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间音乐及琵琶民间风格的回归

2019-01-12沈悦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曲音律小曲

◎沈悦

一、民间音乐的内涵

长期以来,中国民间音乐都被排除在主流传统音乐之外。近些年来,随着西方音乐理论在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民间音乐更加式微,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人们总是习惯以简单的“二分法”来评判事物的好与坏,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民间音乐“乐器简陋”“技术简单”。然而,事物的长与短、优与劣并非绝然对立的,民间音乐有着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和成长环境,“简单”为其乐器之特点,“平和”是其乐曲之风格,无所谓“优”与“劣”。而在现代以工业、商业为主的社会环境当中,民间音乐“和”与“交响”的音乐审美理念越发凸显其价值。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发展,应当将民间音乐作为继承与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重新发现传统民间音乐“本然”的审美价值,让传统民间音乐回归其形成的本质。

二、琵琶传统音乐的根源

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以下简称“李氏谱”)中收录乐曲十三大套及初学入门谱把手,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清末时期民间南北派的琵琶曲,对于传统曲目的继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首创了琵琶套曲之风,即将数个相关的小曲进行编连,成为一个整体,并重新命名,而这些小曲大多来源于民间音乐。随着后人的继承与发展,如今《李氏谱》中的十三大套已经是琵琶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琵琶传统音乐的根源是民间音乐,其生长、发展也需要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

《李氏谱》中的乐曲来自于不同的地域,风格迥异,对于这些乐谱,李芳园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编创才能,“集若干小曲而名之为大曲”,其中的《阳春古曲》《塞上曲》《青莲乐府》皆是用此法所作,以《阳春古曲》为例:

《阳春古曲》:《春景阳和》—《锦园小憩》—《遍地开花》—《独占鳌头》—《风摆荷花》—《玉版参禅》—《一轮明月》—《东皋鸣鹤》—《铁策板声》—《尾声》

这些套曲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喜爱。将传统民间小曲连接起来,编成一套,并选择其中一曲作为整套乐曲的总称,是民间许多器乐合奏曲惯用的一种方法。《李氏谱》立足于民间音乐文化,用这一方法不仅充实和创新了琵琶音乐,更对后世琵琶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三、琵琶音乐风格的回归与发展

在“后现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普遍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琵琶音乐也是一样。如今,琵琶现代音乐作品“求大求难”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受西方音乐“技术”与“和声”的影响,琵琶音乐失去了自身的旋律与风格。琵琶音乐的发展需要回归,这种回归并非倒退,而是要重回民间采风,重归民间音乐之本。

(一)一器多制

“一器多制”是指一种乐器兼顾多种音律,这正是民间音乐最大的魅力之一。中国民间音乐曾出现过各种五花八门的音律律制,经过历史的筛选,十二平均律成为现代的主流。同时,传统民族乐器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在20 世纪前半叶,琵琶以旧形制为主,后来十二品增加为十三品,旧的七品变为了新的七品与八品,同时还将旧时十一品的音律降低了四分之一个音,使得琵琶上的音律系统得到了统一。随着我国音乐的持续发展,现如今琵琶的品位已经增加到25 个之多,可以自由演绎十二平均律的曲目。

(二)形式创新

“形式创新”是指民间音乐演奏形式上的创新。以刘德海先生改编的《园内花开》为例,以琵琶三重奏的形式对这一乐曲进行了重新演绎,用琴声代替了原曲演唱者高亢明亮的嗓音和极富韵味的唱腔,以期崭新的演奏形式、纯正的民间音乐风格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由此可见,创新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过程,让音乐回归到民间,才能实现创新和突破性的发展。

结语

新与旧并非是互相对立的关系,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现代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琵琶音乐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如果一味追求西方音乐理论中的“技术”,反而容易失去自己生长发展的根本,重新学习民间音乐看似是一种倒退,但实际上却是在回到生长的源泉之中,汲取养分,以获得新的发展。立足根本,谋求突破,才是音乐发展最有效的道路。

猜你喜欢

古曲音律小曲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听美之音律,奏人生华章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如梦令·烟雨痴缠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