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京腔京韵,弘扬传统文化

2019-01-12鄂晓姝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京韵名家教育者

◎鄂晓姝

“生旦净丑小舞台,唱念做打大人生”“京腔京韵,律响校园内;名家名段,编排教材中。”作为一名中国人,了解和学习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曲艺音乐及体验其不同的风格,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的学习目标。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它,学习它,不仅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

2008 年2 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以10 个省市为试点,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并在教材上纳入了15 首京剧经典唱段。根据2011 年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后的音乐教科书每学年增加了京剧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听一听、唱一唱,让学习者体会“京腔京韵”,在“唱、念、做、打”等实践活动中,让学习者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国粹——传统京剧艺术的情感。

一、传承京腔京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京剧是清朝时期在北京形成的戏剧,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武术、中国舞蹈的优点和特长,还运用了文学创作、美术绘画等元素,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它集独特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脸谱艺术、锣鼓经等一系列艺术为一身,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表演艺术精华的直接呈现,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的国粹,被称为“东方的歌剧”。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普及京剧艺术理应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和青少年的欢迎,但事实是,“京腔京韵”的演唱,“名家名段”的欣赏却是让教育者和学习者比较头痛的事。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广东的青少年很少接触过京剧,他们觉得京剧的唱腔难度大,唱词也难理解,听不懂,不好听,不爱听,更加不肯开口演唱;而绝大部分音乐教育者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师范院校没有学习过京剧表演,自己对京剧缺少了解,对京剧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也不具备相应的表演示范能力,所以很多时候既不能正确引导学习者聆听名家名段,也不能做到字正腔圆、身段优美的示范表演,而是往往一带而过,甚至直接忽略相关内容。长期下来,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对京剧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导致京腔京韵的传承受阻或者失败。

二、传承京腔京韵,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点燃学习者学习兴趣

虽然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每学年都有欣赏名家名段,但学习者的印象并不深刻,尤其对京剧的历史更是不清楚,所以在第一课时一开始上课就给学习者播放视频《要做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表演唱,让学习者们思考这是什么剧种?进而引入对京剧历史的介绍,让学习者不仅仅知道了京剧的历史,还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东方的歌剧”,学习者从心里产生一种自豪感。接着通过图片、视频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课堂上学习者们一下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原来京剧有这么多的伴奏乐器。”“我只知道京胡是给京剧伴奏的,原来还有其他乐器。”“哇,还分文场和武场。”……学习者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所以在敲击简易的锣鼓经时,他们不仅按要求分组学会了一种乐器的拍奏,更主动要求学习其他三种乐器的拍奏,轮换着来合奏。意犹未尽地结束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学习者们一个劲地问:哪天再学京剧?

(二)教育者字正腔圆的示范表演,激起学习者模仿学习的热情

《京调》这首京歌虽然只有四句,但概括了京剧的四大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脸谱艺术、京剧的锣鼓经,因此,为了帮助学习者切实感受和体验这首京歌的魅力,我采用了自己示范表演的方法。具体来说,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播放京剧伴奏音乐并亲自来演唱京剧片段,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用我的表演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感受京剧的韵味,直接切入主题。随后我出示图片和播放视频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学习者通过看、听老师的讲解,能区别出京剧四大行当。但是四大行当中——“净”的脸谱艺术光靠语言的表述不够生动,于是我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京歌《说唱脸谱》,不仅让学习者们明了京剧脸谱相关的知识,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引入《京调》“生旦净丑角色全”“五彩的油彩脸上画”这两句歌词,并再一次演唱示范,然后运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引导学习者们演唱,这样直观生动的演示,胜过千万句描述。接下来我又示范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学习者来模仿,在实践中学习者们明白什么是“唱”“念”“做”,再观看京剧经典剧目《三岔口》,让学习者知道京剧的“打”。最后我示范教授,学习者模仿演唱“唱念做打不简单”这句歌词。学习者看着具体而又生动的示范,来模仿动作、念白和演唱,不仅使学习者从理论上明白了京剧的表演形式,还让学习者亲自体验了整个表演过程,这比干巴巴地说讲要有效得多。所以,当完整演唱《京调》时,有几名学习者就边唱边自己做出简单的动作,见此情景,我马上请这几位学习者表演示范给大家看,我再略加指点,带领全班学习者一起边唱边表演,进一步感受京腔京韵。下课后有几个学习者找到该班的班主任,说要在下周的班会课上表演这首《京调》。更让我惊喜的是,当天晚上我收到这个班的一位家长的短信:“刚问了孩子,今天老师教的京剧怎么唱,没想到孩子竟然能像模像样的唱两句,谢谢老师,让孩子们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学习,不敢说让学习者热爱上了京剧,但确实让他们通过教育者细致的讲解、标准的唱腔和动作的示范,对京剧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京剧感兴趣,不排斥,想多一些了解它、感受它的魅力,达到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为培养学习者热爱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妙用流行音乐,打开学习者兴趣之门

京歌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把京剧的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歌词内容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演奏乐器是现代电声乐队与传统京剧伴奏乐器相融合,而曲调旋律多用京剧的西皮二黄和现代流行音乐水乳交融,传统与现代二者结合,相得益彰,风格独特。通过倾听京歌,学习者可以从侧面了解和感受京腔京韵的美好,这对其后续主动、有效地对京剧这一剧种进行研究和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就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兴趣取向和精神追求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热衷于流行音乐,与此同时,随着近些年“中国风”歌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古老剧种,这就给京腔京韵的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此,教育者再因时制宜地利用京歌对学习者进行引导,势必能较好地激发学习者对京剧的热爱,提高其研究和学习京剧的积极性,推动京腔京韵的传承与发展。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领略京剧的艺术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现代化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京剧表演片段,视听结合,让学习者领略多彩的京剧艺术魅力。在《京韵》这个单元中,向学习者讲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时,我通过生动的表演、示范,让学习者很快的明白了“唱”“念”“做”。但“打”包含了武术、舞蹈垫子功等要素,作为音乐老师是不具备这些京剧专业的基本功。为此,我从网络上下载京剧《三岔口》中最经典“打”片段,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习者们观看,这样具体生动直观的方式,比干巴巴的说教效率明显高了很多。正因为多媒体具有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在引导学习者学习《京韵》时,无论是四大行当和伴奏乐器图片,还是名家名段表演的视频,以及歌曲的曲谱和音频,我都运用多媒体一一展示,不仅给学习者视听结合的感受,促进了其对相应知识的内化,更是让他们领略了多彩京剧的魅力。

(五)从优秀的剧目和名家名段中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戏剧是以演员扮演的角色为手段来表现生活的综合艺术,它能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对人施加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对人的影响更直接、更具体,是一条便捷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正如戏剧理论家莱辛所说:戏剧是教育大众的最有效的办法。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15 首京剧经典唱段是教育部组织专家们从众多剧目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且颂扬了中华民族许多的优秀思想品质。

教育部把京剧引进到音乐课堂,主要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作为音乐教育者有责任引领孩子们,让他们了解京剧,聆听并学唱一些名家名段。但我们面对的是没有接触过京剧的青少年,尤其是广东地区的孩子,对京剧更加陌生。所以,在平时,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当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与趣味相结合,让学习者在听一听、唱一唱中去体味“京腔京韵”,在“唱、念、做、打”实践活动中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培养热爱京剧艺术的情感。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经典剧目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从优秀剧目和名家名段中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猜你喜欢

京韵名家教育者
名家
品读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名家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