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2019-01-12张晓华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小数点除数梯形

张晓华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安肃镇北下关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0)

一、把创造和想象的乐趣还给学生

创造与想象几乎是人类的本能,我国文学巨匠鲁迅曾惊叹过孩子们的想象力,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可是,现在孩子们进入学校学习以后,他们那种天真和本能的创新与想象,在枯燥的数学结论和呆板的数学规则束缚下,以及机械重复训练的限制下,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把创造和想象的乐趣还给他们。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先板书:14400÷1600 和14.4÷1.6,让学生观察想象今天要学习什么,学生很快猜想出今天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然后让他们对这个小数除法的式子,探讨计算方法,开展猜测、议论,学生们的情绪热烈,各抒己见。有的说这个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只有一位小数,根据14400÷1600 的简便计算方法,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可以当作144÷16,所以商是9;有的说我用竖式计算商是0.9,各执一词相互争论。我让他们各自讲出理由,要以理服人。认为商是9 的人,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说得有根有据;而认为商是0.9 的人,理由是除法里商的小数点应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所以得0.9,似乎也找到了理由.可是立即被否定了.因为无法解释除数里小数点如何处置,这部分人自觉理亏,接受对方观点。就这样他们共同寻求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也就是运用“商不变性质”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接着又板书14.4÷0.12 让学生再次讨论,用学生的话来说,转化时听被除数的还是听除数的,也就是按谁的小数位数来扩大成整数。孩子们经过动手试验,他们发现按除数的小数位来扩大倍数最佳,他们说除数是“老大”,听它的最好。

二、在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为科学问题总是发生在已知与未知的交界处,并且用已知向未知提出问题,问题解决便意味着某种知识的创新。爱因斯坦认为:“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过去的教学主要是解决现存的问题,培养的是“应答式”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受到压抑,这无形中削弱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结合数学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得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着手,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态度。

例如,当学生学完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后,我出示了这四种图形,启发学生能不能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它们的面积。开始有些怀疑,在他们看来这四个图形是不相关的。紧接着启发他们如果梯形的上底或下底是能够伸长或缩短的.想提看.将会形成什么?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顿时有所领悟,在小组里跟小伙伴比划着开展讨论,结果他们发现当梯形的上底缩短为零时,就变成三角形,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是:S=(a+b)h÷2=(O+b)÷2,即bh÷2,这一点突破以后,他们便顺利地用梯形公式来解决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我让学生从这个例子谈体会,他们都说从表面看这几种图形是不同的,如果用变化的眼光看,它们又是相同的。儿童们这种朴素的语言,反映出他们已萌发了不相关事物中的相关性的思想,这对于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后来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V=sh 以后,他们会发现三棱柱体体积同样也可以运用底面积(s)乘高(h)来计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善于发现问题,也是知识的创新。

三、在比较分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与独创

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之一。一般将思维品质归结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并且认为人类获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的独创性,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能力,是在新事物或在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的能力。思维的独创性可以概括成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两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或者叫做求异思维,集中思维或者叫做求同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许多科学成就,它总是经过发散性思考、假设、试验,然后集中起来上升为理论,用这个理论去指导实践。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偏重于把前人总结的结论、规则等,让学生作再造性思维活动,几乎没有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作独立的创造性的发散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停滞在“书云亦云”的再造性思维阶段,湮没了发散性的创新意识。当然,发散性的创新意识需要其它智力结构作支柱,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简单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推理能力等。所以,发散性创新意识与集中性再造思维两者不可偏废。为此,我在探索研究中,常常创造条件让学生先发散思维独自创新,再引导慨括。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预先让学生调查一件商品的价格,并用小数表示。上课时将这些商品连同价格公布出来,要求各人设想选购其中两种或三种,算出总价,也可以假定付出一笔钱,算出找回多少钱。这个题材贴近生活,学生兴趣浓厚,各人设想不同,计算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计算中遇到小数加减法,有人将单价化成“角”或“分”计算;有人用复名数计算,有人发现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就是“元”对“元”、“角”对“角”、“分”对“分”,可以直接计算,只是遇到“50 元-24.35 元”时稍有难色;也有人先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心算出结果再写在算式上,在此基础上再集中到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学生这样的学习,对于计算法则理解得更清楚。

此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友好、且带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友好的集体里愉快地成长。

猜你喜欢

小数点除数梯形
梯形填数
认识梯形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梯形达人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