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述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

2019-01-12韩开慧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创造性习作情境

韩开慧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蒲阳镇尧城学区,河北 保定 072250)

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对人、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想法,尽管小学生的习作尚显稚嫩,但亦是其心灵的独白、精神的独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见、闻、想以及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学表达多姿多彩的世界,但当前作文教学仍不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抑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习作兴趣缺失,情感淡漠,畏惧作文;作文缺乏与真实生活的联系,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童真童趣,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作文呈现套路化,作文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化的写作。针对当前小学生创造性受压抑的状况,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变创造力培养不当的做法,将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结合起来,进行作文创造性教学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写作内容感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身其中,就会去主动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生活现象,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构思行为时,选用适用的布局,以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其自身的创造潜能得到激活。(1)营造良好的作文教学氛围。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机械地灌输结论,学生缺少表达的机会。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真诚地对待学生,以欣赏的口吻、激励的眼光,向学生传递友好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大胆想象,开启思维,进入积极的习作状态。(2)丰富作文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的单一模式,要丰富作文教法,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有故事式,将习作内容编成写作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写作实践;有情境式,师生共同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其中,因势利导,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写作之中;采访式,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写作对象,并据此写出记叙文;有讨论式,教师依据习作内容,提出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交由学生讨论;玩写式,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玩、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写作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将折纸、制作饰品的过程记录下来,能调动学生说写的积极性;创造式,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假想性作文或童话创作,让学生在自由创作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二、构建开放的生活作文课堂

课堂作文教学不是作文训练的唯一途径,教师要建立开放式的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1)开展多种文体的训练。记叙文“为主”变为“唯一”,脱离了生活实际,教师要在叙事中融入说明、议论,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在表达自己的见闻,写出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的基本训练。(2)结合校园生活进行作文训练。教理师组织学生浏览风景名胜、参加公益活动去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在留心观察、认真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产生倾听的欲望。如学校打算春游,校长正在考虑,请向全班同学推荐一个地方,让校长采纳,可抓住北面桃树、东面油菜田等一两个景点,说说自己的推荐理由。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放手,参加什么活动,如何组织,如何拟题,采用什么文体都交由学生讨论决定。教师要利用宣传栏、橱窗等宣传阵地,开展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文章的写作决不是凭空臆想,而是现实生活的具体反映,是学生在观察、想象、思维基础的认知体现,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自我的能力,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1)作前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主到次、由远及近、由前到后,如观察动物从整体到部分,头、嘴、耳、眼、上肢等再到整体,植物从杆、枝、叶、到花、果,再到整体。教师要培养学生按顺序口述的能力,才能避免杂乱无章,使层次分明,让人印象清晰。(2)观察基础上发展学生想象力。想象是创作的源泉,是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动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手段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表象;让学生在春游、访问等社会实践中丰富生活体验,使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越来越多,学生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作文出会变得生动、具体。(3)结合课内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选取故事性强的内容,有意造成结尾的空白,让学生沿原来的思路续写。(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力。教师要诱引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触及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在创作中心情愉悦、思想活跃。情境创设的方法多样,有标本制作等实践感受情境,有参观工厂等贴近自然、贴近社会的活动,有能将学生带来美妙情境的音乐情境,有让学生扮演人物再现事情经过的扮演体验情境。教师要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变师讲为生讲,让学生尝试先说写后,学生分析文题、理清要求、合理构思,在表达的基础上彼此分享,相互启发,形成写作思路。

结语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视角,还作文教学本来的面目,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在亲历体验过程发展认识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实践能力,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

猜你喜欢

创造性习作情境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习作展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