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四个不同

2019-01-12赵英侠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博士

自我保健 2019年1期
关键词:糖友糖化低血糖

◎ 文·赵英侠(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博士)

老年人是糖尿病人群中的主力军。屋漏偏逢连夜雨,恰恰老年糖友常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梗等疾病相伴,身体的代谢能力还变差,视力和腿脚也不那么灵活。所以在医生看来,老年“糖友”与一般成人糖尿病患者有所不同,是重点保护对象,必须要重点盯防。

“吃”有不同:不必刻意减肥

许多老年“糖友”认为,自己身体过胖,血糖过高,都是吃出来的,于是极为苛刻地控制饮食,以致身体日渐消瘦,可心中还暗喜:千金难买老来瘦!

没错,饮食控制确实是减轻体重、降低血糖的方法之一。但必须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量逐渐减少。步入老年后,如果刻意节食减肥,没有适度的能量及蛋白质营养摄入,容易发生少肌症——肌肉减少、肌肉功能减退引发的综合征,表现为乏力、站立不稳、易跌倒等,影响日常生活。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像青壮年那样,过度限制能量摄入减轻体重,即使超重或肥胖,也只需保持体重稳定。要注意的是,这不代表可以吃喝无度,患者依然要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另外,适当摄入蛋白质(通常建议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1.0~1.3克,合并肾病时适当减少),这对于维持肌肉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其中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包括动物蛋白(如鱼肉、猪肉等)及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如豆制品)。

“动”有不同:不当运动反损健康

规律运动,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好帮手。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各种心肺疾病、骨关节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过于剧烈的运动,比如足球、篮球、快跑等,容易加重身体负担,使疾病恶化。

老年糖友应该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相伴,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运动时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后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疲乏及肌肉酸痛在短时休息后即可消失。若自我感觉无法耐受,需减低运动强度,请医生调整运动方案。运动时间可设定为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要预防少肌症,安全性好的抗阻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周进行2次就能基本满足身体需求,运动方式包括哑铃、上下楼梯、划船等。

“控”有不同:血糖目标可适当放宽

血糖长期控制得好坏与否,通常拿糖化血红蛋白这把尺子衡量。一般而言,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小于7%。那么,老年患者是否需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非也。某些老年人在严格的血糖控制下,极易发生低血糖,带来不良影响,故可根据情况放宽血糖目标:身体情况良好,预计寿命在10年以上,无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宜小于7.0%;身体情况良好,预计寿命在10年以上,合并较轻并发症,低血糖发生可能性大,糖化血红蛋白宜放宽至小于7.5%;身体情况一般,预计寿命在5年以上,中等程度并发症,低血糖发生可能性大,糖化血红蛋白宜放宽至小于8.0%;身体情况不佳,预计寿命在5年以下,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5%即可。

“防”有不同:谨防身体的异常表现

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功能已经出现衰退,再加上糖尿病的破坏,老年糖友在某些突发状况下,身体发出的信号可能并不典型,而是表现很“诡异”。

举个例子,普通人出现低血糖时,常出现心慌、颤抖、饥饿、出汗、面色苍白等;但是合并低血糖的老年人可能只是觉得头晕、易跌倒、偏瘫等,或者突发行为举止异常,如不能尽早识别,很可能诱发昏迷、危及生命。再如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为突发胸闷、胸部持续的压榨性疼痛等,老年人却可能只表现出乏力、心慌、水肿等。更糟糕的是,面对这些突发病情,老年人可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现,等到确诊,为时已晚。

所以,老年糖友要对身体的异常表现提高警惕,一旦表现“诡异”,先自查一下血糖。若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就是低血糖,应赶紧进食些糖果、点心,再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猜你喜欢

糖友糖化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糖友常按腕骨穴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友”该怎样选主食
糖友睡眠不好,怎么办
常吃煎蛋有危害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