解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能生成知识和技能。

3.要使教学效率、效果最佳。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哪些内容应放在线上、哪些内容应放在课堂重点解决和突破,如何使线上和线下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结合等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学生通过自身学习能够理解的知识应尽可能安排在线上和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主要是用来检验知识的应用能力情况和解决学生运用知识存在的关键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难度更大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不断提升能力和素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最多、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

(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应理清“一条思路”

要有效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首先对其进行科学化设计。教学改革思路设计是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和关键。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是对整门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依据、目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步骤等要素,进行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思考、设计与组织安排,也是整门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技术路线。因此,在混合式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中,应采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认真对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进行梳理并予以呈现,以此作为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指导和依据。一般来说,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应以行动导向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为依据,以优化课程平台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强化线上和线下互动混合教学为方式,以实施过程化、动态化、立体化、多元化考核为保障来系统推进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

(三)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应坚持“五项原则”

1.先进性。即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混合式教学作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避免其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进行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方案设计中应根据教学的各环节和要素特点需要,以行动导向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问题为中心的首要教学原理、关注高阶思维养成的深度学习理论、促进记忆保留的主动学习理论等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理论为指导,从而增强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系统性。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中应以系统思维的方法来把握各教学环节和要素及其关系。既要做好优化资源的设计,又要做好资源利用互动的设计;既要做好应知应会知识点的设计,又要做好用来检验知识点学习效果的项目任务的设计;既要做好线上教学任务学习的督促、检查和反馈设计,又要做好线下课堂教学内容、步骤和方法的优化组织设计等,从而避免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孤立性和片面性。

3.混合性。混合式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教学各环节、各要素的混合,即在教学设计中应体现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考核方法的混合性,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高效性。

4.实践性。混合式课程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应用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做好教学各环节实践应用的设计。

5.探究性。好奇心强、喜欢探究和挑战、期盼成功是当代高职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混合式课程教学要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尽可能以实际专业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和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才能促使其不断努力和探究,以便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应抓好“五个环节”

1.教学目标设计应突出“二性”。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应以其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功能定位为依据,围绕“二性”进行设计:一是明确性。即在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会用这些知识做哪些工作或任务都必须是具体明确的、可以检测的。二是完整性。即在一个教学单元里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并能涵盖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不应缺漏,而且这些目标的设计应与课程教学大纲和标准相吻合,并应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2.教学任务设计要突出“三化”。一是实用化。混合式课程教学任务应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要求进行设计,尽可能是与实际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或与其相似的典型任务,以便让学生带着这些工作任务去学习,为做而学、以学促做、做学相长,而不是孤立传授知识,这样学生才觉得所学知识和技能有实际应用价值,才能增强其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积极性。二是探究化。即在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任务设计时,不应只停留在对一般知识、技能的简单、浅层的介绍上,而应尽可能联系过去有关实际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不足或缺陷等,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趣味化。混合式课程教学有相当部分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任务与内容有趣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应尽可能突出趣味化。例如,在导入有关内容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对现实中有关神奇、有趣的发明创造或现象的介绍,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再进入有关具体内容的学习。

3.教学方法设计要突出“二度”。一是恰当度。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依据课程知识和技能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等要素来确定,一般来说,高职混合式教学视教学实际情况,尽量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试验教学法等。二是有效度。不管什么教学方法,其设计与应用都要以让学生愿意学、学得会、学得快、记得牢为目的,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收获。

4.教学步骤设计要突出“三性”。教学步骤是实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目的,其设计应突出“三性”:一是针对性。教学步骤设计要针对单元教学目的要求、针对课程知识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实际、针对线上学习情况等环节和要素进行系统设计。二是螺旋性。教学步骤设计要围绕“做—学—评—再做—再学—再评—再提高—循环上升”的过程,充分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的螺旋式上升、对能力和素质形成的螺旋式上升。三是完整性。教学步骤设计应包含“导入任务—方案设计—完成任务—成果展示—点评归纳—修改完善—再展示点评—布置新的任务”等过程和环节。

5.考核方法设计要突出“四化”。即考核手段智能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过程动态化。

[参考文献]

[1]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2]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3]谭永平.高职教育教案设计的误区与原则——基于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分析[J].广西教育,2018(3):61-62.

[4]曾敏,唐闻捷,王贤川.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互动混合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5):47-52.

[5]谭永平.高职教師混合式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培养的策略[J].高教论坛,2019(1):43-45.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高职教育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