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敷料与传统换药在糖尿病足溃疡换药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9-01-13栾洋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内二科辽宁沈阳110024
栾洋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内二科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湿性敷料与传统换药在糖尿病足溃疡换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83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使用敷料不同分为两组,对患者行手术清创,选择适当敷料,对照组选用传统的纱布、油纱或碘仿纱布填塞,以无菌医用纱布在最外层覆盖并用绷带包扎固定。观察组则依据创面分期选择湿性敷料,最终均以无菌医用纱布在最外层覆盖并用绷带包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换药次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4周创面愈合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第2、3周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和换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可在更短时间内愈合创面,整体住院时间短,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使用湿性敷料,密闭性和无菌性更为可靠,在临床中应对伤口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选择合适的敷料和换药方法。湿性敷料能给创口创造一个湿润环境,无黏连,提高创口再上皮化能力,促进组织生长和创口愈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与下至远端神经异常和外周血管病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最常见的后果是慢性溃疡、最严重的结局是截肢甚至死亡,有调查显示[1],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约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的50%,且约一半的截肢患者在5年内会再做另一侧的截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本院使用湿性敷料与传统换药在糖尿病足换药中的效果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3月在本科室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83例,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足诊断标准[2],入组时随机血糖8.5~22.4mmol/L,踝肱比>0.7,按照Wangner[2]分级均为Ⅱ级。将所有患者按照使用敷料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55~74(63.8±4.1)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55~74(63.4±4.9)岁。本研究排除非糖尿病因素所致的足部溃疡者、伴恶性肿瘤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严格糖尿病饮食、戒烟酒、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控制血糖。进行局部无菌生理盐水由外向内方向环形冲洗创口,留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0.5%聚维酮碘溶液自中心向四周环形消毒至伤口边缘5~6cm,再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对伤口进行测量和评估。然后对患者行手术清创,对已明确坏死的组织及时清创,多次少量切除失去生机的皮下组织、脂肪组织、筋膜、肌肉,适当保留界限不清、难以确定是否完全坏死的组织。然后选择适当敷料,对照组选用传统的纱布、油纱或碘仿纱布填塞,然后以无菌医用纱布在最外层覆盖并用绷带包扎固定。观察组则依据创面分期选择湿性敷料:对组织坏死期创口使用水凝胶敷料,对炎性渗出期使用含银敷料+外用藻酸盐敷料,对上皮化期使用含银敷料+外用水胶体敷料,使敷料适当填塞充分接触伤口床,力度以既不影响引流又不挤压伤口为宜,均以无菌医用纱布在最外层覆盖并用绷带包扎固定。两组均视渗液情况换药,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公式:(创面面积-治疗后残余面积)/创面面积×100%。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率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观察组1~4周创面愈合速 度 分 别 为(9.45±0.64)%、(45.68±0.47)%、(68.64 ±1.18)%、(80.10±0.35)%,对照组分别为(9.36±0.71)%、(23.49±0.57)%、(41.85±1.01)%、(78.34±0.47)%,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4周创面愈合速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第2、3周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25±0.14)次、(10.24±0.18)min、(39.24±0.37)d、(18.35±0.42)d,对照组分别为(12.52±0.33)次、(16.22 ±0.34)min、(47.72±0.31)d、(21.03±0.28)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敷料能抵御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吸收多余渗出,加速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3]。纱布、棉垫等干性敷料为惰性敷料,但由于干性敷料纱布吸收渗液后只能促进局部干燥,不能促进伤口愈合,渗透后屏障作用较差,容易引起外源性感染,且干燥后易使创面与敷料粘连,移除敷料时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适度湿润的环境才能达到最佳的伤口愈合状态,这就是湿性愈合理论[4]。湿性敷料能保持创面低氧张力,刺激巨噬细胞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利于创口愈合,在移除敷料时,可以做到没有残留。新型敷料种类较多,没有哪一种适用于创面的每个阶段,更没有哪一种可以具备所有理想敷料的特点。
对组织坏死期创口选用水凝胶敷料。纯水70%~90%是水凝胶敷料的主要成分,为伤口提供湿润环境,更换时不会粘连,患者感觉舒适,加快组织坏死期转变为炎性渗出期。对炎性渗出期创口,大量渗出和少量残留坏死组织,易发生感染,宜选用银离子敷料和藻酸盐敷料联合应用,不适宜应用水凝胶;银离子敷料的金属银层接触渗液释放的银离子能快速、持久的灭菌,藻酸盐类敷料含100%藻酸钙,与创面渗液接触后,释放钙离子,能快速吸收渗液,防止浸渍[5]。对上皮化期创口,渗液逐渐减少,新鲜肉芽组织形成,易感染的创口,宜选用预防感染的银离子敷料和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自粘性,可软化清除纤维蛋白,外层半透膜能防水透气,预防二次污染,其不与创面粘连,换药次数少、无痛的特点。
本研究对糖尿病足患者使用湿性敷料,其在第2、3周愈合速度较使用传统敷料的患者更快,换药次数和换药时间均明显更短,患者可在更短时间内愈合创面,整体住院时间短。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使用湿性敷料,密闭性和无菌性更为可靠,但没有哪一种适用于创面的每个阶段,因此在临床中应对伤口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选择合适的敷料和换药方法。湿性敷料能给创口创造一个湿润环境,无黏连,提高创口再上皮化能力,促进组织生长和创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