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2019-01-12黄一君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6期
关键词:苔花教参一等奖

■黄一君

成长路上

袁枚有诗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如苔花,虽微,也立于天地之间,便是生命。

开,成就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学,则饱满的是一个人的灵魂。生命的意义大抵如此。我的教师之路,也是如苔花般发芽、开花之路,每一步都是那么努力,每一步都是那么值得骄傲!

模仿——渐至佳境

2002年9月,我懵懵懂懂走进张家港市晨阳学校。大学实习期间,我接触的都是小学语文,起点比较低,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这一角色,内心充满了忐忑。

初为人师,我被学校安排任教初二语文。当时办公室里全是老教师、老班主任,只有我是新教师、新班主任。第一次踏上讲台,看着下面一个个比我还要高大的学生,我瞬间慌了神。上课仅上到一半的时间,教案上的“台词”已全部说完,我突然陷入了没话可说的尴尬境地。至今,我还能记得那滚烫的双颊和不知所措、无处安放的双手。

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办公室,向语文组的前辈们请教。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找来教学参考书,买来教案书,依葫芦画瓢;一有空,我就去听他们的课,然后移花接木,照此模仿。这样感觉还不过瘾,我又想方设法借来名师的经典课例,一节节精心揣摩。

在不断学习模仿中,我由一开始的生搬硬套、机械重复,逐渐学会了有所选择:感觉适合我的就模仿,不适合我的就果断舍弃。随着学习的深入,在借鉴过程中,我开始慢慢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教学主张,扬长补短,实现了由单一模仿、照搬到转换的变化。在模仿中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在模仿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理念。作为新手的我,渐渐摸索到语文教学的门道,渐渐叩开了语文教学之门。我悟出了备课“三步曲”:第一步,“有它(教参)没我”,完全生搬硬套;第二步,“有我有它(教参)”,取长补短;第三步,“有我没它(教参)”。我摆脱了教参束缚,实现了自我创新。从模仿到超越,这应该是新教师可以选择的成长之路。

阅读——提升高度

2004年,我在学校的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说课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于是,我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组织的说课比赛。当时,虽然我资历尚浅,但我深知想要浇灌绚丽的成功之花,唯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连续多日不断地思考、设计、修改、完善中,我取得了市二等奖的好成绩。作为一名新教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周围的人纷纷投来了赞许的目光,但我并不满足。

2005年,学校要开展一次全市的阅读教学展示活动,鉴于我这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单位领导把这个宝贵的机会留给了我。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对于乡下的学校来说,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从接到任务开始,就注定了我生活节奏的忙碌与紧张。备课、磨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现场展示课是多次教学尝试后的阶段性成果。这样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上好一节公开课真的很不容易。课后,在大家的一片赞扬声里,我没有飘飘然,而是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感觉似乎缺少点什么。

几个星期后,一天,我找校长谈事情。谈完事后,他抬起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小黄老师啊,还是要多读书啊!”话虽不多,但我的心灵却为之猛然一震:是呀,我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了,难怪备课的时候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原来是少了阅读!那一刻,如醍醐灌顶,我内心感到无比羞愧。

回想刚工作的这几年,我作为新教师兼班主任,既要管好班级,又要引导学生将各科的成绩搞上去,只有在处理完所有事情后才能静下心来备课,忙完常常已经是夜深人静,于是阅读就被放到了一边。

忙不是理由,而是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

那么,读什么?我的阅读一直仅仅局限于大学中文系所学科目范围之内。我想,既然是语文教师,就要掌握语文教育教学规律。于是,我把阅读的视野放到教育理论专著上。找到了阅读的切入点,我就如饥似渴地对中外教育经典著作进行通览,并以教材为圆心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那段时间,我抓住一切空余时间阅读,先后读了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杨九俊主编的《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还有赞科夫、马卡连柯等人的教育论著,我都反复读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后,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些常常困扰自己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当前教育改革和这些经典著作的契合点,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对未来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明确的规划。可谓“心智大开,视野大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说: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名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我深深地体会到,提升教学水平的阶梯就是教研。

反思——厚积薄发

孙双金说:“反思乃个体成熟的标志。”不断反思是一位教师成长的必备要素。对教育思想的认识,有一个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一个从薄弱到丰厚的过程。从肤浅到深刻,从稚嫩到成熟,从薄弱到丰厚,就是一个通过不断反思而达到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反思中寻规律,在反思中辨得失,在反思中出智慧。

大量阅读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形成文字。近5年来,我撰写的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五论》《口语交际——一道文火慢炖的菜肴》《五步式分层教学初探》《语文课堂的本色》等在多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还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我还开设了多节省、市级公开课,2005年开设阅读课《走进小小说》,2010年开设《紫藤萝瀑布》,2011年开设《月迹》《七颗钻石》,2017年、2018年分别开设了综合实践课《我的心情我做主》《天下国家》,2018年还开设了苏州市写作课《写人要抓住特点》等,均获得了专家、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此外,我还获得过苏州市评优课一等奖,张家港市评优课一等奖、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成绩毕竟只属于过去,新的征程就在脚下。杨澜说:“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但丝毫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信地盛开,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的美丽!

猜你喜欢

苔花教参一等奖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这也是一朵苔花
我变成了苔花
生如苔花之绚烂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