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管理的可行性浅探

2019-01-13焦见仓

魅力中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行政区域体制区域

焦见仓

(沙河市统计局,河北 邢台 054100)

目前的统计管理机构,运作方式是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管理的,乡村、企业法人作为最基层、最基本的数据源头,上报到上级统计机构,实现数据采集、整理的层级加工并向上汇总,上级统计部门进行分析,为领导和社会各层提供信息咨询、决策、监督服务。

这种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第一,满足于上级对下级进行考核的需要,目前的统计机构对应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反映也只能反映该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全面指标,既没有多余的数据需要删除,也没有欠缺的数据需要补充,因为本地的统计机构没有能力或者权力、渠道进行外部行政区域的数据采集,而对本地的统计数据完全可以采取相应的工作加以充实或完善。而这些数据反映的结果正是该地领导班子的政绩,所以非常适合于考核;第二,这种体制适应于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掌控、调度和指导,地方统计机构因为对本地的统计工作事实上达到了包揽一切的程度,且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地统计工作,因此可以最快、最早、最全面、最深度的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十五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有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使按行政区域统计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第一,数据的真实性经受考验。首先,使地方班子对统计数据的人为干预成为可能,因为行政区域内的统计数据反映的是地方的政绩,是上级考核地方的主要依据,所以“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虽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始终没有全部根绝,不时有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其次,随着抽样调查在统计工作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调查主体和被调查对象同属一个行政区域,被调查对象对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结果的应用可能存在的顾虑,无法轻松愉快的消除。所以每次调查都要进行大量的、反复的宣传,以至于到了对每个个体对象的调查都要进行调查目的、意义、结果保密的宣传,即使如此的力度和投入,仍时有主动配合调查意识不强甚至虚报、瞒报的情况,影响调查数据的时效和真实。

第二,按行政区域的统计体制存在统计数据和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产生浪费的可能。这是按行政区域的统计体制自身局限造成的。首先,在目前体制下,数据从源头流入统计机构后,逐级向上流动,越到上级,掌握的资料越全面,即使实现直报,这种情况也是如此,没有上级及时向下级反馈其他地区信息的机制,地方统计机构没有及时了解外地统计信息的机制,只能从年度出版的文献中获得一些结果性的数据,大量的基础性、原始性的数据不得掌握。但是现在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度,完整产业链的渠道、覆盖范围早已突破了行政区域的框架。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从实际上讲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本来就和行政区域的划分没有天然的、必然的联系,因此,要准确、全面、及时反映一个经济辐射带,一个完整产业链的运转情况,按行政区域的统计体制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其次,没有统计数据共享的机制,即使偶尔做的专项调查,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在目前体制下,上级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但由于存在各行业、专业和人员规模的限制,来不及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完成对每个地方、每个产业的资料的开发利用,而下级机关虽然所面临的只是本地行业的情况,尽管有能力和精力展开分析,但是获得数据却要依靠上级支持或搞临时性的跨行政区域合作,实际操作起来存在难度。上述两种情况都产生了作为统计劳动成果的数据得不到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的可能。

一个完整产业链,原料生产、销售、后续服务,在不同甚至地理意义上相隔很远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而按行政区域的统计体制只能掌握自己区域内的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对整个行业的了解能力有限,而对于经济活动的指导,往往又是按整个行业、产业的运作来规划考虑,稍有失误就会造成损失。我们在媒体上不时能看到,苹果、蒜苔等农产品大量滞销,给农民造成损失的消息,也清醒地了解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现实。这些都产生了按经济区域统计的必要性,同时,通讯和计算技术的进步为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特别是互联网,使即时通讯和大量数据的快速传输都成为现实,统计分析软件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基层统计人员素质的极大提高,都为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和条件。

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就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行政区域划分建立统计机构,而是根据各地经济活动的相关度来建立统计机构,以实现对按经济区域、对相关的行业的辐射区域来整合统计资源。按经济区域统计可在如下方面可能引起改变:

一、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了人为干预数据的可能。首先,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数据反映的不仅只是本行政区域的情况,而且反映一个或几个行政区域的情况,使人为干预的必要没有了,其次,因为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的机制,使统计机构和地方摆脱了一一对应的隶属关系,使人为干预的能力大为降低,从而在源头和结果两个层面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二、按经济区域统计,使基层统计人员对地方经济的了解程度得到了全面提高。为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预警、咨询、服务的能力更强,是数据由单纯的纵向流动变为纵向和横向双向流动,使基层和上级同时了解全面情况,实现充分的数据共享。现在提倡的供给侧改革,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根据有效消费的市场来决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供给,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就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了解消费市场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我们统计部门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我们就产生什么样的数据,这也是一种对供给侧改革在统计工作中的落实。

三、按经济区域建立统计体制,以制度性而不是临时性的人员交流成为可能。在调查的时候,由外面的人员进行调查,也能够降低被调查对象的顾虑,更易取得配合和支持,降低调查的难度,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凡事物有利有弊,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经济区域进行统计体制的建立,在有美好前景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如统计现有资源的整合、经济区域的具体范围划分,数据的横向交流的层次和制度都要认真的再思考。

猜你喜欢

行政区域体制区域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研究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分割区域
行政区域微界线的精细与割裂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之十三)
区域发展篇
地级市及市辖区职责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